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島嶼風塵堆積的物源示蹤研究

東海島嶼風塵堆積的物源示蹤研究

《東海島嶼風塵堆積的物源示蹤研究》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鄭祥民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海島嶼風塵堆積的物源示蹤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鄭祥民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分布在我國東海島嶼的風塵堆積記錄著豐富的環境變化信息。已有的研究表明東海島嶼風塵堆積堆積於第四紀晚期,但關於中國東海島嶼黃土的物源還存在分歧。本課題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以浪崗山島、嵊山島、普陀山飛沙岙的風塵堆積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地球化學、物理學、礦物學和古生物學指標,比較東海島嶼和源區的沉積物在不同沉積階段的物源特徵,建立東海島嶼風塵堆積的物源識別體系,揭示中國東部海域第四紀環境演變與全球古氣候、古環境之間的關係;探索長江三角洲地區大氣顆粒物自然來源時空變化特徵。

結題摘要

黃土-古土壤序列是古環境和古氣候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其深入研究有助於理解第四紀以來我國乃至全球的氣候變化歷史。嵊山島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處海陸交匯帶,其自然地理環境受東亞季風控制。本工作以嵊山島黃土為研究對象,基於光釋光、電子自旋共振測年等方法建立的年代標尺,通過沉積學、環境磁學、元素地球化學和有機碳同位素等方面的測試與分析,並結合氣候模型UVic_ECSM的區域植被覆蓋敏感性模擬研究,重建了末次冰期以來東部古氣候演化歷史,為第四紀時期氣候變化研究提供科學數據和理論依據。取得的初步結論主要如下:(1)構建東海島嶼風塵沉積地層的年代框架;(2)建立東部黃土粒度分析測試方法;(3)揭示了東海島嶼風塵堆積和南方紅土磁性增強機制;(4)定量計算結果顯示,晚末次冰期以來區域沉積環境以C3型植被發育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