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克莉奧佩特拉,楊玉環,小野小町,
克莉奧佩特拉
有人說,克莉奧佩特拉是“尼羅河畔的妖婦”,是“尼羅河的花蛇”;有人說,克莉奧佩特拉是世界上所有詩人的情婦,是世界上所有狂歡者的女主人;羅馬人對她痛恨不已,因為她差一點讓羅馬變成埃及的一個行省;埃及人稱頌她是勇士,因為她為弱小的埃及贏得了22年的和平。
克麗奧佩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公元前69—前30),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後一位女王。她才貌出眾,聰穎機智,擅長手腕,心懷叵測,一生富有戲劇性。特別是捲入羅馬共和末期的政治漩渦,同愷撒、安東尼關係密切,並伴以種種傳聞逸事,使她成為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的著名人物。
克麗奧佩特拉是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後托勒密王朝冊封的君主之一。她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奧萊特,指定他的長子托勒密十三世和她共同執政(依照當時的法律,克麗奧佩特拉必須嫁給自己的弟弟,即托勒密十三世),統治埃及。公元前51年,克麗奧佩特拉登上王位。克麗奧佩特拉在古埃及無疑是一位焦點人物,在後人的記述里,這位埃及絕世佳人憑藉其傾國傾城的姿色,不但暫時保全了一個王朝,而且使強大的羅馬帝國的君王紛紛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願地為其效勞賣命。
但丁、莎士比亞等都將這位傳奇女人描述為“曠世的性感妖婦”;而蕭伯納也稱她為“一個任性而不專情的女性”。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是埃及國王托勒密十二世和克麗奧佩特拉五世(即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姐姐)的女兒,生於公元前69年,從小在驕奢淫靡的宮廷中長大。公元前51年其父去世,留下遺囑指定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和她的異母兄弟托勒密十三世(公元前63~前47年)為繼承人,共同執政。但他們兩人因派系鬥爭和爭奪權力而失和。克列奧帕特拉七世於公元前48年被逐出亞歷山大里亞後,在埃及與敘利亞邊界一帶聚集軍隊,準備攻入埃及。
此時,適逢愷撒追擊龐培來到埃及,對埃及的王位之爭進行調停。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得此訊息,乘船於夜間潛入亞歷山大里亞,以毛毯裹身,由人抬到愷撒房門前。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突然出現於愷撒面前,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勇氣和美貌深深打動了愷撒。她很快就成了他的情婦。而托勒密十三世卻在對愷撒的亞歷山大里亞戰爭中遭到了失敗,溺死於尼羅河。克麗奧佩特拉七世依恃愷撒,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了埃及實際的統治者。而在名義上則按照埃及的傳統,與另一異母兄弟托勒密十四世(約公元前59~前44年)結婚,共同統治埃及。為了取悅於愷撒,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百般逢迎,盛宴款持,陪伴他乘坐遊船溯尼羅河而上,觀賞風光。不久,愷撒因戰事去小亞細亞,後轉回羅馬。其時,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為愷撒生下一子,取名托勒密·愷撒或愷撒里昂。
公元前45年,克麗奧佩特拉七此和托勒密十四世一起應邀前往羅馬,備受殊榮,住在第伯樹對岸的愷撒私人宅邸。愷撒實踐誓言,在羅馬建造了一座祭祀其尤利烏斯族系祖先的維納斯的神廟,還把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黃金塑像豎立在女神之旁。眼看她就要成為羅馬世界的第一夫人,不料愷撒於公元前44年3月15日被刺身亡。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美夢頃刻化為泡影,黯然離開了羅馬。
克麗奧佩特拉七世返回埃及後,毒死托勒密十四世,立她和愷撒所生之子為托勒密十五世,共同統治埃及。其子被宣布為阿蒙神之子。
愷撒死後,安東尼稱雄於羅馬。他在腓力比戰役中最後擊敗共和派領袖布魯圖斯和喀西約的軍隊後,按照與屋大維的協定巡視東方行省,籌措資金。
公元前41年他到達西利西亞的塔爾蘇斯,遺使埃及,召見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對羅馬政局和頭面人物頗為了解,認為這又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於是巧作安排加以利用。據說,克麗奧佩特拉七世乘坐一艘紫帆銀槳的鍍金大船,從埃及出發,先到西利西亞,再經後德諾斯河抵達塔爾索斯。這艘船上掛著用名貴的推羅染料染成的紫帆,船尾樓用金片包鑲,在航行中與碧波輝映,閃發光彩。女王打扮成愛神阿佛洛狄忒的模樣,安臥在串著金線,薄如蟬翼的紗帳之內。美麗的童子宛如朱必特一般侍立兩旁,各執香扇輕輕搖動。裝扮成海中仙子的女僕,手持銀槳,在鼓樂聲中有節奏地划動。居民們見此情景,疑是愛神阿佛洛狄忒乘著金龍來此與酒神(安東尼)尋歡作樂。人們奔走相告,觀者如潮。安東尼被邀至船上赴宴,看到克麗奧佩特拉七世迷人的風姿,優雅的談吐,神魂顛倒,不知所措。他非但把責問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在共和派反對“三頭”戰爭中的暖昧態度的問題拋到九霄雲外,而且當即一一答允她所提出的要求,甚至答允她殺害埃及王位的繼承人和競爭者、當時避難於以弗所的異母妹妹雅西斯。不出數日,這個武夫完全成了她的俘虜,跟隨地一起到埃及去了。他們在埃及一起度過了公元前41~前40年的冬天。
公元前40年夏,安東尼回到義大利。此時,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矛盾有所緩和,他娶了屋大維的姐姐奧克塔維婭為妻,以羅馬傳統的聯姻方式鞏固政治上的聯盟。到公元前37年安東尼和屋大維的矛盾加深,安東尼回到東方,準備遠征帕提亞。他以征途艱辛,不宜安置於軍營為理由,把奧克塔維婭遣送回羅馬。而當安東尼到達安條克,即邀請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會面,並且,違反羅馬的傳統習慣同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結婚。
安東尼和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結合,並非全由情慾所驅使,而是具有政治目的。安東尼企圖穩定羅馬的東方行備,準備遠征帕提亞,以及同屋大維進行鬥爭,亟需得到埃及在財政上的支援。而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正當埃及托勒密王國發生深刻的社會危機之時,她施展種種手腕,包括運用迷惑安東尼的方式,以圖在羅馬的強權之下,維護和發展托勒密王國,加強和擴大自己的統治權力。為了滿足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野心,安東尼把埃及、科埃雷-敘利亞和塞浦斯路,贈給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支持安東尼遠征帕提亞,結果未能獲勝。
公元前34年,安東尼出征亞美尼亞得勝後,不是在羅馬而是在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按照埃及的禮儀來舉行凱旋式,兩人同登黃金做成的王座,克麗奧佩特拉稱為“諸王之女王”,其子托勒密十五世稱為“諸王之王”。
安東尼在東方的所作所為,特別是他與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關係,始而受到羅馬人的非議,繼之激起了他們的惱怒。他們斥責安東尼將羅馬的征服地贈與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及其子女,準備遷都亞歷山大里亞另建新王朝。在羅馬,人們對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恨之入骨,認為她是除了漢尼拔以外構成對羅馬最大威脅的女王。這就使安東尼威信掃地,喪失了國內的有力支持。這一點被屋大維利用,也是造成安東尼在與屋大維鬥爭中失敗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32年安東尼和屋大維的矛盾趨於尖銳,完全決裂了。安東尼應克麗奧佩特拉七世之求,正式修書遺棄其妻奧克塔維婭。屋大維也發誓為其姐所受的侮辱報仇。他不顧冒犯羅馬的傳統習俗從維斯塔貞女手中取得安東尼放置於神廟中的遺囑,公布於眾。安東尼的遺囑記述了他對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及其子女的領土分配,還指令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將其遺體安葬在亞歷山大里亞。遺囑一公布,輿論譁然,群情激憤。據此,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特里布斯大會”以侵占羅馬人民財產為由,對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宣戰,並剝奪了安東尼的執政官職務以及其他一切權力。
公元前31年,安東尼和屋大維大軍會戰於阿克提烏姆海角(亞克興海戰)。正值戰鬥方酣,安東尼艦隊受挫之時,克麗奧佩特拉七世乘坐之船突然撤離戰場,駛回埃及,原因至今眾說紛紜。安東尼隨即追趕而去,拋下戰鬥部隊任其遭受殲滅。
公元前30年,屋大維進攻埃及,包圍亞歷山大里亞。安東尼看到大勢已去,伏劍自刎。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知道自己的死期將近,早就研究各種自殺的方法。她躲進了墓堡,但為屋大維所智擒。當屋大維去看望自己的俘虜時,她還施展手腕,千方百計哄騙和迷惑屋大維,然而未能奏效。屋大維生擒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目的,是要把她帶回羅馬,在舉行凱旋式時示眾。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得知後,陷於絕望,萬念俱灰,忠誠的侍女們把一條叫做“阿普斯” 的毒蛇裝在無花果的籃子裡送到她面前,她抓起小蛇放到自己的豐乳上,結束了神奇、浪漫的一生。據傳說,儘管她被嚴加看皆,她還是設法得到一個農民送來的一籃無花果,內藏有一種名叫“阿斯普”的小毒蛇,她讓毒蛇咬傷手臂昏迷而死。屋大維滿足了她臨死之前的要求,把她和安東尼埋葬在一起。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和愷撒所生的兒子愷撒里昂以及她和安東尼所生的長子亞歷山大,均被屋大維下令處死。
楊玉環
簡介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號太真,蒲州永樂人,今陝西華陰人,後隨家遷至山西永樂縣(今山西芮城)。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農曆六月初一生於容州(今廣西玉林容縣),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四川崇慶)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後來又遷往永樂(山西永濟)。所以問楊貴妃是哪裡人,有說廣西容縣的,有說四川的,有說山西永樂的,莫衷一是。天寶十五年安祿山起兵造反,沉迷於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倉皇南逃。途經馬嵬坡,大將玄禮和部下認為楊家禍國殃民,怒殺楊國忠,迫使玄宗賜楊玉環自縊。貴妃死時,年38歲
人物傳記
楊玉環身高1.64米,體重138斤.有待查證。自小習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鹹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鹹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鐘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這位以胖為美的楊貴妃,是最簡單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後經大臣推薦,唐玄宗見她有傾城傾國之色,後招入宮做女官,天寶四年封為貴妃,從此楊門一族權貴顯赫。
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雖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體有狐臭,因此特別喜歡沐浴。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有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所以荔枝又稱"妃子笑"。
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她真叫玉環嗎?
楊貴妃真名《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寫,《資治通鑑》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對此,有一種不同的說法,鄭嵎的《津陽門詩注》里說:“玉奴,太真小字也”。鄭處誨和鄭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進士出身,所以他們的說法都有可信的理由。當然,也可能這兩個名字都屬楊美人,一個是真名,一個是暱稱。
管楊貴妃叫什麼,那個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歡。說他是老男人,一點不假,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楊氏才22歲,而他已經56歲了。老是老點,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夠為所欲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麼,而且也不管她嫁沒嫁人,甚至都不考慮她嫁的是自己的兒子,只要他喜歡,便一定要奪過來。
唐玄宗看上楊玉環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時宮廷“胡風”盛行,老子搶兒子的媳婦,好像也不算稀罕事,“愛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沒有衛道士哭鬧著向皇上諫勸什麼“人倫之理”。但這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是做了一些檯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下詔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並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搬出壽王府,住太真宮。這樣做也是為避人耳目,方便他們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經地盡了一把“父親之責”,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將楊氏迎回宮裡,並正式冊封為貴妃。楊玉環不僅長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聰明,善解人意,簡直就是皇上的貼心“小棉襖”,玄宗自然極為喜歡。不久,楊玉環便專寵後宮,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當時宮中稱她為娘子,一切待遇(儀體規制)也都是皇后級別。
對此,唐人李商隱有話要說。他在《驪山有感·詠楊妃》里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看來壽王真是鬱悶至極、尷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顧人倫,依然要奪子所愛,那就只能感嘆楊玉環的美色太有誘惑力了。不過,根據常理推斷,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可能不僅是貪圖美色和床笫之歡,更是將她當作生活體貼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猶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侶。
如《舊唐書》所述:“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如上意。”而《新唐書》里的評語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專房宴”的提示。後世諸多文學作品,極盡意淫之能事,一味放大貴妃“以色邀寵”的本領,我以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當然,再老的男人,對美色還是很受用的,何況這位美人兒長得如天仙一般。
《霓裳羽衣曲》
楊玉環除卻容貌出眾,更令玄宗神魂顛倒的是她高超的音樂舞蹈藝術修養。史載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這就難怪他會將她視為自己的藝術知音和精神伴侶了。這一點,從他“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的欣喜語氣里便可知。
唐玄宗熟悉音律,對曲樂、舞蹈都頗有研究,不少貴族子弟在梨園都曾受過他的訓練。《舊唐書》里記載,玄宗曾組建過“宮廷樂隊”,選拔子弟300人,宮女數百人,招呼他們作指導。對於這樣很有才情的“藝術”帝王,精通音律的楊玉環自然顯得格外有魅力。據說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開一場演奏會,貴妃積極應和。當時貴妃懷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輕歌曼舞,晝夜不息。對此,有白居易詩為證:“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楊玉環還是個擊磬高手,她演奏時“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聲,雖梨園弟子,莫能及之”。玄宗為討得美人歡心,特意令人以藍田綠玉精琢為磬,並飾以金鈿珠翠,珍貴無比。
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鬱鬱寡歡。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薦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兒媳楊玉環。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與李瑁成親五載的楊玉環離開壽王府,來到驪山,此時她才22歲,玄宗則56歲,玄宗先令她出家為女道士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並賜道號“太真”。
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楊貴妃有三位姐姐,皆國色,也應召人宮,封為韓國夫人、秦國夫人、虢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虢國夫人楊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麗質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國夫人》詩云:“虢國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馬入金門。卻嫌脂粉宛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杜詩詳註》卷二)乃為事實之寫照。
楊玉環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此外,楊玉環在宮中與安祿山有染,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年方38歲。
今陝西興平縣有楊貴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側有李商隱、白居易、林則徐等歷代詩碑。臨潼驪山北麓有華清池,傳為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遺蹟,其中尤以“貴妃池”更為著名,傳為楊貴妃專用的浴池,故又稱“妃子湯”,池側有“涼發亭”,傳為貴妃浴罷涼發梳頭之處。這些名勝古蹟因為與古代著名美人楊貴妃有密切關係,而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楊玉環玄宗親譜《霓裳羽衣曲》,召見楊貴妃時,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古今宮闈秘記》卷三)複製新曲《得寶子》,足見寵幸之隆。時宮中未立新皇后,宮人皆呼楊氏為“娘子”,實居後位。鄭處誨講了一個故事,說在楊玉環晉為貴妃之後,嶺南貢上一隻白鸚鵡,能模仿人語,玄宗和楊貴妃十分喜歡,稱它為“雪花女”,宮中左右則稱它為“雪花娘”。玄宗令詞臣教以詩篇,數遍之後,這隻白鸚鵡就能吟頌出來,逗人喜愛。玄宗每與楊貴妃下棋,如果局面對玄宗不利,侍從的宦官怕玄宗輸了棋,就叫聲“雪花娘”,這隻鸚鵡便飛入棋盤,張翼拍翅,“以亂其行列,或啄嬪御及諸王手,使不能爭道。”(《明皇雜錄》)後來這只可愛的“雪花娘”被老鷹啄死,玄宗與楊貴妃十分傷心,將它葬於御苑中,稱為“鸚鵡冢”。元朝詩人楊維楨《無題效商隱體詩》云:“金埒近收青海駿,錦籠初放雪衣娘。”(《鐵崖集》)就是詠及玄宗與楊貴妃的寵物白鸚鵡的。玄宗對寵物白鸚鵡尚且如此珍惜,其對楊貴妃的厚寵更不待言了。
由於楊貴妃得到重寵,她的兄弟均贈高官,甚至遠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因善計籌,玄宗與楊氏諸姐妹賭博,令楊釗計算賭賬,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玄宗游幸華清池,以楊氏五家為扈從,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五彩繽紛。沿途掉落首飾遍地,閃閃生光,其奢侈無以復加。楊家一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玄宗還親為楊氏御撰和徹書家廟碑。
有一次,楊貴妃恃寵驕縱,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譴歸娘家。可是,貴妃出宮後,玄宗飲食不進,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來。750年,貴妃偷了二十五郎邠的紫玉笛,獨吹自娛。事發,以忤旨又被送出宮外。貴妃出宮後,剪下一綹青絲,托中使張韜光帶給玄宗,玄宗大駭,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張祜《分王小管》詩云:“金輿還幸無人見,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詩叩彈集》卷五)就是詠此事的。楊貴妃知道玄宗沒有她,便寢食不安,更為驕縱,楊家“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時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之謠。(《楊太真外傳)))李肇說:“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唐國史補》卷上)杜牧《過華清宮》詩云:
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中晚唐詩叩彈集》卷六)
就是詠嶺南貢荔之事,後世嶺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據說得名於此。
天寶中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立過邊功,深得玄宗寵信,令楊氏姐妹與祿山結為兄妹,楊貴妃則認祿山為乾兒子。祿山以入宮謁見乾娘為名,竟明目張胆地調戲起楊貴妃來。
楊貴妃在長安慶祝最後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於華清宮,玄宗令梨園置樂,於長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適廣東南海進荔枝到,遂以《荔枝香》為曲名。同年十一月,安祿山反,玄宗倉皇入川,次年途經馬嵬驛(今陝西省興平縣西),軍隊譁變,逼玄宗誅楊國忠,賜楊貴妃自盡,時年38歲。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是敘玄宗與貴妃的悲劇故事。
楊貴妃能詩,《全唐詩》收有其《贈張雲容舞》一首云: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梟梟秋煙里。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這是以女人寫女入的舞姿,比之秋煙芙容,若隱若現;複比之嶺上風雲,飄忽無定,更比之柳絲拂水,婀娜輕柔,襯以羅袖動香,可謂出神入化。在詩詞中反映楊貴妃的故事是很多的,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云: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中晚唐詩叩彈集》卷六)
就是詠貴妃放事。至於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其:“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名句(《李太白全集》卷五)更成為千古絕唱。貴妃死後,玄宗人蜀,“行至扶風道,……又至斜谷口,屬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聲,隔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因采其聲為《雨霖鈴曲》。”(《楊太真外傳》)這就是後來宋詞《雨霖鈴》詞牌的由來。
戲劇
在戲劇中演楊貴妃的故事更多,元朝白樸撰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雜劇,明朝有屠隆隆《彩毫記》傳奇、吳世美《驚鴻記》傳奇、無名氏《磨塵鑒》傳奇,清朝有洪升《長生殿》傳奇,京劇有《百花亭》、《貴妃醉酒》、《太真外傳》、《馬嵬坡》等,其它地方劇種也有許多演楊貴妃的故事,真是不勝枚舉。尤以梅蘭芳主演的京劇《貴妃醉酒》,以其獨創性及卓越演技唱腔,飲譽海內外。小說則有《楊太真外傳》、陳鴻《長恨歌傳》、《隋唐演義》等。
楊貴妃與含羞草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複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談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樸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傳說楊玉環初人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明皇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小野小町
生平
在著名的“百夜通”傳說中,深草少將深深愛慕著小町。小町告訴他:如能風雨無阻地連續拜訪她一百個夜晚,她就答應作他的情人。少將連續拜訪99夜,最後一夜遭遇風雪,在路上凍死(一說因風雪未能完成許願,傷心而死)。小町聽到死訊,大為悲傷。另外,小町年邁後懷念昔年的美貌、榮華和眾多追求者也是一個日本文學中著名的意象。這些成為後世文學作品的題材。特別是能劇中有《卒都婆小町》、《關寺小町》等,合稱“七小町”。
京都隨心院的小野小町歌碑
小野小町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大美女,在日本與楊貴妃、埃及豔后克莉歐佩脫拉並稱世界三大美女。而「小町」這名字,也成為美女代名詞,日本所有冠上地名的「某某小町」,都代表當地公認的美女。
然而,這位平安時代初期六歌仙中唯一的女歌人,不但生歿年不詳,更缺乏任何能構築其實際形象的史實數據。她的一生,始終蒙在馨香神秘面紗下,是個遙不可及的謎團。現代日本人只知她生前美貌無雙,才藻艷逸,以及散落於各地的種種傳說而已。以下是主要幾段傳說:
〈洗草紙小町〉
某天,宮中清涼殿舉行盛大和歌競賽。聚集在宮中的華麗裝束男女,均是旗鼓相當的當代歌人,其中有位妖艷美女,集眾人眼目於一身。她正是宮中的熠熠紅星,也是六歌仙(小野小町、在原業平、僧正遍昭、大伴黑主、文屋康秀、喜撰法師)之一的小野小町。
小町公布作品後,皇上心折她的才氣,嘆服連連。此時,小町的競爭對手大伴黑主提出異議,說小町抄襲古歌。大伴從袖兜取出一冊《萬葉集》草紙,裡面果然有一首作者不詳的和歌,內容與小町方纔所發表的完全一樣。擅於詠和歌,且對《萬葉集》滾瓜爛熟的小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礙於皇上面前無法與對方爭執,只得請求皇上:「至少請讓我洗一下草紙。」
得到皇上允許,小町洗了草紙,結果那首和歌立即消失了。原來是大伴嫉妒小町的文才,於前日偷聽小町詠歌,再寫進自己的《萬葉集》草紙內。
〈祈雨小町〉
八四○年夏季,日本全國各地久旱不雨,耕田焦枯,民不聊生。朝廷已傳喚各地名僧舉行幾度祈雨儀式,卻全然無效。當時,人們視所有天災地變為上天對天皇的警告,旱魃若如此持續為虐下去,天皇恐怕必須退位。祈雨的重大國務便落在年約二十六的小野小町肩上。
當天,在皇上、皇后及眾多殿上人的注視之下,小町文靜地走向祭壇。她仰天吟詠祈雨和歌,不久,但見烏雲蔽日,黑浪掀天,頃刻之間,大雨傾盆而下。
〈深草少將〉
小野小町退出宮廷後,住在山科,慕名來求愛的男性源源不絕。其中,深草少將最是痴心,行思坐想,夢斷魂勞。小町告訴少將,若能連續求愛百日,每夜風雨無阻到小町住處表達愛意,她將在第一百夜以身相許。不料,少將在第一百夜時,竟遭遇大雪,途中凍死了。
從深草少將宅邸遺址(京都伏見區墨染的欣淨寺)至小野小町住處(京都山科區小町御靈町的隨心院),距離約五、六公里,徒步時間約一小時半或二小時。以男人體力來說,通勤「百夜」,應該不是難事。不過,千年後的現代,有這種男人嗎?我很懷疑。
〈關寺小町〉
某年七月七日,近江國(滋賀縣)關寺一位僧侶,來到某山村一座草庵,造訪聽說對和歌造詣很高的草庵主。草庵主是一位老婦人。
僧侶向老婦人賜教和歌秘訣,老婦人回說:「和歌只是風雅之心。」僧侶看這位老婦人日子過得雖淒涼,卻舉止高雅,再聽她說了很多和歌軼事,想起往昔曾盛名一時的小野小町,遂問她是不是本人。老婦人點頭承認,說:「人生真是無常呀。」
衰邁的小町,接二連三引用和歌,懷念過往的富貴榮華,悲嘆目前的窮途落魄。不久,遠處傳來關寺鐘響,僧侶邀請小町到關寺觀賞七夕祭。
〈鸚鵡小町〉
八七六年即位的陽成天皇,派遣新大納言探訪幽居近江國關寺附近的小野小町。此時,小町已成為老眼昏花、拄著拐杖的老婦人,往昔的美貌盡失。大納言帶來一首皇上御歌:
雲の上はありしむかしに変わらねど
見し玉だれの內やゆかしき
(宮廷仍如往昔,一成不變,你不懷念曾經供職的九重玉簾內嗎?)
大納言請小町吟一首返歌,小町卻說:「我的返歌只有一個字,ぞ。」
大納言暗忖,和歌是五七五七七句型,三十一個文字都不見得能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了,何況只有一個字?
小町接道:「只要把『內やゆかしき』改為『內ぞゆかしき』,便是我的返歌。」
大納言才恍然大悟,不愧是當年的六歌仙之一,這的確是一首無懈可擊的鸚鵡返歌。只改一個字,內容就變成:「宮廷仍如往昔,一成不變,我很懷念曾經供職的九重玉簾內。」
〈卒塔婆小町〉
有位高野山僧侶,上京途中,在鳥羽附近休息。接著,來了一位拄著拐杖、腳步蹣跚的老婦乞丐,坐在腐朽倒塌的卒塔婆上休息。
卒塔婆代表佛陀,僧侶立即告誡老婦,老婦卻充耳不聞。甚至以精奧佛法還擊僧侶的告誡。還吟了一首即興和歌,說:「在極樂世界內的人,的確不能對佛陀無禮,但在極樂世界外的人,坐在卒塔婆上也無妨。」
僧侶覺得眼前這老婦極為了悟人生,已看破紅塵,問她名字。老婦回說是小野小町。然後,老婦陷於沉思,看似在回想如今已無痕的春夢。不久,老婦突然痛苦掙扎,再以男聲道出:
「啊,我很想念小町,很想念小町呀。求愛了九十九夜,只剩一夜而已……只剩一夜而已……」
原來是深草少將的靈魂附在老婦身上。
〈清水小町〉
某天,平安時代歌人在原業平造訪住在草庵的老小町。他勸告小町皈依佛陀,語畢便消失了。小町領悟這是觀音菩薩的教誨,離開草庵,四處流浪,最後在陸奧(東北地方)玉造小野之里撒手塵寰。日後,業平到陸奧小野之里的芒草原尋訪小町屍骨,不知何處傳來一首和歌的上半句,業平馬上接龍吟出下半句。於是,當場出現了小町靈魂,懇求業平為她祭祀。說完,靈魂消失,原地留下一具屍骨與一叢芒草。
**********
以上七則傳說,通稱「七小町」,皆為能樂謠曲戲劇。其中,「關寺小町」、「卒塔婆小町」等老婦能樂,是能樂最高秘曲,藝人須具備藝齡及不世之藝,才得以上演。松尾芭蕉有一句:「浮生盡頭皆小町」。而夢枕獏在《陰陽師・飛天卷》中的〈鬼小町〉,小說骨格正是〈卒塔婆小町〉,文中引用的歌詞,是能樂謠曲的一部分:
前佛已離去
後佛還未至
生於夢幻中
何者是現實
吾身是誘惑浮萍的流水
吾身誘惑浮萍
浮萍不來
哀哀欲絕
含著露水的細梗胡枝子
只是落英散盡
比不過吾身飄零
(以下是附身在小町身上的深草少將靈魂所唱)
那么吾將化身為煩惱惡犬
寧遭棒打也不願離開
多么駭人耳目的姿態呀
這樣竭盡心思
這樣盡心盡力,不知踏破多少牛車凳
啊呀思念情人啊呀思念情人
啊呀思念情人啊呀思念情人
至於小野小町的和歌,以下這首最著名:
花の色はうつりにけりないたづらに
わが身世にふるながめせしまに
中譯:綿綿春雨櫻花褪,容顏不再憂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