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人民民主道路研究

歷經三載寒暑,作為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1999年度青年項目——“戰後初期東歐探索人民民主道路的歷史經驗”的最終研究成果,本書終於殺青了。 三年中,作者數度北上南下,求教專家,蒐集資料三年中,作者寢食不寧,廣泛閱覽,冥思苦想,奮筆疾書;三年中,作者在執教之餘專注於本課題,遠離塵囂,疏於家務。如今,終於懷著惴惴的心情將本書獻在了各位師友面前,靜候著批評指正。 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作者從眾多相關的學術成果中受益匪淺,因此謹向這些付出了辛勤汗水的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對於作者在寫作本書過程中所參考過的文獻資料,除書中註明的外,其餘已一一列於書末的“參考文獻”中。 在本書寫作和出版過程中,曾得到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趙明義教授、劉玉安教授、王建民教授的多方面指點和支持;山東人民出版社李運才先生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熱心的幫 助;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部分資助。在此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基本介紹

  • 書名:東歐人民民主道路研究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293頁
  • 開本:32, 0開
  • 定價:19.80
  • 作者:蔣銳
  • 出版日期:200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9029974
  • 品牌:北京風華印象圖書銷售中心
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媒體推薦

後記
歷經三載寒暑,作為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1999年度青年項目——“戰後初期東歐探索人民民主道路的歷史經驗”的最終研究成果,本書終於殺青了。
三年中,作者數度北上南下,求教專家,蒐集資料三年中,作者寢食不寧,廣泛閱覽,冥思苦想,奮筆疾書;三年中,作者在執教之餘專注於本課題,遠離塵囂,疏於家務。如今,終於懷著惴惴的心情將本書獻在了各位師友面前,靜候著批評指正。
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作者從眾多相關的學術成果中受益匪淺,因此謹向這些付出了辛勤汗水的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對於作者在寫作本書過程中所參考過的文獻資料,除書中註明的外,其餘已一一列於書末的“參考文獻”中。
在本書寫作和出版過程中,曾得到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趙明義教授、劉玉安教授、王建民教授的多方面指點和支持;山東人民出版社李運才先生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熱心的幫
助;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部分資助。在此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蔣 銳
2001年12月于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東歐及其早期社會主義運動
一、東歐概說
二、東歐早期社會主義運動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東歐左翼政治力量的發展
一、二戰中的東歐左翼政治力量
二、新型人民政權的建立
第三章 戰後世界政治格局中的東歐
一、雅爾達體制與東歐
二、東歐與西方和蘇聯
三、東歐各國之間
第四章 探索人民民主道路
一、波蘭工人黨的探索
二、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的探索
三、保加利亞工人黨的探索
四、其他東歐共產黨的探索
第五章 人民民主道路的實質及其實踐
一、東歐探索人民民主道路的共同社會歷史基礎
二、人民民主道路的實質
三、人民民主道路的實踐
第六章 人民民主道路的理論意義和歷史經驗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一般進程和特殊進程的理論
二、列寧、史達林關於社會主義進程的理論
三、人民民主道路的理論意義
四、人民民主乘積睥歷史經驗
第七章 人民民主道路的夭折
一、史達林對東歐人民民主道路的態度及其轉變
二、情報局南斯拉夫事件後的轉折
三、“大清洗”與“蘇聯化”
四、蘇聯模式在東歐的確立和人民民主道路的終結
第八章 東歐人民民主道路與亞洲人民民主道路
一、亞洲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
二、亞洲人民民主道路的理論與實踐
三、亞洲人民民主道路與東歐人民民主道路之比較
第九章 人民民主道路東歐社會主義進程中的影響
一、人民民主道路與1956年“波匈事件”
二、人民民主道路與1968年“布拉格之春”
三、人民民主道路與1989年東歐劇變
第十章 人民民主道路對當代社會主義運動的啟示
一、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反對任何無產階級政黨壟斷對馬克思主義的解釋權
二、必須承認並堅持社會主義的多樣性發展反對把社會主義模式化、凝固化
三、必須承認各黨、各民族選擇自己前途的權力,反對任何向別國“輸出革命”的做法
四、必須正確對待其他的社會主義流派,反對“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做法
五、必須結合時代變化和各民族情況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及其社會主義理論,為建立新型社會主義開闢道路
參考文獻
後記
……

文摘

書摘
(四)共產國際與東歐早期社會主義運動
早在第二國際時期,針對俄國特殊的政治環境,列寧就主張在俄國建立一個從思想上、組織上區別於第二國際各黨的、具有高度戰鬥性和組織紀律性的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第二國際破產後,列寧及時指出,第二國際的破產並不是社會主義的破產,而是機會主義和改良主義的破產。他堅決反對任何恢復第二國際的企圖,明確指出:“現在,在1914年以後,無產階級為社會主義革命而鬥爭的統一,要求工人政黨無條件地同機會主義政黨分開。”並不是說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鬥爭不需要聯合在同一個國際組織中,但新的國際“必須是一個沒有機會主義者參加的、反對機會主義者的馬克思主義的國際”,“要創立一個國際的馬克思主義的組織,就必須在各個國家裡都準備建立獨立的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即布爾什維克式的黨。顯然,當時其他各國尚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在齊美瓦爾得聯盟時期,左派集團在與中派社會民主黨人的鬥爭中逐步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團結統一,為建立新型國際創造了條件。隨著齊美瓦爾得聯盟的解體,列寧提出了“建立第三國際,建立同社會沙文主義者這些叛徒以及‘中派’這些動搖分子勢不兩立的國際”的任務,同時他還曾考慮以“共產黨”這一名稱來取代被第二國際黨玷污了的、在科學上是不正確的社會民主黨這一名稱。不過,由於黨內對此存在分歧,也由於革命形勢的發展過於迅速,這一問題被暫時擱置下來了。
十月革命勝利後,俄國布爾什維克於1918年3月改名為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隨後,東歐各國的左派社會民主黨人也都積極展開了建立新型革命政黨的活動。1918年3月,在莫斯科成立了以庫恩,貝拉為首的俄共(布)匈牙利小組;同年11月,這個小組與匈牙利社會民主黨左派、匈牙利齊美瓦爾得派等三個左派組織聯合召開代表會議,宣布成立匈牙利共產黨。後來,在匈牙利革命的過程中,匈共與匈牙利社會民主黨合併為統一的匈牙利社會黨;1925年,在拉科西等人領導下,又重建了匈牙利共產黨。1918年12月,波蘭王國與立陶宛社會民主黨聯合波蘭社會黨“左派”召開代表大會,宣布成立波蘭共產主義工人黨;1925年改名為波蘭共產黨。
1919年3月共產國際的成立,大大推動了東歐各國建立新型革命政黨的活動。同年4月,在菲利普·菲利波維奇、西馬,馬爾科維奇等人領導下,南斯拉夫境內的各社會民主黨和社會民
主主義組織(除斯洛維尼亞社會民主黨外)在貝爾格勒召開代表大會,宣布成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工人黨(共產主義者);從1920年6月二大起,該黨更名為南斯拉夫共產黨。1919年5月,保加利亞社會民主黨“緊密派”舉行第22次代表大會,決定改名為保加利亞共產黨。早在1917年底和1918年初,羅馬尼亞社會黨內便產生了以勒。菲力裴斯庫、伊凡努什和巴·特卡欽科等人為首的第一批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5月,羅馬尼亞社會黨召開代表大會,宣布成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產黨;1922年10月,該黨二大時又改名為羅馬尼亞共產黨。1921年5月,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社會民主黨左派聯合國內的其他左派組織召開代表大會,宣布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同年10~11月,該黨同當時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日耳曼共產黨以及其他的共產主義小組舉行統一代表大會,成立了以波胡米爾、什麥拉爾、安托寧,薩波托斯基等人為領導的、統一的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各國的建黨活動與其國內的革命高潮是相互促進的。
繼德國十一月革命之後,1919年3月匈牙利也爆發了蘇維埃社會主義革命。隨著1918年10月奧匈帝國的解體,匈牙利獲得了獨立。但是,新成立的以卡羅伊·米哈伊伯爵為首的資產階級政府所執行的反動政策,激起了國內革命形勢的高漲。在革命的前夜,為了組建共產黨以領導新的革命運動,庫恩·貝拉等人從莫斯科回國。庫恩·貝拉在一戰中作為奧匈帝國的土兵被俄軍俘獲,他是在俄國的戰俘營中接受列寧主義並加入俄國布爾什維克的。十月革命後,他為宣傳列寧主義和保衛俄國蘇維埃政權做了大量工作。1918年3月,他成為俄共(布)匈牙利
小組的主要負責人。回國後,他立即著手將國內的革命左派聯合起來,與1918年11月24日建立了匈牙利共產黨,並領導該黨迅速投入了反對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建立蘇維埃政權的鬥爭中去。
革命行動遭到了卡羅伊政府的鎮壓。但是,這個短命的臨時政府很快就在協約國的訛詐和革命運動高漲的兩面夾擊下垮台了,政權落入了匈牙利社會民主黨人手中。1919年3月21日,匈牙利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合併為統一的匈牙利社會黨,該黨領導建立了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

雅爾達體制主要是由三大國確立的。在這一問題上,小國、弱國是沒有多少發言權的,戰敗國就更不用說了。東歐之所以被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這既是蘇聯的戰略利益之所在,也是蘇聯不斷同美英鬥爭並相互妥協的結果。至於東歐各人民民主國家,起初並不是完全都希望一頭倒向蘇聯,而是仍然試圖在東西方之間尋求某種平衡。
(一)東歐與西方
正是由於東歐各國歷史上長期飽受周邊臨近大國的蹂躪,所以它們對德國、義大利、土耳其以及蘇聯懷有極大的戒心,更願意同與東歐不接壤的英國、法國以及遙遠的美國保持友好關
系。這是東歐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既定的對外政策的出發點,尤其對於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南斯拉夫來說,情況更是如此。因此,在二戰後初期,東歐各國大多都曾試圖與西方建立密
切的聯繫。
捷克斯洛伐克民主政府根據《科息斯綱領》的基本精神,在對外政策上把同蘇聯結成最親密的同盟作為基礎,同時也希望加強與英美特別是與法國的關係。i947年6月馬歇爾汁劃山台後,捷政府由於嚴重的經濟困難曾決定加入馬歇爾計畫。7月4日,捷政府在未徵得莫斯科同意的情況下,一致通過了參加巴黎會議的決定。捷共的這一決定觸怒了史達林,他於7月7日立即把哥特瓦爾德召到了莫斯科。據哥特瓦爾德回憶說:“找從未看到過史達林那樣大發雷霆。他嚴厲譴責我們怎么做出這種事。他說,我們的行動似乎準備背弁蘇聯。”於是,哥特瓦爾德於當晚回國後立即召集緊急內閣會議,一致決定拒絕參加巴黎會議。為此,美國政府當即取消了擬提供給捷克斯洛伐克的貸款,以示報復。美國認為,沒有從西方得到到廣泛的進口貨物,捷克的工業就無法充分發揮作用,這樣就能加強捷克政府中親西方的資產階級領導人的地位;反之,如果給予捷克政府大量貸款,就會使捷共能夠既有蛋糕可吃,又能實行其有利於蘇聯的
外交政策,還能利用美國貸款去建立有利於蘇聯及其衛星國的捷克經濟。在1948年2月的政府危機中,捷共與資產階級政黨展開了激烈的較量。美國政府判斷,共產黨人在捷克的統治就要結束了,捷克斯洛伐克很快就會恢復資本主義制度並同美國建立緊密的聯繫,捷克政府將會重新加入歐洲復興計畫,所以答應向捷提供2500萬美元的貸款。與此同時,蘇聯也加強了對捷克政府的壓力和對捷共的支持。最後,捷共動用武裝力量清除了國內的資產階級勢力,斷絕了與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聯繫,完全倒向了蘇聯一方。
1944年7月22日發表的《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宣言》規定,在對外政策上要同蘇聯、捷克結成鞏固同盟,和英、法、美盟國保持傳統友誼,與一切民主國家實行合作。馬歇爾計畫出台
後,波蘭民主政府也曾試圖加入,但鑒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做法而不得不放棄。1947年10月,波蘭工人黨清除了政府內部親西方的資產階級勢力,關閉了通向西方的大門。
1944年12月2日通過的《匈牙利獨立陣線綱領》規定,匈牙利民主政府實行以對蘇友好、與同盟國各族人民合作、反對帝國主義野心為基礎的獨立的民族外交政策。在1945年11月的大選中,代表地主資產階級利益的小農黨獲勝,他們希望藉助美英的支持鞏固自己的地位,限制和排擠共產黨勢力的發展。從1946年底至1947年初,共產黨控制的保全機關破獲了以小農黨頭目為首的“顛覆共和國陰謀案”,並藉此沉重打擊了小農黨勢力。這一行動招致了西方國家的報復。本來,在馬歇爾的歐洲復興計畫中,匈牙利是被列為重點“援助”對象的。但是,1947年6月以後,馬歇爾連續提出要停止對匈牙利的3000萬美元購買戰爭剩餘物資的貸款,並撤回美國進出口銀行對匈牙利提供的700萬美元的原料和棉花借款;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范登堡要求聯合國調查匈牙利局勢,杜魯門總統則公開指責在匈牙利發生的“可怕的暴行”。美英還堅決反對匈牙利加入聯合國,試圖向蘇聯和匈共施加壓力,迫使其對匈牙利親西方的資產階級勢力做出讓步。在匈牙利盟國監督委員會主席、蘇聯代表伏羅希洛夫的大力支持下,匈共於1948年秋清除了政府中的資產階級勢力,完全倒向蘇聯。
1944年9月建立的保加利亞祖國陣線政府也確定,對外加強與以蘇聯、英國和美國為首的各民族聯合陣營的友好合作關係。但是在新政權的組成問題上,親西方勢力和親蘇聯勢力分別在美英一方和蘇聯一方的支持下展開了激烈的爭鬥,經過多次反覆的較量和三次政府更迭,保加利亞共產黨最終於1948年底掌握了全部政權,並被納入了蘇聯陣營。
在1944年8月建立的羅馬尼亞新政府中,親西方的地主資產階級勢力占據了絕對優勢,因而對外奉行完全聽命於美英的政策,極力排擠打擊左翼力量。以羅馬尼亞共產黨為首的左翼力量同地主資產階級勢力進行了激烈的政權爭奪,在半年叫仙羅馬尼亞政府發生了三次更迭。在1945年2~3月發生的羅馬尼亞第三次政府危機中,羅馬尼亞盟國監督委員會主席、蘇聯代表維辛斯基和駐羅蘇軍進行了直接干預,迫假羅馬尼亞國王任命了左翼力量占優勢的新政府,招致了美英的嚴重不滿。1947年冷戰開始後,羅馬尼亞共產黨清除了政府種親西方的資產階級政治勢力,加入了蘇聯陣營。
在戰爭期間,狄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武裝力量曾得列英國的大量軍事援助。戰爭末期,蘇聯為加強其對南斯拉夫戰局的影響也加大了對南斯拉夫軍援的力度。南斯拉夫解放後,以南共為首的臨時政府極力在美英蘇三大國間尋求政治平衡,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同時開始按照蘇聯模式式建設社會主義。南斯拉夫這種獨立自主性引起了史達林的嚴重不滿,隨著冷戰的開始,史達林試圖通過強硬手段逼南斯拉夫就範,使其完全投靠到蘇聯陣營。但是,以狄托為首的南共沒有屈服,終於導致了蘇南關係的破裂和南斯拉夫被排斥在蘇聯社會主義陣營之外。這樣,南斯拉夫不得不加強與美英法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聯繫、合作和交流。
總之,東歐大多數國家在戰後初期都沒有關閉與西方聯繫的大門,都試圖使自己在經濟上融人歐洲社會。但國內與國際上的政治鬥爭打破了人們的一切幻想,到1948年前後,除南斯拉夫以外所有東歐人民民主國家都成了蘇聯的衛星國,切斷了與西方的一切聯繫。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