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路國小,新華路幼稚園,青藍國小學區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清巷
- 面積:17861名
- 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
- 容積率:1.3%平方米
東清巷,東清巷小區概述,
東清巷
東清巷南起慶春路菜市橋西,北至鳳起路鳳起橋西,長755米。南端宋有東青門,俗呼菜市門,此地即宋舊城牆基。元時禁築城牆,故杭城垣毀。元至正十九年(1359)張士誠據兩浙,擴城東三里築城牆,此地攬入城內。後人不忘東青之名,因此名巷。1966年曾名東海巷,1981年復稱東清巷。2002年拓建,海獅溝、太平橋橫街併入,仍名東清巷。
南宋時,東青門內駐禁軍。威捷第一指揮,威果第四、五、六指揮,雄節第八、十六指揮,全捷第二、三指揮,各原額510人。南宋建炎元年(1127)十一月,劉俊統率來捕陳通,亦駐東青門裡,有正、副將各一,押隊官三,共轄十六指揮,計7660人。故東青門裡為南宋時皇城禁軍大營駐地。
元至正間(1341—1368),魏一愚居東青門,自號青門處士。獨處一室,不輕易見人。蓄書萬卷,亦不著作,味其旨而已。歿後三月,紅巾軍攻入杭城,處士之廬與堞舍同毀。清陳文述《東青門懷青門處士》詩:“魏野高風野史傳,青門猶剩種瓜田。避人略似吾邱衍,閉口何如焦孝然。盡有圖書參慧業,不留文字悟真詮。昆池灰冷孤雲逝,世外高僧劫外仙。”
元末,范思賢居東青門,世業小兒醫,以仁厚信誼存心,有古高士風。每當暇日,他賦詩鼓琴,圖寫山水人物以為娛,自稱東皋隱者,並作《東皋隱者贊》。明徐一夔《述德》篇略云:“余有子,周歲,病不能乳哺。吾家去思賢十里許。晨起,走告之。思賢曰:‘子第先往,日加午刻,吾來視之。’既返,大雨如注。將午,平地流潦盈尺,吾已必其不來。既而思賢戴雨笠、被毛褐、跨款段馬踵門,索兒視。予抱兒,前視之,曰:‘無傷也。’授以七劑。曰:‘服是,當愈。’吾兒今已長大,而思賢墓有宿草,恆念之不置。”云云。楊維禎《范氏歸本序》詩:“問訊東皋舊隱居,繞城流水隔蘧廬。地經董奉栽花後,人憶韓康賣藥初。學佛已參無我相,傳家尚有活人書。東頭何處蒲柳市,荒隴宜耕水可漁。”
《杭郡詩三輯》:周泰,字澹岩,號青門花隱,錢塘(今杭州)人。著有《東青書屋吟草》。家住東青巷,屋有秋水堂,面俯清池,池通姚顧盪,即宋之武安泉遺蹟。活潑淪漣,異於止水,穆門征君曾與杭世駿、厲鶚諸名士觴詠其中。周泰遠紹清芬,自翹隱秀,雅善臨摹,復精賞鑒,筆床硯匣,潔無纖塵。蓄有菱殼,形狀肖人,一時為菱人詩者十數家。蒔梅百餘盎,佳瓷異卉,映帶圖史。花時,洗尊招飲,俊流佳士皆樂與游。
東青門為沙河塘故址,清張有《訪崔刺史沙河塘故址》詩四首,今錄二首:“燈火沙河笑語喧,雨篷煙艇太囂煩。慶春橋畔行人過,步屧追尋跡尚存。”“一水迢遙浪欲翻,里沙流出齧城根。塘基今隸東河路,誰識鹹通政務繁。”崔刺史即唐鹹通二年(861)為造福民眾開沙河塘的崔彥曾。
1928年2月,杭州數千絲織機戶組織了絲織織造公會,公推孟炳貴為主任,購買原日新綢廠廠址,創立織造會館,稱大經堂,址東清巷尾。規模頗宏,銅環重門,高厚圍牆。進台門是門廳,旁有門房,隔天井為議事大廳,雕欄金額,十分富麗,後軒寬敞,天井開闊,廂房雅致,為同業會員交流行情、磋商會務、洽淡交易之處。大經堂後門通大經國小,乃織造同仁出資所辦。
東清巷小區概述
綠化率:20%
樓層狀況:共441套,多層
車位總數:300
總戶數:441
開發商:杭州城建
物業公司:社區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