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烏衣巷社區
- 地理位置:北宅街道
- 人口:1299人
- 耕地:430餘畝
歷史由來,地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歷史由來
提起烏衣巷,人們自然想起唐代詩人劉禹錫那含蓄雋永、耐人尋味的七絕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及位於南京秦淮河邊的東晉大臣王導、謝安的居所——烏衣巷。但你可曾知道在北宅街道白沙河畔也坐落著一個名曰烏衣巷的村莊。
據考,明永樂二年(1404年),王氏祖先王臣、王義兄弟二人從小雲南崑山大槐樹裡頭遷入此地立村,成為村裡的主姓;清乾隆初年,即墨周、黃、藍、楊、郭五大姓之一楊氏後裔、入仕還鄉的官吏楊氏兄弟到這裡定居;後來又有李、毛、張、梁、孫等姓氏遷入。王氏在這裡建村時並無名,只因房前屋後栽著許多大槐樹,枝葉繁茂,常年棲息著許多的老鴰(烏鴉),便取村名為老鴰巷。河東岸村莊稱為東老鴰巷,河西岸村莊叫做西老鴰巷。
地理環境
東烏衣巷村有耕地430餘畝,山巒3000餘畝。多年來,因地處嶗山水庫上游,該村與鄰村一樣,為保護環境和防止嶗山水庫水質污染,確保青島市區用水的質量,沒有開辦企業,主要以植樹造林、種植果樹和茶葉為主,附以外出打工、搞家庭養殖。近 年在西北山開發的“生態農林園”正在悄然露出生機,將為中外遊客的旅遊、觀光、娛樂、休假帶來福音,也將為村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2240萬元,人均收入4402元。村民毛德周獲青島市勞動模範稱號。
基礎設施建設
東烏衣巷村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非常重視村莊建設和村民文化生活。近 年來,村里先後投資12萬元,硬化了村內的主要街道、採取集體補貼的方法完成了電網改造、安裝了有線電視,村民吃上了自來水,村裡的圖書室、閱覽室、娛樂室、老年人活動室等都在逐步完善。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28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溝崖等36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