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三合集團地處山東省北部黃河入海口處的東營市,勝利油田腹地,當地海洋及石油資源豐富。公司占地面積2000000平方米,新廠區建設在墾利高新技術開發區,距東青高速公路不足2公里,並向南連通濟青、京滬、同三高速公路,向北連通威烏、環渤海高速公路,交通四通八達,非常便利。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東營三合集團
- 成立時間:1986年
- 位置:山東省北部黃河入海口處的東營市
- 占地面積:2000000平方米
公司簡介,企業文化,企業規劃,人才戰略,
公司簡介
公司始建於1986年,現擁有固定資產13億元。總公司依靠科技進步求發展,多年來培養了一批老、中、青相結合的管理隊伍與技術隊伍,並聘請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石油大學等機構的六名高級專家任常年技術顧問。
企業文化
企業精神:愛崗、敬業、求實、創新
企業文化:尚德守信、團結協作、開拓進取、創新致遠
企業使命:以客戶利益為己任,致力於矽膠行業的發展
企業目標:服務社會、與時俱進,建設百年三合
企業作風:誠信正直、高效嚴謹、專注專業、求真務實、拼搏進取、追求卓越
企業理念:學習、創新、共贏
精神理念:別人能做到,我就能做好
價 值 觀:誠信立企,以優取勝
質量理念:人品決定產品,產品體現人品
行銷理念:為社會創造價值,與顧客實現共贏
服務理念:顧客需要的,就是最好的
工作理念:協作、高效
管理理念:多肯定,少責備;重鼓勵,輕處罰;常溝通,不猜忌
企業文化:尚德守信、團結協作、開拓進取、創新致遠
企業使命:以客戶利益為己任,致力於矽膠行業的發展
企業目標:服務社會、與時俱進,建設百年三合
企業作風:誠信正直、高效嚴謹、專注專業、求真務實、拼搏進取、追求卓越
企業理念:學習、創新、共贏
精神理念:別人能做到,我就能做好
價 值 觀:誠信立企,以優取勝
質量理念:人品決定產品,產品體現人品
行銷理念:為社會創造價值,與顧客實現共贏
服務理念:顧客需要的,就是最好的
工作理念:協作、高效
管理理念:多肯定,少責備;重鼓勵,輕處罰;常溝通,不猜忌
企業規劃
公司矽膠項目規劃設計40000噸/年,一期10000噸/年現已投入生產。生產經營的矽膠產品主要包括:細孔矽膠、粗孔矽膠、變壓吸附矽膠,矽膠貓砂、矽膠乾燥劑、藍色矽膠、啤酒矽膠、柱層層析矽膠等。
公司將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把黃河口打造成新的矽膠生產和出口基地。
人才戰略
1、集華夏之英才,聚科技之尖端。 人才是社會財富,市場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要廣招人才,為我所用。墾利三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從創業到發展,一直是尊重人才,招聘人才,愛護人才。有人才,就有科學技術,就能發展生產力,就能克服技術難關,實現工藝,先進設備精良,產品領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
2、增強團隊意識,提倡"親情"文化。 墾利三合新材料有限公司注重培養職工的團隊精神思想和提高員工整體素質。提倡"親情"文化,以人才為親,以員工為親。部門之間,員工之間,相互配合協作、平等、信任、友愛、親情。"三合"旗幟,"三合"高標,"三合"品牌在全國石化行業叫響,能夠作為一名三合員工,感到自豪和榮耀。
3、既出合格產品,又塑高素質人才。 墾利三合新材料有限公司注重職工培訓,提高員工素質。一方面教育和鼓勵員工樹立"為自己未來投資"的理念,提高其學習自覺性,另一方面公司內各基層單位加強對培訓的組織和考核,通過考試和考核與工資掛鈎激勵員工的學習積極性。堅持從生產一線選聘科室科員,培養、選拔,使用。讓三合人才,脫穎而出。
4、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被知識經濟和網路經濟所"包圍"的時代,尤其伴隨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日趨加快,市場競爭對企業提出的整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人才會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所以說到底,企業的競爭關鍵在於人才的競爭,"得人才者得天下"。不論是企業產品結構的最佳化、創新能力的突破,還是科技水平的提高都離不開以人才資源為基礎。
2、增強團隊意識,提倡"親情"文化。 墾利三合新材料有限公司注重培養職工的團隊精神思想和提高員工整體素質。提倡"親情"文化,以人才為親,以員工為親。部門之間,員工之間,相互配合協作、平等、信任、友愛、親情。"三合"旗幟,"三合"高標,"三合"品牌在全國石化行業叫響,能夠作為一名三合員工,感到自豪和榮耀。
3、既出合格產品,又塑高素質人才。 墾利三合新材料有限公司注重職工培訓,提高員工素質。一方面教育和鼓勵員工樹立"為自己未來投資"的理念,提高其學習自覺性,另一方面公司內各基層單位加強對培訓的組織和考核,通過考試和考核與工資掛鈎激勵員工的學習積極性。堅持從生產一線選聘科室科員,培養、選拔,使用。讓三合人才,脫穎而出。
4、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被知識經濟和網路經濟所"包圍"的時代,尤其伴隨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日趨加快,市場競爭對企業提出的整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人才會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所以說到底,企業的競爭關鍵在於人才的競爭,"得人才者得天下"。不論是企業產品結構的最佳化、創新能力的突破,還是科技水平的提高都離不開以人才資源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