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物種數量,致危因素,保護級別,人工繁育,
形態特徵
成年東部白眉長臂猿的體長60-90厘米,後足長140-153厘米,顱全長93-99厘米;體重6-8.5千克。雄性和雌性的體型差別不大,但雄性有長陰毛;對生而短的拇指;彎曲的手指懸掛時可牢固抓握。無尾。前肢明顯長於後肢,用來懸掛和在樹間盪臂。
雌雄異色,成年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有兩條明顯分開的白色眼眉,頭頂的毛較長而披向後方,故頭頂扁平,無直立向上的簇狀冠毛,與冠長臂猿屬相區別。鬍鬚和陰毛淺黃色。成年雌性四肢顏色比身體其它部位顏色偏淡,體毛為灰褐色,胸部和頸部的顏色較深。眼眉更為淺淡,淺褐色或淺黃灰色,頰部和腹部暗褐色。顏面寬闊而被以灰白短稀毛,面周更趨淺淡,白色。雌性眉毛白色,接近淡黑色臉部邊緣處變窄,眼下有一條紋,並穿過鼻樑,使面部看上去像一個頭骨形。有喉囊,可增大領地鳴聲的強度。皮毛濃密、絨毛狀。
幼體出生時淺白色,但過幾個月後就近似雄性皮毛了。
棲息環境
東部白眉長臂猿主要棲於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海拔高度為50米-2500之間。棲於闊葉林、濕潤的落葉林森林、常綠混交林、落葉林、高大的落葉喬木常綠林、亞熱帶闊葉林,從山地、丘陵、山谷、坡度和低地森林,穿插樹木和竹子的各種森林,包括初級、次級和再生林。最喜歡的棲息地是灌木叢與高大樹木的樹冠上。在白眉棲息地中發現的典型樹種包括芒果、龍腦香、合歡,紅桂和小葉榕。
生活習性
東部白眉長臂猴幾乎常年生活在樹上,不築巢,覓食、睡覺、休息都在樹上進行,很少下地活動,嚴格樹棲,偶爾也到地上行走,走路時,身體半直立,兩臂有時彎在身子兩側,有時舉過頭頂,走起路來一搖一擺。其行動時靠兩條長臂和鉤形的長手,把自己懸掛在樹枝上,像盪秋乾似的盪越前進,動作迅速準確。白眉長臂猿以多種野果、鮮枝嫩葉、花芽等為主要食物,亦食昆蟲和小型鳥類。
為單雄單雌配偶系動物,同自己的幼仔組成一個小的群體,通常3-5隻為一群,占據一塊大約面積為30-40公頃的領地,並且每天早上起來都發出大聲的啼叫,其叫聲洪亮,數里外可聽到,聲音好像“呼——克,呼——克”,所以,它又被叫做呼猿,或呼洛克猿。在夏季清晨,經常發出領域性的二重奏叫聲,之後以及冬季則很少鳴唱。叫聲由洪亮的哀號升音和低調的降音組成,每次持續約15分鐘,沒有性別上的特殊差異。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每年9月至翌年2月發情交配。交配的姿勢有兩種,一種是雄獸和雌獸都用前肢緊握樹枝,面對面地懸掛於空中,用後肢相互摟抱腰部,下腹部緊貼,交配時臀部不斷地顫抖,時間持續20秒鐘左右。另一種是雄獸在後,雌獸在前的面對背蹲坐式,交配時雌獸的臀部高抬,低頭或轉頭回望著雄獸,雄獸則在背後緊抱雌獸,臀部連續抽動,持續時間較長,可達2-3分鐘。交配時雌獸發出一種低而急促的哼叫聲,交配之後雄獸則表現得很興奮。雌獸平均每3年產1胎,每胎1仔,懷孕期為7-7.5個月。初生幼仔的體毛為乳白色,6個月後變為灰黑色。7-8歲時性成熟,壽命一般為20-30年。
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物種數量
中國東白眉長臂猿數量約150-200隻,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東白眉長臂猿保護的重點區域。
20世紀50-60年代,東白眉長臂猿在雲南西部有較廣泛的分布和較多數量,僅騰衝就有數百群,總數不少於500隻。80年代末,數量已大大下降,估計僅有100-150群,250- 400隻。1994年,蘭道英等重新複查時認為有50-100群,200餘只,其中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騰衝和保山)20-50群,100-150隻;騰衝尖高山(古永和蘇典)一帶30-50群,隴川(戶撒)4-8群。古永,蘇典和戶撒的長臂猿多在中緬邊境兩側分布。2009年范朋飛在保山,騰衝,盈江和隴川做了全面的訪問調查和野外調查,結果顯示白眉長臂猿在中國僅存40群,數量不到150隻。
致危因素
1.東白眉長臂猿致危的主要因素在於棲息地被破壞,特別是中緬邊境一帶,森林砍伐的規模越來越大,且尚未有效地制止。當地民族的刀耕火種也威協著大片的東白眉長臂猿棲息地;
2.狩獵是次要的致危因素;
3.種群分布零碎,群與群之間相隔較遠。近交衰退嚴重,造成後代生存能力減弱、繁殖性能降低;
4.性成熟脫離群體的青年猿,因找不到配偶而失去繁衍後代的機會。
保護級別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人工繁育
雲南省德宏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通過人工干預,成功繁育出全國首例東白眉長臂猿,為繁育研究白眉長臂猿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目前小猿猴健康狀況良好。
人工繁育的小猿猴為雄性,剛出生的時候體重才450克,因為出生在COP15期間就有了“十五”這個名字,剛滿月的時候就被猿媽媽“毛球”給棄養了。德宏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充當起了“奶爸”“奶媽”,精心呵護小猿猴成長。餵奶,換尿不濕,24小時監護……在“奶爸”“奶媽”們的精心照顧下,小“十五”健康成長,出生70多天,體重也增長到了650克。
據了解,德宏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達到性成熟的母白眉長臂猿只有一隻,公猿有三隻。在研究白眉長臂猿的救護繁育中,專家通過人工干預,由母猿“毛球”懷胎8個月後,於2021年10月19日成功分娩了小“十五”。
專家介紹,對小幼猿“十五”採用的是混合餵養方式,白天由“奶爸”“奶媽”用羊乳餵養,晚上交由母猿“毛球”母乳餵養。這是幼猿養育模式的一大突破。近年來,德宏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已經成功救助了10隻長臂猿,成立了白眉長臂猿創新團隊,對每隻白眉長臂猿都做了DNA測試,並對它的雌猿選擇、行為習慣進行了監測,取得了許多科學數據,對下一步開展白眉長臂猿的繁育研究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也可以加速白眉長臂猿的繁育速度。
2022年10月,全國首例通過混合餵養的東白眉長臂猿“十五”已經滿周歲,它的健康狀況良好。
2022年11月24日,廣州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的東白眉長臂猿於24日迎來滿月,並誠邀市民為這隻珍貴的長臂猿寶寶取一個好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