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日談錄,周琦字廷璽,馬平(今廣西柳江)人。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員外郎。曾受學於洛陽閻先生,而閻受學於薛□,故其學以程朱為本,復性為主。一生體驗天地萬物之性,以會經傳之旨,每有心得,輒筆錄之,積久成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東溪日談錄
- 作者:周琦
- 出版時間:明
- 數量:八卷
序言,積久成書,原文選載,
序言
周琦字廷璽,馬平(今廣西柳江)人。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員外郎。曾受學於洛陽閻先生,而閻受學於薛□,故其學以程朱為本,復性為主。一生體驗天地萬物之性,以會經傳之旨,每有心得,輒筆錄之,積久成書。
積久成書
分十三類,見性道談一卷,理氣談一卷,祭祀談二卷,學術談一卷,出處談一卷,物理談一卷,經傳談三卷,著述談一卷,史系談二卷,儒正談一卷,文詞談一卷,異端談一卷,闕異談一卷。每條或十幾字或數百字,一本濂洛之說。性道談多引程、周、朱之說而闡發之。理氣談謂“理氣只是一事,理不外氣,氣不外理,先儒多說成兩事,卻不可曉”。學術談謂“為學第一要識得性,善求以復之,便有著實功夫”,“性在心,理在書。求其學於書,不求其學於心,則心之性將蝕,學蔽於粗跡也;求其學於心,不求其學於書,則心之性無所據,學蔽於想像也。要之以心為主,取法於書始可”。經傳談又分總說、《易》、《書》、《詩》、《春秋》、《禮》、《樂》、《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十目,分別闡述經義。著述談分總說、朱子小說書、朱予定本《孝經》、周子《太極圖》、《通書》、張子《西銘》、《正蒙》、邵子《皇極經世書》、蔡季通《律呂新書》、蔡九峰《洪範皇極內篇說》、《陰符經》、《道德經》、《列子書》莊子書、韓非《五難》、《孫子》十三篇、荀子書、董子《三策》、揚子書、文中子書、韓子《原道》、《原性》、郁離子書、龍門子書,以宋代理學著作為主,兼及其他。史系談分唐堯以下至元,每一代以數條論其始末。儒正談分總說、周濂溪(敦頤)、程明道(顥)、程伊川(頤)、張橫渠(載)、邵康節(雍)、程子門人之學、羅豫章(從彥)、李延平(侗)、胡文定(安國)、胡致堂(寅)、胡五峰(宏)、朱晦庵(熹)、張南軒(□)、呂東萊(祖謙)、陸象山(九淵)、朱子門人、真西山(德秀)、魏鶴山(了翁)、許魯齋(衡)、吳草廬(澄)、劉靜修(因)、薛河東(□),各述淵源及特點、學者的評價等。異端談主要闢佛道墨三家,辟異談批判日月占一類讖緯之說。此書涉及面廣,足見作者博學精思。
有嘉靖十六年(1537)刊本、《四庫全書》本。
原文選載
性道談上
周子論太極第一畫這○圏者是形容太極乃陰陽渾然之未發者第二又畫這□圏半面多白半面多黒者是形容兩儀左多白者是陽之動曰陽儀右多黒者是陰之靜曰陰儀第三又畫這土五様小圏者是形容五行第四又畫這○圏是形容幹道成男坤道成女乃太極動靜之初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之為氣化者第五又畫這○圏是形容萬物化生乃太極既有動靜分陰分陽氣化成男成女之後其所成之男女又各構精而生男女為萬物之形化者大抵太極動靜始生兩儀兩儀變合始生五行其真精妙合始生男女此氣之化男女構精始生萬物此形之化氣化之後固有形化形化之中亦有氣化故陰陽動靜妙合而不已氣化形化生生而無窮水火金木周子畫這五個圏只是一個理別而為五使人易曉其第一個圏是太極第二圏之為兩儀者亦第一圏太極動而生底陽靜而生底陰其中小圏子即太極本體左邉□白多底動而為陽之儀者是以右邉□黒多底為之根右邉□黒多底靜而為陰之儀者是以左邉□白多底為之根此第一圏太極之體所以立第三五小圏之盛陰生水而居右者是太極動而為陽者□變與陰合則陰得陽助故陰先生水而居右其盛陽生火而居左者是太極靜而為陰者□合為陽之變則陽得陰用故陽生火而居左盛陽固生火矣其陽之穉者則生而為木故木次於火亦居乎左盛陰固生水矣其陰之穉者則生而為金故金次於水亦居乎右陰陽盛穉既立其體而變合之氣沖融於其間者則生而為土以居乎水火木金之中如五常之性分寄於仁義禮智之間此陰陽互根五行互交如環無端者皆第一圏太極之所為也第四圏之幹道成男坤道成女者亦第一圏太極既生兩儀五行之後無極底真理二五底精氣妙合凝聚得陽之多者成男而歸之幹得陰之多者成女而歸之坤此之男女皆氣化之所生者即孔子所謂天地絪縕萬物化醇是已第五圏之萬物化生者亦第一圏太極陰陽氣化成男成女之後其所成之男女又各構精復生男女以形化形無有涯盡此之萬物皆形化之所生即孔子所謂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是已此陰陽氣化於其始形化於其後無終窮無止息者亦第一圏太極之所為也則太極者先天地而不能探其始後天地而不能測其終謂其有也而實無以見其形謂其無也而實有以驗其跡豈非天地萬物之本源至極而無以加之理也哉
太極之理大而天地之一始終一混沌者是一大闔辟方其動而生陽以為陰之根者其氣轉旋不已久漸輕浮包裹於上下之間以含乎陰濁未凝之氣天於是乎開其靜而生陰以為陽之根者其氣漸凝於中查滓堅實寓於輕清轉旋氣內地於是乎辟此太極為天地之根也陽得陰為之根又一動也陽變而?於陰故陰先盛則水金成質於地其氣行之於天而生人之本以立陰得陽為之根又一靜也陰合而?於陽故陽亦盛則火木成質於地其氣亦行於天而生人之本以具其理則無極之真者也其氣則二五之精者也陽合於陰則陽之理氣凝於陰陰合於陽則陰之理氣凝於陽絪縕交宻其秀而靈者化而為人其未靈者化而為物故人物於是乎生此太極又為萬物之根也天地萬物皆根於太極則天地萬物之形太極之形而性亦太極之所性也
太極之理小而一歲一運為一屈一伸者是一小闔辟其辟而生陽於靜極之後則冬至一陽左行萬物由之而出其闔而生陰於動極之後則夏至一陰右行萬物從之而入非入無以主乎出故曰藏諸用非出無以發乎入故曰顯諸仁萬物一歲一生亦太極以為之根如此則太極非理氣之大原者耶
太極之理又小而為萬物之一生一成於其始者亦一闔辟方陽之施而知大始物各資之以有氣是謂乾知大始又謂萬物資始及陰之受而作成物物各資之以有形是謂坤作成物又謂萬物資生不必於其榮枯也見之其始之一生一成亦陰陽之一闔一辟如此則太極之理豈非無物不有無時不然也哉
天地之初未有人物其生皆氣化及有人物其生皆形化如走之生不以胎飛之生不以卵木之生不以核草之生不以實皆氣所化者即孔子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是已若走之生以胎飛之生以卵木之生以核草之生以實皆形所化者即孔子曰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是已雖氣化在未有人物之前形化在既有人物之後皆太極之所在也太極之理豈天地之初而盛人物之後而窮哉
未有天地之前太極生天地既有天地之後天地生萬物未有萬物之前天地生萬物既有萬物之後萬物生萬物天地固萬物中之物而人乃萬物中之靈者也此天地與人所以並立而為三才者也氣化之前固無形化形化之中實有氣化觀海島絕境無人去處生有廬亭萬年古道一廢亦生草木與木之果腐而有蟲草之根敗而有螢之類可見矣
人在天地大氣中如魚在巨浸內人以氣活魚以水活人在氣中不能見其氣魚在水中不能見其水是故大氣不壞則寒暑災祥各得其正而人道定矣大氣壞而偏跛焉不亦如巨浸壞而鱗無以托耶
氣化之後有形化形化之後不復有氣化者人物既生形奪乎氣故氣不復化惟形以化形而化化無窮焉然氣亦有化者是亦小者化而大者不能化也
天地絪縕是氣化妙合男女構精是形化妙合萬物化醇是氣化之凝萬物化生是形化之凝葢合則凝凝則成自然而然者周子曰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其亦孔子之謂歟
有謂妙合而凝如水滴鹽者夫水著於鹽鹽化於水固不知孰為水孰為鹽此合之妙者也鹽與水同體資之以火為用則又凝而為鹽此妙合而凝者也合而凝凝而成必如此說然後為備或曰水之味薄鹽之味厚則鑿矣所謂合與凝亦陰與陽合非理與氣合也或以理與氣合人始生而成形是陰陽分屬乎理氣也恐未安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合則凝凝則成其得陰之少得陽之多者人固為男凡物之為雄為壯者亦男也得陽之少得陰之多者人固為女凡物之為雌為牝者亦女也陽之成質曰男陰之成質曰女凡有形者皆爾何獨人哉故男女者陰陽之質也
太極圖下周子既曰無極而太極又曰太極本無極葢無極即太極太極即無極所謂無極而太極者猶言雖無形體實為至理所謂太極本無極者猶言理雖至極本無形體吾觀夫天地何如其大萬物何如其眾天地萬物之生何者而非太極孔子止曰易有太極周子加無極字以發之朱子又以無聲無臭發無極言其無形體也以造化樞紐品彚根柢發太極言其為天地萬物之根也然則先天地萬物而不見其始後天地萬物而不見其窮一至理而已復何形體之有
之極者栁子之言也其曰無極之前陰含陽者邵子之言也但栁子邵子主氣而言周子主理而言也
周子無極固無前矣邵子之所謂前者是以卦氣自姤而坤以生復乃陰含夫陽自復而乾以生姤乃陽分乎陰陰為陽之母陽為陰之父父孕長男而為復母生長女而為姤陽起於復而盡於乾陰起於姤而盡於坤坤後有復故以復為始復前有坤故以坤為終邵子乃指復前坤後陽未生處為無極故曰無極之前陰含陽者是坤姤之陰含乾復之陽逆指坤姤乾復為前也指復後乾前陽已生處為有象故曰有象之後陽分陰者是復乾之陽分姤坤之陰順指復乾姤坤為後也邵子之無極非若周子之所謂無極者無前也是以卦氣而言之者也
太極之所謂太者是無以加之義而所謂極者亦無以加之義也天下字義固無以過之者孔子取之以名此理故後世不可得而移易也周子益之以無極者不過發之而已耳豈改易之哉
無極而太極是無形而有理太極本無極是有理而無形所謂有與無者非老氏之有無也老氏出無形之理入有形之氣含理以歸於氣以氣為主也吾儒無極太極之有無者以理為主也故不同爾
太極非陰陽外底道理在未分陰陽之時固是太極在分陰分陽之後亦太極之流行太極是未發之陰陽陰陽是已發之太極非太極自太極陰陽自陰陽太極譬水之源陰陽譬水之流其流之水即源之水豈流之水非源之水也但曰源曰流名各不同耳
太極之陰陽動靜天地之體所以立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氣至而物生氣返而物死死生相繼無終窮天地之用所以行體立用行道無止息故有以成古今之世無極之真二五之精真謂理之無雜者精謂氣之無雜者陰陽理氣純而無雜所以妙合為一凝聚而生人物葢無極之真是理之統宗者二五之精是氣之流行者統宗者固理矣未嘗無氣流行者固氣矣未嘗無理太極動靜而理氣兼全如此
無極之真猶言無形中之有真理朱子曰真字已包太極
朱子曰木仁火義金禮水智而信則如土之旺其說甚明
合之與凝皆兩者之?
二五之氣非與無極之理各自流行葢二五流行之氣其理即無極之理一動一靜於天地之間合而凝凝而成故生人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