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昆化—唐古拉地區地殼演化、深部構造及大陸動力學

《東昆化—唐古拉地區地殼演化、深部構造及大陸動力學》是由地礦部地質研究所、地礦部礦床地質研究所、地礦部力學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許志琴、姜牧、楊經綏、李海兵、錢方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昆化—唐古拉地區地殼演化、深部構造及大陸動力學
  • 成果登記號:19970119[08258]
  • 第一完成單位:地礦部地質研究所、地礦部礦床地質研究所、地礦部力學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119[08258]
項目名稱
東昆化—唐古拉地區地殼演化、深部構造及大陸動力學
第一完成單位
地礦部地質研究所、地礦部礦床地質研究所、地礦部力學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許志琴、姜牧、楊經綏、李海兵、錢方
研究起始日期
1992-01-15
研究終止日期
1996-03-30
主題詞
地球動力學;大陸演化;地殼縮短;隆起;青藏高原;唐古拉
任務來源
B

成果摘要

《“東崑崙-唐古拉地區”地殼演化、深部構造及大陸動力學》是地礦部“八五”研究計畫中的一個項目,也是地礦部與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科研合作項目該項目運用多學科綜天然地震岩石圈探測方法,通過對東崑崙山及鄰區地質構造演化及岩石究,重建了東崑崙古板塊體制、造山過程及其與西藏板塊的拼合歷史,原的形成機制和隆升歷史,提出了三次裂解,三次會聚造山、五條縫合從北往南增生而形成的前新生代總體地殼演化框架,認為青藏高原強烈水平伸展與擠壓作用的交替、盆-山體系的形成,鹼性火山岩的強烈活滑造成的塊體東移,都是新生代以來印支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後強大板,並定量計算了新生代以來三維運動的速率。在崑崙地區首次發現距今的人類活動遺蹟及距今2Ma的三趾馬化石,對古氣候環境及其變遷的研究天然地震轉換波的研究揭示,該區岩石圈120km存在高、低速層緊密相間的“多明治”結構及具左行走滑性質的天然地震P波與S波的研究,確立上地幔各向異性層的存在,揭示出雅魯向異性的方向和強度有明顯的差異。地震層析資料分析表明,印度板塊北俯衝在喜馬拉雅山下200km深度,並終止在雅魯藏布江以南。提出了高原腹地深部熱擴張用以及高原周緣內向陸內俯衝作用的隆生機制的新模式。研究成果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