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澳島銃城

東澳島銃城

東澳島銃城位於東區的東澳島東澳灣。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現存遺蹟主要包括銃城和烽火台。銃城平面呈長方形,長49米,寬22米,牆高3米,厚2米,全部用石塊砌築,城門以青磚拱頂,城上炮位清晰可見。1987年東澳島銃城被列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珠海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澳島銃城
  • 地理位置:東澳島東澳灣
  • 著名景點:銃城和烽火台
  • 建於:1729年
建築特點,主要景點,

建築特點

該城的牆體是用糯米漿為主要原料將石頭砌合起來的,銃城東西0米,南北45米城內東牆兩邊各有一炮台。離銃城東南約20米處,臨懸崖有一高2米、呈圓錐形的烽火台。裡面有火膛、煙道,是傳遞信號用的,為原始軍事通訊設施。峭崖俯看,波濤洶湧,浩蕩滔天,有如千軍萬馬席捲而來,再看看這銅牆鐵壁的城堡和傲然屹立的烽火台,仿佛又讓我們回到了金戈鐵馬的戰亂歲月,令人發出思古之情。

主要景點

“萬海平波”和從這裡西去100多公里的台山縣廣海南灣的“海永無波”的摩崖石刻,一東一西,遙相呼應。東澳島“萬海平波”和“武當勝景”兩處摩崖石刻,刻於丙辰年和丁已年,應是清代嘉慶年間的產物。
其時,大海盜張保仔(招降後改名張寶)統領“五色幫”部眾 4萬人,打著“反清滅洋”、“劫富濟貧”的旗號,稱雄於南海海上。丙辰年是嘉慶元年(1796年),正是張保仔勢力的高峰期,他們踞大嶼山為巢穴,出入於珠江口而無敵,占東澳島刻下此“萬海平波”。
東澳島銃城東澳島銃城
“胡一雷”此人名不見經傳,應是張保仔麾下的一員文人。次年即丁已年(1797年),他們得知嘉慶皇帝登基改元,也刻上本部的“上帝行宮”紀年號而無視於大清朝延。嘉慶十二年(1807年)以後,他們受清軍征剿,撤離了東澳島。
據傳,臨走時將18籍財寶埋在石刻附近,分作“藏寶十八行,行行十八翁”,以待日後重歸。可是,他們卻一去不復返了。藏寶於何處,一直是個謎。
於是,島上就留下了這樣的歌謠:珠寶十八箱,箱箱十八行,誰能得到它,早喝粥來晚宰羊。據說故意將萬字頭採用陽刻,其餘都用陰刻,誰能將萬字頭解開,就找到了藏寶的鑰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