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窯村民自衛抗擊戰

1939年農曆三月二十七,湯陰縣瓦崗鄉東江窯村村民曾與日偽軍展開一場可歌可泣的“三·二七”抗日自衛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江窯村民自衛抗擊戰
  • 年代:1939年
  • 地點:湯陰縣瓦崗鄉東江窯村
  • 戰爭背景:抗日戰爭
  • 類型:抗日自衛戰
  • 結果:日偽軍撤退
描述,抗戰過程,高潮,結束,戰鬥結果,

描述

1939年正月,皇協軍四五十人乘兩輛汽車到湯陰縣瓦崗鄉東江窯村催要糧款,曾遭到村民堅決抗拒。皇協軍人少,離縣城又遠,未敢動手,只好悻悻離去。

抗戰過程

1939年農曆三月二十七,皇協軍隊長張文華親帶70名偽軍,再次到東江窯村催逼糧款,並強迫村民交出保家護村的槍枝。憤怒的村民將他們拒之村外。張文華進村與保長交涉,村民手持步槍、大刀、紅纓槍等武器把他們圍住。“你們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是中國人為啥替日本人辦事?”“中國人為啥要養活日本人?”還有人罵他們是漢奸、走狗、賣國賊。張文華見眾怒難犯,就往村外走。皇協軍副隊長劉萬有見村里堅決不給,就寫了一封謊報軍情的信,說東江窯村有紅鬍子(八路軍),叫日軍來打。
當時,日本正規軍一個團駐紮在湯陰縣城。日軍聞報即出動戰馬40多匹、汽車12輛、載步兵200餘名(後增至500餘名)、輕重炮7門、機槍40多挺,殺氣騰騰直奔東江窯而來。13時許,張文華遙望日軍大隊人馬開來,先向日軍開槍射擊,製造假象,引發日軍向東江窯村猛烈開火。
東江窯村民自衛武裝僅有16支步槍、2支手槍和少量手榴彈。全村青壯年120餘人參加戰鬥,大部分人拿的是紅纓槍、大刀、劈斧、鐵叉、糞鉤、棍棒。雖勢力單薄,但士氣高昂。當時大家推舉傅德順和槍法精準的傅純為總指揮,傅凌雲去周圍各村組織外援。村裡的6個出入口均安排了人把守。

高潮

戰鬥打響後,日偽軍向村東和村東南迅速擴展,對村莊形成四面包圍,不斷向村里發起衝鋒。村里拿步槍的人都到高平房(二層樓房)頂上對敵射擊。在村莊四面被圍、敵強我弱的形勢下,鬥爭之艱苦可以想見。但農民武裝士氣高漲,以一當十,沉著應戰,毫無畏懼,憑藉有利地勢,敵人硬是未能攻進村。
當日15時許,敵人開始炮擊,頃刻,村中高平房均被炮彈削平。拿步槍的村民只好憑藉斷牆、房屋對敵射擊。

結束

入夜,傅凌雲聯絡的近村武裝向包圍東江窯的敵人開火,分散其火力,東江窯村老弱婦幼乘機突圍,勝利轉移,武裝人員則繼續留村防守。村民出村後,敵人再次炮擊,且較之前更為兇猛。一時間烈焰沖天、炸聲撼地。夜半,參戰人員疲勞已極、彈藥幾盡,遂主動撤離。次日早晨,日軍入村,見村內空空蕩蕩,氣急敗壞,乃大肆搶掠,縱火焚燒,並抓獲村民3人。

戰鬥結果

此次戰鬥,斃傷敵人30多人。日軍打了300多炮,炸死村民6人,其中包括一名剛出生的嬰兒,負傷1人。房屋被燒毀485間,所剩無幾,被搶掠及損壞糧食、衣被、家具等無數。
戰鬥之後,國民黨湯陰縣政府派人到各村張貼標語,大力宣傳東江窯村焦土抗戰的壯舉。中共冀魯豫邊區六地委則直接與傅凌雲取得聯繫,並先後派馬冠群、蘇友若、石俠風、朱天德諸同志來湯浚邊區開展工作,成立衛西工委,以東江窯村為基地,發展黨組織,壯大抗日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