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梅

東梅

東梅 女、漢族。

1989年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系,2004年創立北京別處空間建築設計事務所,提出“與環境共生”的建築理想,並任主持建築師;2007年開始與瑞典可持續聯合體合作,任瑞典設計聯合有限公司北京首席代表建築師。同期創立北京別處空間建築諮詢有限公司,任可持續顧問;以建築實踐和演講在國內普及可持續理念。是國內研究可持續技術和實踐的先行者。並以2009年的設計實踐獲得中國第一個《歐盟綠色認證》; 2006年和2010年在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任客座教授 ,教授在職研究生班的景觀設計課程。2007年-2012年擔任北京規劃學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副會長;2008年-2012年任北京市規劃學會年度評優的專家組;2014年完成了國內第一個探索中心的項目設計後,開始擔任北京林學會理事;2016年至2017年任中國木業聯盟專家。高級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梅
  • 性別: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東南大學建築系
  • 職業:建築師、規劃、室內及環境景觀設計師、可持續專家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建築理念,主要成就,代表作品,所獲榮譽,發表作品,所獲專利,學術活動,專訪,視頻,

人物經歷

東梅, 1985年考入東南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學習,1989年畢業任北京住宅建築設計院任建築師 。1999年獲副高級建築師職稱。1995年9月在建築學報發表《環路式住宅模式的探索—大興棗園3、4號住宅設計實踐》一文,該項目獲北京市住宅設計三等獎。2000年中標並完成《北大農園食堂》的建築設計、室內裝修及家具和環境設計。獲全國勘察設計銀獎。
2001年加入北京墨臣建築設計事務所,任主任建築師。完成《魯藝上河村住宅區》;《北辰新新家園》;《耕天下二期》等一系列創意住宅設計,其中《耕天下二期》項目率先研究“多層合院”的建築組合方式。2002年完成了《普渡寺景觀改造》項目,初次探索文化遺存的保護與更新。此外還完成了《北大農園的裝修及景觀設計》,和《星園中學》等校園設計方案。
2003年底離開北京墨臣建築設計事務所,2004年初創立北京別處空間建築設計工作室
2007年獲得中國勘察設計專業甲級執照,創立北京別處空間建築設計事務所,任主持建築師至今。
2004-2007年完成《北京大學公共教室樓(二教)》,《北京用友五號研發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築。2004年-2006年《北大人文學院》項目,提出“保護”與“發展”協同,“古典”與“現代”結合的設計方法。
2007年起任瑞典設計聯合有限公司北京首席代表建築師。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後,以可持續視角呼籲救災及重建“可持續規劃先行”。6月5日由北大出版社出版災後重建的第一本書《和諧家園手冊》。先後做了臥龍、耿達、黑虎、曲谷四個災後重建國小的方案。《茂縣黑虎國小》得以實施建造。呼籲災後重建在珍視地方傳統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尋求在自身文化傳承的基礎上可持續發展。
2009年完成的《茂縣羌城規劃》,以可持續原則思考民族文化的振興與發展,避免盛行的“搭大台,唱大戲,收門票”的旅遊規劃,首倡“政府主導培育,民間自助成長,應軟體同步,重建魅力故鄉”。十年之後羌城已成為羌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
2010年設計《北京寶鈔胡同甲38號未名四合院精品酒店》,以城市可持續更新的視角,院落更新改造實踐,研究傳統四合院遺存的可持續更新法則。
同年設計的《北京南館公園可持續改造》,研究公共場所的可持續更新和綠色技術的套用。成為北京市可持續更新的展示性工程。
2006年和2010年 在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院任客座教授。教在職研究生班的景觀設計課程。以討論式課堂研究《南新倉傳統區域更新》《未來20年中國社區發展方向》等課題。
2007年-2012年擔任北京規劃學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副會長;2008年-2012年任北京市規劃學會年度評優的專家;致力於以可持續循環思考探討規劃實踐。完成《茂縣羌城規劃》《重慶羅家溝可持續更新整體規劃》《武漢當代熏衣園農業綜合體規劃》《2022年冬奧會址西大莊科村規劃》等。
2006年擔任北京土木學會理事。2014年完成了國內第一個鋼木混合結構的探索中心,《八達嶺森林體驗館》的設計。該項目是國內首例“探索中心”。基地在一片樹林裡沒有砍伐一棵樹,建成後呈現出與環境共生的空間,為北京市民自然教育提供服務。
2013年-2014年設計的《丁香谷生態體驗基地》項目,開始全過程設計。負責策劃、規劃、建築方案、施工圖、裝修,景觀、可持續系統整合、軟裝、宣傳片製作全程把握設計及工程現場管控。積累了設計主導的EPC實踐。
2016年開始擔任北京林學會理事;2016年至2017年任中國木業聯盟智庫專家。

研究方向

1. 與地域文化和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建築創造;(延慶八達嶺青龍谷自然體驗中心及書吧和森林之家,丁香谷生態體驗基地等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古崖居停車場及待建的崖居酒店也出自別處空間。)
2. 綠色建築的本土化實踐;(BCKJ自2005 年向瑞典學習,2009 年設計的《航星技術中心》。獲得了國內的第一個歐盟綠色認證。並做為亞洲歐盟綠建的參照性項目。其綠色實踐遍及城市和農村)
3.文化遺存的發展性保護。(2008 年汶川地震後的黑虎國小和茂縣羌城規劃,2010年設計完成寶鈔胡同38 號未名精品酒店)。
4.空間社會學策劃。(代表作品有延慶冬奧會址西大莊科的策劃及規劃。延慶世葡園及蔡家河萬畝造林區的可持續轉身規劃等。)
5.定製化木結構建築的研究。(BCKJ 自2011 年起,以延慶丁香谷自然體驗基地、青龍谷體驗館,及密雲長峪溝自然療愈中心,葡萄園擬建木屋貨櫃房車用地為基礎,倡導木屋行業的產業化聯合。上下游專業合作,發揮優勢,提供有品質的服務。)。
6.靈性空間的創作與探索。(代表作品武漢水光教堂,上帝之耳教堂。湖南郴州飛天山壽佛寺等,以建築精品帶動一方的旅遊經濟發展)。

建築理念

-- 建築終究是庇護人的場所.
其科學屬性庇護著身體,文化屬性庇護著心靈.
-- 低能耗可持續的舒適環境是庇護身體的先進性,
而文化的多元真摯庇護著多樣的心靈.
-- 土地要找尋自己獨特的合聲.
-- 建築如人,城市如社區.多樣的建築有多樣的人格,而社區的態度組成城市的人格.
-- 設計時的”發心”賦予了建築靈魂.
-- 建築設計中的人文關懷,是我們對自身最深遠的祝福.
-- 空間與生活是相互影響的,兩者之間有著潛在而密切的聯繫,相互作用也相互塑造,辯證相連.
-- 我們的建築希望可以誠實微笑..
-- 以”分別處理”的方式還設計以本質的尊重,
以”回到原點”的追問審視設計、審視生活。

主要成就

以實踐帶研究。2003年獲全國勘察設計銀獎;2007年獲建設部勘察設計二等獎;在《建築學報》《世界建築》《景觀設計》《風景園林》等國家一類雜誌上分別發表過多篇文章;2008年汶川地震後參與編寫《和諧家園重建手冊》一書。

代表作品

北京大學農園食堂;2002年竣工;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公共教室樓;2007年竣工;北京大學
北京用友5號研發中心;2007年竣工;北京海淀
四川茂縣黑虎國小;2010年竣工;四川茂縣
四川茂縣羌城規劃;2009年;四川茂縣
北京寶鈔胡同未名精品酒店;2010年竣工;北京
北京南館公園可持續改造;2010年竣工;北京
四川標榜職業學院學生公寓;2013年竣工;四川成都
武漢晴川學院;2014年部分竣工;湖北武漢
北京八達嶺林場自然生態體驗中心;2014年竣工;北京延慶
北京丁香谷生態體驗基地;2017年竣工;北京延慶

所獲榮譽

1.《北京大學餐飲中心(農園食堂)》
2004年12月,獲得了由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評選委員會舉辦的全國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銀獎。
2.《北京大學公共教室樓》
2010年3月,獲得了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舉辦的二00九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評選中建築工程類的三等獎。
3.《北京大興棗園小區3#、4#樓 》,北京市優秀工程《城鄉住宅設計》三等獎,1996年2月。
4.《茂縣羌城規劃》
2009年11月,由中國房地產研究院和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舉辦的<茂縣羌城規劃方案設計>,經中國人居典範評審委員會評審,獲最佳設計方案金獎。

發表作品

1.《環路式住宅平面模式的探討---北京大興造園3#4#樓住宅設計》,《建築學報》9期/1995,CN11-1930 ISSN0529-1399,《建築學報》雜誌社,作者:東梅。
2. 《用友軟體園5#研發中心》,2007-10-05 《世界建築》10期/2008 CN11-1847/TU,ISSN 1002-4832,世界建築雜誌社 4PA ,作者:東梅,劉小川。
3.《以自己立足的方式進步成長----記四川茂縣黑虎鄉國小設計》2011-04-07 《建築學報》4期/2011 CN11-1930/TU,ISSN 0529-1399《建築學報》雜誌社 8PA 。作者:東梅,張揚,劉小川。
4.《文明的深度》,《景觀設計學》總16期,2期/2011,ISBN 978-7-5038-6146-8,中國林業出版社。作者:東梅,劉小川。
5.《和諧生態家園,重建工作手冊》在2008年6月汶川大地震後與北大景觀學院共同編制,撰寫其中建築設計及文物與鄉土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和諧社區重建規劃共3個章節。ISBN 978-7-301-13951-6/X.0026,北京大學出版社。主要作者人:東梅 劉小川 。
6.《別處空間:有靈魂的空間會說話》與《用友軟體園5#研發中心項目》,共同發表於2010年7月31日的《中華建築報》,作者:東梅,劉小川。
7. 《倡導低碳生活的現代園林---記北京市東城區南館公園的低碳改造》,發表於2012年7月26日的《園林景觀》報.
8. 《昌平會館》、《昌平會所》,發表於2009年12月《當代建築師》,由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刊號isbn 978-7-56183314-8
9. 《萬柳公園會所》,發表於2008年6月的《中國建築競標集成》,由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刊號isbn 978-7-5618-2666-9。
10.《低碳小屋與低碳生活》,發表於2011年5期《自然之友》,作者:張揚 東梅。
11. 《黑虎國小—綠色建築與民族文化的完美結合》,發表於2011年3期《自然之友》,作者:東梅 張揚 劉小川。
12. 5月27日 《中國經濟導報》第1674期發表別處空間的《重建家園可持續發展規劃先行》的專訪.
13. 《與林共舞-北京八達嶺森林體驗中心設計》 2015-11-04《風景園林》11期/2015 CN11-5366/S,ISSN 1673-1530《風景園林》雜誌社 16PA
14.《橋上的大門》北京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口大門設計,《風景園林》12期/2015,CN11-5366/S,ISSN 1673-1530,《風景園林》雜誌社。

所獲專利

1, 實用新型專利:”生態廁所”;專利號:ZL 2014 2 0530408.5 ; 2014-09-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2. 實用新型專利:“雨水收集重力沖廁裝置”;專利號:ZL 2014 2 0531855.2 ; 2014-09-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3. 實用新型專利,“壓縮麥捆磚及壓縮麥捆磚牆體”; 專利號:ZL 2014 2 0806862.9; 2014-12-1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學術活動

1. 2005年1月,東梅在2004中國房地產產品力年度峰會上演講,題目為<居住者對內心文化精神的追尋引領新住宅模式的發展>
2. 2005年3月東梅在北京青年建築師演講比賽上,做題為<在特定人文環境中的現代建築表達——記北大新農園食堂的建築創作>的演講
3. 2005年9月東梅,在中國房地產培訓班上主講,<90㎡小戶型的適應性設計方向—設計“活”的住宅才能適應不同客戶不斷發展變化的生活需求>
4. 2006年9月東梅在北大景觀設計學院帶在職研究生班,做題為<以環境及業態規劃整合激活傳統文化遺存的再生---記南薪倉古倉群落的保護與更新>的研究.
5. 2007年1月, 東梅在北京青年建築師演講比賽上,做題為<建築立場---決定設計選擇—決定建築作品的形態>的演講.
6. 2007年4月東梅在湖北宜昌與瑞典SWEDESIGN的專家一起演講發展專題,做題為<可持續發展技術的本土化套用>的演講.
7. 2007年4月, 東梅在中國房地產培訓班上主講,<居住者對健康居住的本質及對內心文化精神的追尋引領新住宅模式的發展>
8. 2008年5月16日,汶川地震後四日,別處空間事務所劉小川在ABBS上發表《重建家園可持續發展規劃先行》的文章.
9. 2008年5月27日 《中國經濟導報》第1674期發表別處空間的《重建家園可持續發展規劃先行》的專訪
10. 2008年6月15日別處空間於北大景觀設計學院共同編寫的《和諧生態家園重建工作手冊》出版並運往災區.
11. 2008年6月12日,汶川地震一個月後, 東梅在首都規劃委員會的世界文化遺產日研討會上,做題為<搶救與保護羌族建築文化遺產>的演講.
12. 2008年7月28日, 汶川地震兩個多月後, 東梅在自然之友組織的綠色校園討論會上, 做題為<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新校園>的演講.並在會後與自然之友共同發出<地震災區重建中建設綠色學校倡議書>.
13. 2009年8月 別處空間在北京大學第二教室樓主辦<魅力故鄉重建----記災後重建設計中對鄉土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的研討會,東梅做主講報告。
14. 2009年9月19日在北京東城區方家胡同24號,由建築師東梅發起組織了小型的沙龍活動,探討 《都市傳統街區的文化再生》。
15. 2010年3月東梅在北大景觀設計學院帶在職研究生班,做題為<混合與清靜社區發展模式的探討---尋找適應中國社區發展的方向, >的研究.
16. 2011年10月9日, 東梅在北大景觀設計學院的國際工作坊上,做題為<歷史文化遺存的發展性保護與傳統街區的可持續再生-----寶鈔胡同甲38號設計實錄> 的演講.
17. 2011年10月13日,別處空間與瑞典WIKSTROM、LILJEWALL、VBK三家公司共同主持了 〈中瑞可持續發展論壇〉,東梅做了題為〈可持續設計理念在中國的實踐〉的演講。
18. 2011年11月 東梅在廣州中山大學及廣州美術學院分別做了題為〈建築設計中的人文關懷〉的演講
19. 2012年1月 參與‘2011香港深圳雙年展’中的香港部分的展出,錄製<2011香港深圳雙年展----東梅眼裡的北京>
20. 2012年9月1日,在山東東營,別處空間主創建築師東梅與瑞典團隊共同參加主旨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中國首屆綠色論壇》。作為大會的主講嘉賓,在瑞典可持續城市經驗交流報告板塊,做了《可持續建築理念在中國的實踐》為題的演講。
21.2013年5月30日,東梅在瑞典哥德堡查爾姆斯大學,做了題為《頂開岩石的生長——來自中國BCKJ的可持續建築實踐》的演講。
22. 2015年4月24日,東梅在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做題為《BCKJ的可持續實踐與前方》的演講。
23. 2015年5月22日,東梅在北京電影學院,做題為《建築的人格與態度》的演講;
24. 2015年9月5日,東梅在北京南館公園市民培訓中心,為‘低碳家庭’活動做題為《南館公園低碳改造》的演講。
25. 2016年8月25日,東梅做為北京自然之友《綠見講堂》做培訓教學演講。
26. 2016年10月23日,東梅受中國木業聯盟之邀,在廣東河源巴伐利亞莊園做了題為《心暖則野不孤—BCKJ與環境共生的建築實踐》的演講。
27. 2017年11月15日,東梅在北京加拿大木業北京辦事處,做了題為《心暖則野不孤—BCKJ與環境共生的建築實踐》的演講。
28.2018年6月,東梅在北京潘家園社區中心,受恩派之邀為全國各地區學院做了題為《社會公共空間設計原則及案例解析》的演講。
29. 2019年2月28日,東梅受加拿大木業協會之邀在上海,做了題為《心暖則野不孤—BCKJ與環境共生的建築實踐》的演講。

專訪

2015年5月6日,接受ABBS專訪,《蘇菲的世界——東梅建築師》;
2015年11月3日,接受方塘城市評論專訪,《東梅:未來需要設計生活的建築師|建築師眼中的城市》

視頻

1. 築龍網的建築師訪談欄目:<感悟十年----東梅>
2. 築龍網的建築師沙龍欄目:<東梅李曉東對談----地域文化的解讀>
3. 築龍網的建築師訪談欄目:<2011香港深圳雙年展----東梅眼裡的北京>
4. <2011.10 中瑞可持續發展論壇>
5. 築龍網的建築沙龍欄目:<魅力故鄉重建----記災後重建設計中對鄉土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6. 築龍網的會議記錄欄目:<都市傳統街區的文化再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