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
明永樂四年(1406年),林學成由福建莆田遷此定居建村,因村西有林家,故取名東林家。東林家村環境優美、人傑地靈,村東西南北均有岩石聳立的山丘,古傳其村落選址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神靈之庇佑。
發展歷史
村域經濟以傳統農業、大姜種植為主,兼有果業和飼養業。產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蘋果等。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力發展果業,現有果園200餘畝,果品年產450噸左右,是本村經濟的主要來源。近年村辦企業有慶豐麵粉廠、龍丹皮革加工、羊毛衫加工廠等。有養雞、養牛大戶5戶。1982~2009年,獲縣級“文明村”“威海市優秀文化大院”“乳山市先進婦代會”等稱號。202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696.7萬元,人均純收入1.9萬元。投資38萬元發展光伏發電項目,流轉500畝土地,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先後榮獲“乳山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傳統習俗
村域傳統習俗,為典型的膠東乳山民俗特色,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民眾群體性格艮心憨誠(堅韌、忠誠)。東林家健身舞。每當夜幕降臨,大孤山鎮東林家村的農民文化大院裡就熱鬧起來了,有跳舞的、做健身操的,也有觀看跳舞健身、聚眾聊天的,成為夏夜市民納涼休閒的好去處。東林家村的健身舞是從2005年開始的,那時由村里派人到外地學習健身舞,回村後當教練,使村裡的健身舞逐漸活躍起來。當天色完全暗下來,隨著音箱裡那美妙動聽的樂曲響起,聚集在村文化大院的人們便跳起了健身舞,歡快的舞蹈有倫巴、快慢三、快慢四等。東林家村的健身舞一般從7時開始,持續到9時左右結束,人數由原來的一二十人,發展到了現在的一百多人,成了東林家村夜晚一道亮麗的風景。 東林家“茶友會”:東林家村家家喝茶,人人喝茶,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了。村里王峰山家裡至今還保存著一把具有300餘年歷史的茶壺,根據壺底文字,此壺為明代制壺名家時大彬所制。東林家的“茶友會”分兩種,一種是固定幫,三五知己常年湊在一家喝茶聊天兒,多以中老年人為主。另一種是流動幫,今天到你家,明天到我家,誰家買了好茶,大夥都湊過去樂一樂,多以青年人為主。東林家的茶,香飄百年,餘味綿長,村民以茶會友,化解糾紛,交流經驗,互幫互助,形成了東林家人獨特的習俗。
姓氏宗族
明永樂四年(1406年),林學成由福建莆田遷此定居建村,後有王、張、白等姓氏遷入。村民姓氏主要為林姓,其次是王、張。
軼事傳說
東林家村的“貞節牌坊”有近300年歷史,為清代前期建築。牌坊上方正面橫石上刻有“百世流芳”四個大字,為雍正手跡。村中老中醫林成伍今年94歲了,耳不聾、眼不花、背不駝,至今還能騎腳踏車。據老人說,他小時候這個牌坊就存在,那時的牌坊上方還有個木製的門樓,相當氣派,村人進出都要從牌坊中間通過。門樓下有一個豎匾,上面刻有“聖旨”二字。可惜的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由於“門樓”年久失修,加之為木製結構,在歷經200多年的風雨後毀壞了,如今只剩下一個光禿禿的石制牌坊框架。牌坊上刻的“林國喬”,為清朝康熙年間監生,23歲時因病去世,當時其妻曲氏21歲。林國喬生前才華橫溢,可惜英年早逝。林氏家譜中記載,林國喬去世後,曲氏和兒女一起生活,一生未再嫁。曲氏勤儉持家, 為人寬厚,與兒女們過著樸素的耕讀生活。在曲氏的培養下,林國喬的兒孫們大多考取秀才。其曾孫林維上為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武解元,鎮守京城午朝門,為朝廷三品官員。林維上回鄉後定居在現大孤山鎮果園村,如今果園村林姓多為其後人。
風景名勝
【貞節牌坊】 為清代前期建築,至今有近300年歷史。牌坊高2.5米、東西寬3米,上部殘缺。牌坊的橫匾由高0.4米、長2.5米的整塊漢白玉大理石砌成,石上有正楷陰刻字樣,字型工整,運筆有致,稜角分明。牌坊上方正面橫石上刻有“百世流芳”四個大字,為雍正皇帝手跡。大字右側刻有“雍正十二年十月題、雍正皇帝十三年三月命下”四行小字。牌坊背後刻有“旌表監生林國喬妻曲氏節孝之坊”的字樣。
【小葉朴樹】 村東、村西各有一棵小葉朴樹,東邊的樹齡有100餘年,因生長於深厚土壤之中,樹體高大,枝葉濃密。西邊的樹齡約400年,因生長於石縫之中,樹體不及東邊的一半大。 【東林家石磨盤石磨棒】新石器時代石磨盤和石棒,1982年11月在大孤山鎮東林家村出土。磨盤呈長橢圓形,底部較平,適用面稍凹,周邊翹起,三邊稍厚,一邊稍薄。磨盤通長48.5、寬34厘米。磨棒呈三角形,背緣呈弧狀隆起,使用面與磨盤凹槽基本吻合。磨棒長26.5、寬9厘米。
【古民居】 東林家村民宅以貫通南北的主街為界,分為西東兩個部分:西半部分民宅區大致為正方形,方形民宅區中心為古建築群,計6000平方米左右,外圍為新建房屋;東半部分民宅區呈三角形分布,中心為三排清雍正時期的古建築,南北向排列,格局相同,總面積2000平方米左右,外圍為新建房屋。東林家村居民建築群總體呈東西長、南北窄的長方形分布格局,建築物均坐北朝南。部分建築已換為現代瓦,主體建築及地基等仍留有清雍正年間的特點。2015年,該村被評為第二批 “山東省傳統村落”。
【中共牟海福棲中心縣委舊址】 1938年5月,膠東特委在東林家村成立中共牟(平)海(陽)福(山)棲(霞)中心縣委,林慕堂任書記,滕景祿、滕振玉、侯岳西、劉仲益、徐元民等任委員,統一領導四縣黨員、民眾開展抗日活動。7月中共棲霞縣委成立,8月中共海陽縣委在境內石村重建。鑒於各縣分別成立縣委的條件已經成熟,加上膠東特委發現林慕堂與國民黨軍官丁綍庭關係曖昧,且有經濟問題,調林離職檢查,林慕堂推諉不到。1938年12月,中共膠東區委免去林慕堂職務並撤銷中心縣委。
名產名物
經濟農作物以花生、大姜、玉米、地瓜種植為主,水果有蘋果等
榮譽稱號
1982~2009年,獲縣級“文明村”、“威海市優秀文化大院”、“乳山市先進婦代會”等稱號。
2010年獲得“環境整治先進村”光榮稱號
2011年獲得“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示範村”榮譽稱號
2013年獲得“先進基層黨組織法”榮譽稱號
2014~2023年,多次獲得“威海市文明村”榮譽稱號
2014年獲得“民眾自治示範村”榮譽稱號
2015年獲得“第二批山東省傳統村落”榮譽稱號
2015年獲得“威海市民主法治示範村”榮譽稱號 2022~2023年,多次獲得“山東省級文明村”榮譽稱號 2023年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村”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