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宋元至明萬曆元年(1573年),屬東莞縣,明萬曆元年至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松崗、沙井、新橋、雍睦、鳳凰聯鄉;1951年,屬寶安縣第四區報崗鄉;1958年10月,屬超美公社;1959年,屬松崗公社東方大隊;1979年1月,屬深圳市松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松崗公社;1983年7月,屬寶安縣松崗區東方鄉:1986年10月,屬松崗鎮東方行政村;1993年1月,屬深圳市寶安區松崗鎮;2004年,屬松崗街道東方社區。
經濟
傳統經濟為農業,以種植水稻、荔枝、桂圓、柑、橙等為主。改革開放後,引進“三來一補”企業、興建工業區。村集體經營主要為出租廠房或其他物業、開辦工廠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2385人,其中男性1186人,女性1199人;80歲以上101人,最年長者100歲(女):海外留學3人。非戶籍外來人口8萬多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34人。
歷史文化
村民由來
。村民主要有文、葉、陳、蔡、黃等姓。第一大姓為文姓,南宋時從江西吉州遷至廣東惠州;元代從惠州遷移至當地。第二大姓為葉姓,南宋時從福建遷至廣東南海;南宋末年從南海遷移至當地。第三大姓為陳姓,北宋時從福建遷至廣東南雄珠璣巷,北宋末年從南雄珠璣巷遷移至當地。
地方方言
傳統建築
現存傳統民居20餘座,宗祠4座,古墓1座,書塾1座,廟庵2座。傳統民居為
廣府民居,多數為三開間布局。明間辟凹斗門,兩次間亦辟門,磚木石結構,石砌牆角,紅砂石牆裙。主屋為硬山頂,船形正脊,灰瓦覆面。
文氏大宗祠位於該村東方大村三巷,始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一1398年)。清代晚期曾經修算,現存建築主體為清中期風格,祠內尚存部分明代石作構件。三開間三進布局,磚木結構,磚牆下部用條石壘砌,木作梁架有雕飾,整體風格簡潔樸實。面闊13.7米,進深30.3米,占地面積415平方米。前堂大門兩側設塾台,門上石匾刻“文氏大宗祠”,門下有高大門枕石,門內有一屏風。前後出檐廊,封檐板雕有花卉人物瑞獸圖案,廊梁架結點分別採用雕有動物、人物、花草的石槍墩、斗狀和圓斗狀瓜柱,前檐柱間連以石月梁朽,石槍墩斗拱承托凜椽,山牆上有素麵紅砂石頭,船形正、垂脊,兩次間內設耳房。天井兩側設廊房。中堂硬山頂,船形正、垂脊,碌筒瓦覆面,琉璃瓦剪邊,鏤耳式山牆,中堂後部有兩道加牆,是文氏族人祭祖祈福、議理公事之處,中堂後牆兩側各有一邊門通向後堂。後堂左右兩側無廊房,梁架系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結點用圓斗狀瓜柱,其後部設二道加牆,硬山頂,船形正脊,碌筒瓦覆面,山牆亦為耳式。現改建成文天樣紀念館,為寶安區不可移動文物。
葉氏宗祠始建於明代,2007年重修。坐南向北,占地面積430平方米,三開間三進二天井布局。現仍作宗祠使用。
集義堂始建於清代,1985年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積350平方米,磚木石結構,清水磚牆,紅砂岩石牆裙。現仍作宗祠使用。
文清祖祠始建於1914年,2001年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積400平方米,三開間三進二天井布局。磚木石結構,清水磚牆,紅砂岩石牆裙,硬山頂,前堂為博古脊,中、後堂為船形脊,兩面坡,碌筒瓦覆頂。現仍作宗祠使用。
允卿公家塾始建於清代,留有碑刻,凹斗式大門,石門框,門額書“允卿公家熟”。
北帝廟始建於清代,2012年重修。廟內供奉北帝。廣善庵始建於1940年,1996年重建。庵內供奉“老佛爺”觀音菩薩。村民在農曆每月初一、十五及北帝誕前往北帝廟祭祀。驚蜇期間,廣善魔內有祭祀“老佛爺”活動。
歷史遺蹟
文應麟墓位於松崗東方村與公明樓村交界處,2003年,被公布為寶安區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習俗
每年重陽節的第二個周末,文氏宗祠協會組織宗親在文氏大宗祠祭祀,並前往江西吉安文天祥墓地祭祖。臘月期間(每四年一次,組織各地文氏宗親共聚一堂,舉行盆菜宴。每年重陽節後的第一個星期天,葉氏宗親拜祭始祖葉道章,次日前往佛山市南海大圃顏峰,拜祭葉正簡。
賽龍舟和醒獅是東方村村民主要的體育文化活動。賽龍舟集中在端午節期間舉行,村里組織多支龍舟隊,每支隊伍約30名年輕人組成,以20一30米長的特製龍舟進行競賽。
水圍醒獅活動興起於清乾隆年間(1736一1795年)。其頭造型擬人化,富有地方特色。
特產
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茶果、米餅、粽子、松糕、油角、壽桃等。
特色工藝品有竹編織品如簸箕、籮筐,木工製作產品如犁、風谷車等。
公共設施
村裡有東方國小,設6個年級,37個教學班,2015年在校學生1858人,教職工102人。有東方幼稚園,在園幼兒362人,教職工48人。村里建有籃球場、五指把公園、東方社區服務中心、文天祥紀念館等。另有東方圖書館,藏書2.3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