東秀

東秀 河北省行唐縣村名,原系古村遺址,傳說唐堯南行到臨汾即位時曾在這裡落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秀
  • 類型:河北省行唐縣村名
  • 原名:古村遺址
  • 文獻記載:《漢書●溝洫志》
東秀 河北省行唐縣村名,原系古村遺址,傳說唐堯南行到臨汾即位時曾在這裡落腳。秦時,由於羊柴村當朝權貴私該河道,使古潁水與江河同流,導致洪水泛濫,作為沿河村莊的“前東秀”被淹沒。後兩岸人民群起而告之,使作惡者被繩之以法,取得了“告”河的勝利。接著,秦之屬吏劉界奉召於郜河南岸修堤。堤成,稍築室宅,遂成聚落,名之為東修,後沿音易字,更名為東秀。這便是後東秀的由來。
東秀村地理位置
相關參考史料:
1、南行的由來
2、郜河的由來
3、考古發現。
(1)、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東秀村老墳崗墓室中發掘出一塊方磚,約三十公分見方,上有“蟲文”,因無內行人識貨,被當做無用瓦礫丟棄,成為重大遺憾。有考古人士根據知情有心人的描述,認定那是一塊墓室漢磚,上面的硃砂蟲文,就是篆書東修二字。這個說法,不僅是對地名志記載的印證,更是“後東秀”朝代歷史的重要考古信息。
(2)、《行唐歷史文物圖鑑》(河北美術出版社)一書的戰國文物,名曰青銅琵琶型帶鉤,圖下明確標註東秀村出土,民間收藏。另一件是《行唐縣誌續編》(出版中)記載的戰國文物,名曰陶質古井圈。該井圈厚約兩公分,直徑八十五公分左右,為等距三瓣弧結構,
(3)、2002年8月在東秀村東北發現了戰國時代的陶質井圈,經專家鑑定為戰國遺址。
4、《漢書●溝洫志》記載,“堤防之作,近起戰國,壅防百川,各以自利。齊與趙魏以河為境,趙魏瀕山,齊地卑下,做堤去河二十五里。河水東抵齊堤而西泛趙魏。趙魏亦為堤去河二十五里。雖非其正,水尚有所遊蕩。時至而去,則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無害,稍築室宅,遂成聚落。”
5、《史記●趙世家》載,肅侯十八年(公元前332年),齊魏攻趙,趙決河南堤,水攻退齊魏。惠文王十八年,趙複決堤攻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