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村(浙江省溫嶺市濱海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林村位於鎮域中部,因地處二灣河以東,林姓較多,又有前林自然村故名。東連靖海村,南接海新、寧海村,西靠二灣河與新勝村隔河相望,北鄰雨傘浦與永定村隔河相望,系塊狀聚落。2008年東林變電所建設在村內,擺五公路沿村北雨傘浦而過,2017年30米寬的沿海高速公路連線線穿村而過。舊時轄前林、梁家裡、顏家裡等自然村。全村有 11個村民小組,450戶,現有人口1332人。全村地域面積0.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1畝。村民主要從事大棚葡萄種植,灘涂養殖,現有大小企業10家,村兩委班子成員6人,村民代表43人,中共黨員39人。2019年村集體可支配資金8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2.2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林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溫嶺市
歷史沿革
清·雍正八年(1730)重修金清壩,御蓄,陸地面積不斷向東延伸,人群棲息。乾隆二十八年(1763)屬太平縣第八都,先後立莊(村)。乾隆三十一年(1766)七月,海潮暴涌,二塘、三塘塌,邊民被迫內遷。其三塘是現在的三灣,此時已有境地,為繁昌鄉轄下。道光十八年(1838)築金清閘,居民生息保障,各地人們獲魚鹽之利,紛紛向境地遷徙,迅速圍海造田,光緒二十二年(1894),海塗圍墾已修築至六塘,清末推行地方自治制度,縣下設鄉鎮,鄉鎮為自治單位,下轄莊。
民國初年縣分東南西北中5大鄉,14個自治區。屬地為太平縣東區大鄉,鎮海自治區,3年太平縣改稱溫嶺縣,18年(1929)實行村里制,改莊為村里(集鎮為里,鄉為村),19年(1930)2月縣改村里為鄉鎮,6月間成立區公所,以序數命名,屬地為第二區寧海鄉,24年(1935)7月編保為二區寧海鄉12保,29年(1940)7月,鄉合併,岱石與寧海合併為濱海鄉,屬新河區,保甲制度不變。
新中國成立,1949年冬廢除保甲制,實行鄉村制,仍為濱海鄉,1951年(土地改革時期)全縣鄉鎮調整,濱海鄉分為雨傘、鎮海、新街、橫徑四鄉,屬地為雨傘鄉第4村。1956年(合作化時期)雨傘鄉分設繁榮社、聯友社、光輝社三個,屬地為光輝社,轄現東林、靖海、四塘、聯海、寧海5個村。1958年10月雨傘鄉改為雨傘營,屬地為雨傘營二連。1961年(體制下放)光輝社分設為以上5個大隊,屬地為前林大隊。文化大革命時期改名為東升大隊。1981年12月12日,溫嶺縣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國發〔1979〕305號檔案關於地名命名一個縣內生產大隊名稱不重名的規定,恢復為東林大隊。1983年(改制後)為東林村。1994年2月18日,國家民政部批准溫嶺撤縣設市,溫嶺縣更名為溫嶺市。2001年10月18日經省政府批准,新街鎮、鎮海鄉、橫河鎮合併設立濱海鎮,屬地為溫嶺市濱海鎮東林村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