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湖茶

東江湖茶

東江湖茶,湖南省資興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資興市位於羅霄山脈南端,地貌以山地為主,丘、崗、平地交錯,山嶺層疊,溝壑縱橫,東江湖茶產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生產區域茶園灌溉用水大都使用無污染天然降水,少量使用溪流河水。使得東江湖茶很好,東江湖綠茶具有色綠、味厚、香雅的品質特點。

2017年9月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東江湖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江湖茶
  • 產地名稱:湖南省資興市
  • 產品特點:色綠、味厚、香雅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578號公告
  • 實施時間:2017年9月1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東江湖綠茶具有色綠、味厚、香雅的品質特點。一級茶外形條索緊細捲曲,白毫顯露,色澤翠綠,內質湯色嫩綠明亮,清香持久,滋味醇厚鮮爽,葉底嫩綠明亮;二級茶外形條索緊結曲卷、顯毫,色澤綠潤,湯色黃綠明亮,香氣尚高長,滋味濃厚尚爽,耐沖泡。
東江湖綠茶東江湖綠茶
東江湖茶內含物豐富,一級茶水浸出物含量38%-47%,茶多酚含量23%-32%,胺基酸含量大於2.6%-4.0%;二級茶水浸出物含量36%-45%,茶多酚含量20%-30%,胺基酸含量2.0%-3.5%。

產地環境

地貌情況
資興市位於羅霄山脈南端,地貌以山地為主,丘、崗、平地交錯,山嶺層疊,溝壑縱橫。地勢東高、西低,境內有800米以上高山200餘座,森林覆蓋率達71%。東江湖茶區域內群山起伏,茶樹生長在220米-800米高度的坡地,常年水氣交融,雲霧繚繞,且遠離工業區及交通要道,空氣非常清新,產地環境無污染。
東江湖綠茶東江湖綠茶
土壤情況
東江湖茶產區土壤為板頁岩或沙岩風化發育而成的紅、黃壤土,pH值在4.5-6.5之間,有機質含量10.5-60.6克/千克,全氮1.05-2.83克/千克,有效磷10.5-225毫克/千克 ,有效鉀30-328毫克/千克,富含多種礦物元素,結構疏鬆,是東江湖茶生長的獨特土壤條件。
氣候情況
東江湖茶產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特別是1986年7月隨著全國重點工程東江水電站竣工關閘蓄水後,面積達1.6萬千米的東江湖大水體產生的小氣候,更適宜茶樹生長和茶葉品質的提升。區域內溫度適宜,年均氣溫17.7℃,比東江湖蓄水前提高了0.8℃,極端高溫37.4℃,極端低溫零下2.7℃,年均無霜期347.9天,比東江湖蓄水前延長16天,二月下旬氣溫開始上升達10℃以上,旬平均溫度達13℃。東江湖茶鮮葉發芽早,茶園開採早,春茶採茶期較周邊縣市提早6-10天,比湘西、湘北茶區提早15-20天;封園遲,採摘期長,2月中旬至10上旬均可採茶。雨水充沛,相對濕度大,年均降雨量1487.6毫米左右,多集中在3-6月和8月,年均降水日數為182天,年均相對濕度86%,有利於茶樹新梢的生長。年均蒸發量為1483毫米,晨霧天氣多達118天,比東江湖蓄水前增加10%,年均日照時數1461.1小時,這種獨特的小氣候滿足了茶樹喜歡漫射光和陰濕的習性。晝夜溫差明顯,平均溫差達8-10℃,使東江湖茶芽壯、水浸出物多、茶多酚含量豐富。
茶園茶園
水文情況
資興市境內河流屬湘江流域,共有大小河流436條,其中河長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67條,5千米以下的河流有369條。境內人工水庫東江湖面積達1.6萬千米,蓄水量81.2億米,具有“湘南洞庭”之稱,水質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生產區域茶園灌溉用水大都使用無污染天然降水,少量使用溪流河水。灌溉用水符合水質標準GB5084。

歷史淵源

郴州市種茶歷史悠久,宜茶氣候、土壤條件好,茶葉品質好,宋代和明代均曾作為貢品。
茶園湖邊茶園湖邊
2010年,郴州市桂東、汝城、資興、宜章等縣市政府相繼出台了扶持茶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2013年,郴州市滁口鎮東江名寨茶葉專業合作社與廣東龍頭企業合作,投資400餘萬元,引進紅茶生產工藝,開發紅茶產品。

生產情況

2016年,郴州市茶園面積達27.83萬畝,較去年增加4.08萬畝。全市茶葉生產主要集中在資興、桂東、汝城、宜章等4個茶葉優勢重點縣,面積共24.67萬畝,占全市茶園面積的90%。其中資興市已成為全國茶葉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擁有7.3萬畝綠色食品茶葉標準化基地,每年茶葉收入5億餘元。
2017年,東江湖茶保護面積為7000千米,年總產量3000噸。
2018年,資興市現有茶園面積8.1萬畝,年產茶2450噸,年總產值1.3億元。“東江湖茶” 在2017年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後,茶葉銷售額價格提高了近10%,茶葉產業已成為該市的特色產業及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產品榮譽

2017年9月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東江湖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東江湖茶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資興市白廊鎮、滁口鎮、黃草鎮、興寧鎮、清江鎮、湯溪鎮、州門司鎮、三都鎮、回龍山瑤族鄉和八面山瑤族鄉共10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13°08′00″-113°44′00″,北緯25°34′00″-26°18′00″。保護面積7000千米,年總產量3000噸。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
東江湖茶園選擇在離水庫水面不超過30千米以內範圍的宜茶土壤,遠離污染源並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生產區域,海拔高度220-800米山腰或半山腰的山地或緩坡地,坡度控制在25°以下,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通氣性良好,腐植質含量高的紅、黃壤土,活土層在8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pH值4.5-6.5,四周植被豐富,生態環境優良,茶園常年雲霧繚繞。產地環境質量符合NY/T391的要求。
湖邊茶樹湖邊茶樹
2.茶園規劃
道路
根據基地規模、地形和地貌等條件,依面積大小和自然地形劃分區、片、塊,設定合理的道路系統,包括主幹道、支道和操作道。100畝以上的茶園設立主幹道,寬4-6米,連線場、廠及公路;支道連線主幹道,寬2.5-3米;操作道與主幹道或支道相連,寬1.5-2.0米。
水利
茶園四周置隔離溝,深80厘米,寬60厘米;園內每相距40-50米置橫水溝(坡地沿等高線設定),深60厘米,寬50厘米;道旁置縱水溝相連,縱水溝與隔離溝相通,隔離溝邊接園外水渠、山塘。縱水溝每距20-30米置沉沙函或消力池,茶園應置一個容量為5-10米的蓄水池,並與園內水溝相連。
3.茶園開墾
茶園開墾是茶園質量的關鍵。5°以下的平地茶園按直行式,5-10°的緩坡茶園按等高條植式,10-25°按梯式開墾。初墾在清理場地的基礎上,時間在夏秋季進行,深度60厘米,以利用自然條件殺死土壤中蟲卵;復墾在初墾一個月後進行,深度30厘米左右,並進一步清除土中雜物,適當破碎土塊,平整地面。
4.開溝施底肥
按茶園種植規格開溝撩壕,溝深60厘米,寬60厘米,撩壕時先將表層土沿壕溝一側堆積,再將溝底土翻至另一側溝面。溝底一次性施入農家有機肥、廄肥、秸稈、綠肥、土雜肥等22500千克/千米或4500千克/千米商品有機肥,菜子餅2250千克/千米,茶樹專用複合肥750千克/千米,肥土拌勻,爾後覆土至溝沿15厘米。
5.品種選擇
生產東江湖茶的品種首選質優、抗逆性強、產量高、適應海拔200-1000米山區種植,經省級以上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並通過試驗示範、推廣的無性系茶樹良種,苗木質量應達到GB11767規定的國家二級苗木以上要求。種植的品種重點推廣有小葉種白毫早、碧香早、烏牛早等,中葉種福鼎大白、楮葉齊、黃金茶1號。
6.茶苗栽植
無性系茶苗栽植要注意栽植規格與密度、茶苗標準、栽植時間、栽植技術。
種植規格 可選擇單行雙株或雙行雙株。單行雙株:行距130-150厘米,穴(株)距30厘米,每穴栽2株,每公頃41250-45000株。雙行雙株: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5厘米,穴(株)距30厘米,每穴栽2株,每公頃75000株。
茶苗標準 移栽茶苗高25-30厘米,苗粗3-4毫米,無病蟲寄生,無檢疫性病蟲害。
栽植時間 以秋末冬初(10月中旬-11月底)和早春(2月底-3月上旬)進行。
栽植技術 開種植溝深寬25-30厘米,種植時一手扶茶苗,一手把土填入溝中,覆土時先將鬚根覆蓋,然後用手輕提茶苗,使茶苗根系舒展,再壓緊根際土壤,定植後澆定根水,然後再復土以超過茶根頸部2-3厘米為宜。茶苗移栽後應及時修剪,修剪高度一般為茶苗離地15厘米處。定植一年後,應於秋末冬初或翌年早春補蔸,補蔸採用同齡同高度茶苗。
7.茶園管理
幼齡茶園管理
施肥量 1-2齡茶園每公頃年施純氮45-75千克;3-4齡茶園每公頃年施90-120千克;5-6齡茶園每公頃年施純氮135-180千克。氮磷鉀年用量按3:1:1確定。
施肥時間和方法 在生產季節每1-2月施一次速效肥,1-2年生茶樹兌水澆施。農家有機肥應充分腐熟後開深10-12厘米的淺溝施,施後蓋土保肥。
中耕、除草 淺耕每年3-4次,結合施追肥進行,深度5-10厘米,同時清除雜草;深耕每年或隔年進行一次,深度20-25厘米,在秋茶後結合施基肥進行,同時清除多年生及頑固性雜草。
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是奠定優質高產樹冠基礎的關鍵環節,新種植的茶樹一般要經過三次定型修剪。茶樹定植後每年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進行。茶苗定植時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用枝剪距地面12-15厘米處剪去茶苗主枝上部;第二次修剪,在定植第二年用籬剪距地面25-30厘米剪去一級分枝上部;第三次修剪,在定植第三年用籬剪或水平修剪機距地面40-45厘米剪去樹冠上部枝葉。
投產茶園管理
施肥量 根據茶園土壤營養狀況確定,一般每採摘100千克鮮葉施入純氮5千克-10 千克,氮、磷、鉀肥的施用量按3:1:1.5的比例施入。也可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方法施肥。
施肥時間和方法 基肥在秋茶結束後結合清園在樹冠下開深、寬各20厘米-30厘米的溝,每公頃施菜子餅2250千克或農家有機肥7500千克加茶樹專用複合肥100 千克。追肥結合茶樹生育規律進行多次(3月上旬;5月上旬;7月下旬),以速效肥料為主,開溝施入,溝深10厘米-15厘米,年追肥施用量控制在450千克/千米左右。
茶樹修剪 茶樹每年進行一次輕修剪,以春茶結束後或秋末冬初進行為宜,一般剪去冠面3厘米-5厘米枝葉,平整樹冠,便於採摘;每3-5年進行一次深修剪,春茶後及時剪去樹冠面以下10厘米-15厘米的細弱枝葉層,更新樹冠,重新培育有效枝條;一般每6-8年進行一次重修剪,在春茶後及時用重修剪機離地40厘米處剪去茶樹上部全部枝條,重新培育樹冠。
茶葉採摘 茶樹鮮葉採摘分三季,春茶、夏茶和秋茶。採摘標準依據制茶的要求進行採摘,嚴格做到“嫩、勻、淨、鮮”。按成茶品質量要求,鮮葉採摘質量分一級、二級2個等級,一級質量要求春茶為1芽1葉,芽葉完整、勻齊;二級質量要求春茶為1芽2葉或夏秋茶為1芽1葉,芽葉完整、勻齊。
8.病蟲草害防治
茶樹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雲紋葉枯病等;主要蟲害有假眼小綠葉蟬、茶毛蟲、茶象甲、茶蚜等。
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根據病蟲發生、發展規律,因時、因地制宜合理運用物理機械、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實行病蟲綜合治理,有效控制病蟲危害。
農業防治選用抗病較強的優良品種;加強茶園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茶樹抗病蟲能力;通過中耕、及時採摘、修剪、清園等措施,減少病蟲源。
物理防治 利用害蟲的趨性,使用太陽能殺蟲燈、頻振式殺蟲燈或色板誘殺害蟲;採用人工捕殺害蟲;人工方法剷除雜草。
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當地茶園中的草蛉、瓢蟲、蜘蛛、捕食蟎等有益生物,用有益生物防治害蟲。
化學防治 農藥使用符合NY/T393的要求,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毒或有三致作用的藥劑,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選擇使用低毒及生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做到防治到位,噴施得法。
防治茶蚜蟲用苦參鹼噴霧;假眼小綠葉蟬、茶象甲5-6月下旬施白僵菌製劑;茶毛蟲用蘇雲菌桿菌(Bt)製劑300-500倍噴施;茶炭疽病、雲紋葉枯病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施。
9.茶園清理和冬季清園
生產過程中及採摘結束後,及時清除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和茶園內修剪的病蟲枝葉,遠離茶園深埋或銷毀,保持田園清潔,以減少病蟲源。冬季修剪封園後全園用0.5-0.8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噴施。
10.加工工藝
東江湖茶是名優綠茶,具有色綠、味厚、香雅的品質特點。東江湖茶的研製和開發是通過湖南農業大學茶葉研究所的專家和教授根據資興茶葉生產加工歷史資料挖掘整理、重新研製而成的半手工半機械名優茶,其具體工藝為:茶鮮葉分級進廠→攤青(6-7小時)→殺青(溫度160-180℃)→清風→初揉(6-8分鐘)→初烘(溫度110-120℃)→攤涼→復揉(8-10分鐘)→復烘(溫度100-110℃)→攤涼→做形(溫度60-80℃)→足乾(溫度100℃左右)→過篩→打包進庫冷藏。
鮮葉採摘
一級原料標準為春茶1芽1葉,葉柄長度以確保葉片不脫即可,無駐芽葉,無對夾葉,無開心葉,無紫色葉。二級原料標準為春茶1芽2葉或夏秋茶1芽1葉,葉柄長度以確保葉片不脫即可,無駐芽葉,無對夾葉,無開心葉。採摘手法要求提手采或折采,不要抓采、捋采和掐采。
攤青將採摘的茶葉鮮葉攤放在竹匾或長方形攤青槽上,堆放厚度5-10厘米,時間6-7小時。攤至鮮葉含水量在70%左右,手握鮮葉略帶柔軟感,葉色嫩綠失去光澤,無損傷、堆漚、紅變等現象,即可進入殺青過程。
殺青,一般採用滾筒殺青機。當筒壁溫度達到160-180℃方可投料殺青,殺青程度為殺青葉含水量在58-60%,葉色暗綠、葉邊緣微捲縮,手摸芽葉柔軟如綿,嫩莖輕折而不斷,鼻聞透發清香。
清風,清風一是使殺青葉儘快散熱,二是去掉茶葉中的一些老葉、單葉和魚葉等。具體做法是在殺青機出葉端安裝吹風機或排風扇,利用風力散熱和去除雜質,然後將殺青葉快速薄攤竹墊上清風散熱。
初揉,一般選用30型-55型揉捻機,投葉量以不加壓2/3揉桶至滿蓋為宜,初揉時間5-8分鐘,初揉不加壓或輕壓,切不可重壓。揉捻程度為茶葉基本捲曲成形,茶汁不外溢,儘量減少短碎茶條和碎末。
初烘,採用4-5斗烘焙機,要求進風口在110-120℃左右,時間2-3分鐘,快速拋散茶葉,使茶葉迅速散失水分。
攤涼,將加工茶均勻薄攤於小篾盤上散熱,厚度不超過5厘米。
復揉,復揉加壓原則應掌握“輕-重-輕”,時間8-10分鐘。
復烘,一般採用4-5斗烘焙機,要求進風口在溫度100-110℃,邊烘邊手工緊條,待茶葉不粘手時下機。
攤涼,再次薄攤散熱。
做形,要求烘焙機溫度在60-80℃,邊烘邊手工做條整形(按照東江湖茶特點做成捲曲形),至茶葉7-8成乾時開始提毫,時間1-2分鐘即可下機攤涼。
足乾,採用烘乾機,溫度控制在80-100℃,待茶條達足乾用手捏茶條成粉末,含水量在5%以下時下機攤涼。
過篩,攤涼後,用篩子割未,揀剔、分級、包裝、出售。
11.生產記錄
由市農業局牽頭組織茶葉企業或茶葉專業合作社制定基地環境監管、農業投入品監管、農產品生產監管(農產品生產檔案、質量安全承諾與追溯、農藥使用等)、農產品基地準出監管、農產品加工監管(原料來源驗證與追溯檔案、產品生產檔案、加工檢驗記錄、產品生產追溯編碼等)等質量控制與監管制度。並要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生產地點、農產品名稱,土壤耕作,施肥種類、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方式、時間、施用藥量,鮮葉採摘、收購、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推行東江湖茶基地環境有監測、操作有規程、生產有記錄、產品有檢驗、上市有標識、市場有監管、責任可追溯的全程質量監控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