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東河清代屬東河土把總管轄,民國時期歸大嶺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長期與大山合為
東河區、東河公社,1984年與大山分開設東河區,1988年改為東河鄉。2000年末東河鄉下轄硝塘、東河、扎布、邦敢、南貸、大拉巴、河邊7個村民委員會.
資源環境
全鄉總土地面積25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5570畝,其中:水田13444畝(保水田9199畝,二水田2785畝,雷響田1460畝),旱地12126畝;擁有林地 262585.5畝,林地覆蓋率68.38%,其中經濟林果地12128畝。鄉內野生動植物林木種類主要有思茅松、水冬爪、木荷和各種櫟類,以思茅松和櫟類為多。野生動物有鹿子、獐子、野兔、野雞、貓頭鷹、布穀、斑鳩、蟒蛇等。
基礎設施
截至2009年底,全鄉已通電農戶1806戶,通電率54.64%;已通自來水農戶2356戶,通水率65.49%;通車裡程312公里,其中:縣鄉公路146公里,鄉村公路166公里,有80個村民小組已通簡易土路,但均晴通雨阻;鄉級機關已開通數字傳輸光纜,安裝移動機站1座,固定電話用戶46戶,行動電話用戶1285戶,7個村民委員會和70個自然寨通固定(或移動)電話;鄉內有一個中心集貿市場,3個村級民間貿易市場;農戶有磚混結構住房130戶,磚木結構住房1847戶,土木結構住房1319戶;有農用運輸車58輛,拖拉機80輛,機車1336輛,電視機1890台,安裝有線電視1890戶,建有沼氣池55口,裝有太陽能180座;有大小農田引水灌溉溝渠556條,取水壩7座,渡槽12道,耕地有效澆灌面積9199畝,有高穩產農田地1350畝。
農村經濟
2009年,全鄉經濟總收入達1803萬元,其中:農業收入957萬元,工業收入18萬元,第三產業收入55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純收入10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4元;完成鄉鎮企業增加值393萬元;完成財政收入18.1萬元,財政支出617萬元,財政自給率為3.5%;實現糧食總產量433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281公斤。
人口衛生
2009年末,全鄉有總戶數3296戶,13625人,其中農業人口3296戶1362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65‰,有以拉祜族、佤族、彝族、漢族等9種民族共同雜居居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9989人,占全鄉總人口的72.02%。年內出生人口92人,人口出生率6.62‰,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生率減少了5人,出生率下降了0.25個千分點;死亡人口73人,人口死亡率5.25‰;實現計畫生育率為100%。 全鄉建有鄉級衛生院1所,建築面積1065.52平方米,有醫務人員6人,有病床6張,村級衛生室7所,其中有業務用房2所,村醫14名。建有公廁13個。
2017年,常住人口11115人。
文化教育
教育綜合改革工作穩步推進,農村寄宿制教育和“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教學基礎設施得到加強,辦學條件有所改善,“普六”成果進一步鞏固。加大集中辦學力度,全鄉各類學校由2008年13所減少為11所,有教職員工50名,中學22人,國小28人。2009年末在校學生1366人,其中:中學生309人,小學生1057人,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3%,鞏固率98.2%,國小和國中的完學率73.5%和77.65%,分別提高23.5個百點和10.3個百分點。
地圖信息
地址: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