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東大清真寺(東清真寺)

開封東大清真寺

東清真寺一般指本詞條

開封東大清真寺位於開封市清平南北街7號,屬於國家級模範清真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現存有清康熙年間的《重修大梁清真寺碑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封東大清真寺
  • 位於:河南省開封市
  • 被譽:為“河南首坊”
  • 占地:十餘畝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地理交通,交流合作,武術歷史,擂台賽,掛帳典禮,

歷史沿革

東大寺古稱大梁清真寺,其始建年代無考,回民世代相傳。東大寺最早的位置在開封城外東南3公里處一帶,後遷入城內今址。據寺內清碑文載:“大梁清真寺,在城之東南隅,乃教人禮拜祝國之所也,起於公元628年(唐貞觀二年)公元1407年(明永樂五年),勒賜增修建立碑記。”這座清真寺最晚應建於明初,公元1407年重修。

建築特色

寺內現存有清康熙年間的《重修大梁清真寺碑記》。

地理交通

開封東大清真寺位於開封市清平南北街7號。

交流合作

武術歷史

因缺乏書面記載,清道光之前東大寺所習練的拳種已少為人知。道光初年,東大寺曾盛行“六路鑽”,這是一種十分厲害的拳法,曾有“學會六路鑽,天下英雄打一半”之說。據東大寺武術館摔跤教練、河南省前摔跤隊高手穆文明老師介紹,六路鑽是他先祖穆萬春所傳。穆萬春、穆景春兄弟原本是天津天穆鎮人,他們練一身硬功,在官府鏢局當差,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外號“穆鐵人”。道光初年,因失手誤傷人命,兄弟倆逃到開封,立腳東大寺傳授武功。
開封東大清真寺武學開封東大清真寺武學
道光中期,東大寺請七勢門名師王伯和傳授武功,七勢拳與六路鑽逐漸相互融合,共同發展。隨後朱仙鎮漸趨衰落,七勢門中心逐漸轉移到開封東大寺,在古城回族中的影響更深刻廣泛。

擂台賽

因多拳種融合發展,開封回族對拳理不斷發展創新,形成獨特的面貌,出現諸多高手,在各種擂台賽和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全國運動會上屢創佳績。
2003年,為探索武術運動發展新路,尋找散打、散手之外武術適合比賽的項目,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科研部擬開發全國武術功力大賽。時任中國武術協會秘書長、科研部主任的康戈武到開封挖掘項目,首先看中了東大寺的石鎖,令人眼花繚亂的石鎖驚險動作,讓他讚不絕口。他認為,石鎖古老、傳統、實用,具有民族性、民眾性,是增強武功膽識的好項目,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一兩個動作進行功法比賽。
抓住這個時機,開封市伊斯蘭教協會秘書長、東大寺武術訓練基地負責人郭寶光,親身組織習練,在複雜的石鎖花樣中,選擇有可比性的動作,經過反覆斟酌、考證,最終選取了“石鎖上拳”。這個動作是拋起石鎖,翻轉270度,然後用拳面直臂頂起。根據所用石鎖的重量確定輸贏。這個動作能代表石鎖項目力量加技巧的特點。郭寶光精心編制“石鎖上拳”競賽規則,並被採納,石鎖由民間愛好,演變為全國武術功力大賽的規定競賽項目,有人譽之為“中國式舉重”。

掛帳典禮

2009年10月28日,開封市東大清真寺為張業尊、海龍等18位畢業的海里凡(清真寺學生)舉行穿衣掛帳典禮。省伊協會長劉寶琦大阿訇,市伊協李文章會長、劉景武副會長,順河回族區民宗局負責人,以及前來祝賀的各坊清真寺的阿訇社首穆斯林民眾近800人,出席參加了慶祝活動。市伊協秘書長郭寶光主持了典禮。在誦經、贊聖,為畢業海里凡(學生)穿衣、掛帳、頒發證書,以志成名儀式後,省、市伊協領導及前來祝賀的各坊阿訇、畢業學生代表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表達喜悅祝盼之情和對伊斯蘭經堂教育發展前程的深思憂慮,典禮活動熱烈莊重。省伊協會長劉寶琦大阿訇在講話中說,開封東大寺是個久負盛名的開學大坊,曾以“興學傳教、培育新人”而著稱,給省內外穆斯林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歷史上,有許多伊斯蘭教的大經師在這裡開學傳教,把大批的學子培養成才,擔當教門的重任。東大寺為伊斯蘭教做出了卓越的歷史貢獻。“穿衣”是清真寺對海里凡完成經堂教育必修課程舉行的結業儀式,源於“聖行”。我國寺院對於經堂教育結業的學生舉行“穿衣”儀式,由德高望重的人士親手將一件綠衣披在學生的身上,以效仿聖人獎勵學生的方式,就源於此。
位於開封市清平南北街7號,,為河南省規模最大的清真寺。據寺內現存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進士出身的吏部候選王珽撰寫的“重建清真寺碑記”載:東清真寺“起於唐貞觀二年”。以後屢毀屢修。今寺坐西朝東,規模宏偉,為開封市四大寺觀之一,1963年被定為開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經常有國際友人參觀。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和阿拉伯國家伊斯蘭教的許多著名人士都曾光顧過此處。英國的電視台以及國內的幾家電視台曾來該清真寺拍攝影視節目和新聞照片。
東大清真寺乃中原回族文化之中心,尚武之風綿延不斷。1933年,北京牛街之回民沈友三始將中國式摔跤傳入此地,當地回民青年中“乾跤”者比比皆是,一時間蔚然成風,此也乃河南地區中國式摔跤蓬勃開展之伊始也,對中國式摔跤的傳播和發展可謂大有裨益。然而這種繁榮的景象沒能穩固的持續下去,80年代後期便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其間,曾出現了丁全福、杜克勤、白相臣、許守信、沈少三、白復興、馬爾德、王忠強、孟紮根、穆文明、張振芳等摔跤名人,他們大都在全運會或全國摔跤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且廣泛授徒傳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