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毛蕨(東方烏毛蕨)

烏毛蕨

東方烏毛蕨一般指本詞條

烏毛蕨(Blechnopsis orientalis (L.) C. Presl)是烏毛蕨屬的一種植物,生長於海拔100-1300米較陰濕的水溝旁及坑穴邊緣,也生長於山坡灌叢中或疏林下或溪溝邊。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也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日本至波里尼西亞。

烏毛蕨以根莖入藥,可用於清熱解毒、殺蟲、止血的功效。烏毛蕨無污染、無公害、可食用。其形態優美,具有蘇鐵之風韻,是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蕨類。適宜大型盆栽觀賞,也適合園林花壇、林下、道旁地栽。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態環境,地理分布,繁殖方式,化學成分,套用價值,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園林用途,下級分類,

形態特徵

植株高0.5-2米。根狀莖直立,粗短,木質,黑褐色先端及葉柄下部密被鱗片;鱗片狹披針形,長約1厘米,先端纖維狀,全緣,中部深棕色或褐棕色,邊緣棕色,有光澤。
葉簇生於根狀莖頂端;柄長3-80厘米,粗3-10毫米,堅硬,基部往往為黑褐色,向上為棕禾稈色或棕綠色,無毛;葉片卵狀披針形,長達1米左右,寬20-60厘米,一回羽狀;羽片多數,二形,互生,無柄,下部羽片不育,極度縮小為圓耳形,長僅數毫米,彼此遠離,向上羽片突然伸長,疏離,能育,至中上部羽片最長,斜展,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5-18毫米,先端長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楔形,下側往往與葉軸合生,全緣或呈微波狀,乾後反卷,上部羽片向上逐漸縮短,基部與葉軸合生並沿葉軸下延,頂生羽片與其下的側生羽片同形,但長於其下的側生羽片。
葉脈上面明顯,主脈兩面均隆起,上面有縱溝,小脈分離,單一或二叉,斜展或近平展,平行,密接。葉近革質,乾後棕色,無毛;葉軸粗壯,棕禾稈色,無毛。孢子囊群線形,連續,緊靠主脈兩側,與主脈平行,僅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的羽片能育(通常羽片上部不育);囊群蓋線形,開向主脈,宿存。染色體2n=66。

生態環境

烏毛蕨喜溫暖陰濕環境,抗逆性、耐熱性強。生長適溫16~24℃,耐高溫多雨,適應性較廣,在夏季高溫條件下生長良好;但不耐寒,冷時生長不良。生長於較陰濕的水溝旁及坑穴邊緣,也生長於山坡灌叢中或疏林下,海拔300-800米。該種為中國熱帶和亞熱帶的酸性土指示植物,其生長地土壤的pH值為4.5-5.0。

地理分布

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台灣、福建及西藏(墨脫)、四川(峨眉山、屏山、樂山、江安)、重慶、雲南(思茅、河口、孟連、鎮康、西雙版納)、貴州(三都、冊亨)、湖南(江華、宜章、靖縣)、江西(永豐、遂川、興國、全南、宜豐、萍鄉)、浙江(遂昌、南雁盪)。也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日本至波里尼西亞。
烏毛蕨
烏毛蕨

繁殖方式

烏毛蕨的繁殖有孢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烏毛蕨
烏毛蕨
孢子繁殖夏末秋初,把採集到的成熟的蕨菜葉片(葉片背面褐色孢子囊群)放在紙袋內,待孢子從囊群中脫落後,取出葉片,把孢子包好備用,烏毛蕨可在春天新芽未長出時進行播種。
分株繁殖將母株用利刀分成2個或多個單獨的植株,每個小株至少有1個芽,並使母株保持足夠生長的根狀莖。分株時,要剪掉過大的根系和枯葉、葉柄及受傷部分。分株後,要將小株栽培於排水良好的基質中並適當遮陽,保持足夠的溫度和濕度,保護好新的拳芽和未展開的葉。

化學成分

根莖含綠原酸(chlorogenicacid),類脂(lipids)1.30%,甾醇類(sterol)0.10%,其中有:5-膽甾烯醇(cholest-5-enol),24α-乙基-5-膽甾烯醇(24α-ethylcholest-5-enol),24α-乙基-5,22-膽甾二烯醇(24α-ethylcholest-5,22-dienol),24-甲基-5,22-膽甾二烯醇(24-methylcholesta-5,22-dienol)。
烏毛蕨菜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礦物質,特別是Vc的含量,經測定表明,100g鮮蕨的Vc含量高達130mg,經焯10分鐘再浸24小時後(可食用),Vc含量達90mg。

套用價值

食用價值

毛蕨是一種很好的集營養保健與特殊風味為一體的野生蔬菜。它的食用部分質地嫩滑,風味特殊,營養豐富。很多國家的人們都有採食蕨菜幼葉的習慣,儘管種類不同,人們統稱它們為蕨菜。南方蕨類植物食用最多是烏毛蕨。烏毛蕨的幼葉可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是山野菜中的極品。客家地區一直有食用烏毛蕨的習慣。每年3~9月,是烏毛蕨生長盛期,通常採回後用水煮熟,再用清水浸泡1~2天,期間換水2~3次後菜用。該菜味微苦,嫩滑爽口,味道鮮美,炒食清香,有特殊風味,深受客家人的喜愛。由於蕨菜含有粗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有益於消化。

藥用價值

烏毛蕨根狀莖可藥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散淤除濕健脾胃之功效,嫩芽搗爛外敷可消炎,同時由於它含有異橄皮甙、麥甾醇、膽鹼及多種茚滿衍生物等,因此具有保健作用,可治療高血壓、肥胖症。有去油膩、助消化等獨特作用,能降氣化痰、提神醒腦,常食可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
烏毛蕨貫眾有較強抗腺病毒(Ad3)活性。烏毛蕨貫眾13.3g/kg灌胃稍有縮短家兔凝血酶原時間。烏毛蕨藥性:味微苦,性涼,有清熱解毒、殺蟲、止血的功效。主治感冒、頭痛、腮腺炎、癰腫、跌打損傷、鼻衄、吐血、血崩、帶下及腸道寄生蟲。內服採用煎湯方法,一般取6-15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時取適量搗敷或研末調塗。
烏毛蕨貫眾注射液:取烏毛蕨根莖水煎,煎液濃縮成稠膏狀,加95%乙醇反覆沉澱3-4次後,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加注射用水稀釋,再加中性醋酸鉛沉澱,冷藏,過濾,濾液通過陽離子交換樹脂除鉛後,以氫氧化鈉溶液調至pH7,再用0.2%活性炭脫色,過濾,加注射用水至所需量,精濾灌封,於100℃滅菌30分鐘,每支2ml(相當於原藥5g)。為子宮收縮劑,用於人工流產或產後子宮復原欠佳者,肌內注射每次1-2支。

園林用途

烏毛蕨葉片長闊披針形,葉色翠綠,形態優美,具有蘇鐵之風韻,是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蕨類。革質,水分散失較少,離體活性時間長,來源廣泛,被廣泛套用於鮮花及插花藝術。由於管理粗放,也適合園林花壇、林下、道旁地栽,可作園林綠化。
烏毛蕨(東方烏毛蕨)
烏毛蕨 羅連/攝

下級分類

冠羽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 var. cristata J. Sm.
烏毛蕨(原變種)Blechnum orientale L. var. oriental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