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望洋跑道(或稱東望洋賽道、東望洋環山圈)是澳門舉行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賽車跑道,是全世界上唯一同時舉行房車賽和電腳踏車賽的街道賽場地。整條賽道環繞東望洋山的市區,澳門舉行澳門舉行有上坡下坡路,最闊路面14米,最窄僅7米,有“東方的摩納哥賽道”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望洋跑道
- 外文名:無
- 別名:東望洋賽道
- 舉行:澳門
- 美譽:有“東方的摩納哥賽道”之稱
- 最闊路面:14米
- 最窄:僅7米
簡介,歷史,特點,紀錄時間,組成街道,
簡介
東望洋賽道平日為正常的交通道路,在舉行格蘭披治賽車期間便成為賽車主跑道。現今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利用東望洋賽道來進行賽事的有三級方程式、房車、電腳踏車、老爺車等。當中一些曾在東望洋跑道叱吒一時的車手所用之參賽跑車,現陳列在大賽車博物館供人欣賞回味。
歷史
1954年首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行時,東望洋跑道利用現時的新口岸、嘉思欄、東望洋山、海角遊魂、漁翁街到水塘角的一段馬路進行作賽。昔日跑道全長3.9英里,泥路崎嶇不平,車手視線可能被塵埃所阻,需依靠兩旁的樹木進行駕駛。1955年,賽道的後半部份重鋪為柏油路。直至1957年的第四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時,賽道才全部改善為柏油路面。此時跑道亦由3.9英里縮減為3.8英里,漁翁街發電廠至水塘角一段彎路改為直路。1993年,文華東方彎被拉直,而葡京彎則由鈍角改成銳角。時至今日,東望洋跑道已是達國際跑道標準的柏油路,獲國際汽車聯盟(FIA)所認同。
早期東望洋跑道的終點及維修站設於風帆會彎(現稱文華東方彎)之前,在已拆卸舊港澳碼頭對開。1993年澳門格蘭披治40周年紀念時,起點及終點搬遷至現在的格蘭披治賽車大樓處(即靠近水塘北角彎)。賽事總部亦遷入格蘭披治賽車大樓,賽車控制中心設修理站、停車場等設施。
至於跑道旁的看台,最早期是用竹蓋搭的臨時竹棚。1956年第三屆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時,一個設有十個維修站的混凝土大看台落成啟用,能容納三百多人觀賞賽事。直到1993年,看台搬到新的大看台。次年,舊看台被清拆。現今除大看台外,葡京彎A、B亦設兩個看台。而且看台更配備了現代化的電腦計時顯示儀器,供觀賽者欣賞賽事。
特點
全長3.8英里的東望洋跑道地勢曲折起伏,有上下斜坡、彎角、直路。跑道彎角多,賽道兩側又有燈柱、樹木、山邊、山崖和水泥牆等,危險性和刺激性高。由於整個賽道包含了高速的直路和迂迴的急彎,故被公認為世界上其中一條對賽車手有極高要求的賽道之一。近年,賽會致力於改善跑道的安全設施,但一些危險彎角因欠缺一般街道式賽道的緩衝區,其危險性仍然存在。
東望洋跑道運用澳門的街道進行比賽,其起點為格蘭披治賽車大樓,以順時針方向途經文華東方彎、葡京彎、嘉思欄馬路、產房彎、海角遊魂彎、髮夾彎、漁翁彎與水塘北角彎,最後返回格蘭披治賽車大樓為終點。整個賽道中,最為險要的彎道是葡京彎與髮夾彎,而葡京彎與水塘北角彎是發生意外最多的地點,曾發生多次致命意外。
紀錄時間
三級方程式賽事圈速記錄: 2分10.732秒(莫他拿Edoardo Mortara/2009年/特拉拿大眾)
機車賽事圈速記錄: 2分23.616秒(伊斯頓Stuart Easton/2010年/川崎1000cc)
FIA世界汽車錦標賽圈速記錄: 2分31.437秒(梅拿Yvan Muller/2013年/雪佛蘭Cruze 1.6T)
東望洋大賽圈速記錄(2005年前):2分29.536秒(蘇柏Steve Soper/1997年/寶馬320i)
組成街道
友誼大馬路
賈羅布大馬路
加思欄馬路
白頭馬路
海邊馬路 (劏狗環)
嚤囉園路
馬交石炮台馬路
漁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