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座落在105國道, 彭集車站三叉路口的南側,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學校始建於1958年,占地54.5畝。
學校建築設施齊全,有教學樓兩棟,面積3087.2平方米,平房面積1080平方米,瓦房面積3000平方米, 廁所面積39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563.2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面積4753.2平方米,生均占有面積4.28平方米,操場9.45畝,有200米環形跑道1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平縣第五中學
- 創辦時間:1958
- 類別:公立中學
- 占地面積:54.5畝
歷史:,人物,簡介,學制,課程,教學,升學情況,
歷史:
1958年,始建國中1處,臨時校址在谷廟,後遷至彭集村北,為東平縣第五中學,簡稱東平五中。
是年招收國中2個班,學生104人, 教職工12人。至1960年,發展成16個班。
1969年,招高中1個班,學生52人,國中7個班。
1971年,高中8個班,不再招收國中生。
19 79年,招收國中2個班,高中4個班。
1982年,每年招收4個國中班,無高中班。1984年,發展到12個班。
1986年,下放到彭集鎮,改名為彭集鎮第一中學(鎮中)。
至199 7年,共18個教學班,在校生1016人,教職工76人。
2004年,停止招生與彭集二中合併,校區整體遷往二中。
2011,在原校址建街道中心幼稚園。
人物
五中湧現了很多優秀教師:
如:張均寶、孫良臣、尚昌民、李忠民、李進國
簡介
學校理、化、生實驗室、儀器室、準備室、辦公室21間,音、體、美、勞室11間,
圖書閱覽室12間。以上均按省二類標準配製了儀器和音體美器材,圖書室藏書182 76冊,生均16.4冊。
2000年,學校有教學班18個, 在校生1112人,學生入學率100%,鞏固率98.8%,輟學率0.5%,畢業率98%。
學校教職員76人, 專任教師56人,中學高級教師3人,中學一級教師15人,中學
二級教師46人, 中學三級教師2人,未定級1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49人,有專業合格證的2人,30年教齡的3人,中專2人,達標率96.4%。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教學質量在全縣名列前茅, 歷年被縣、鎮評為“教書育人先進單位”,1996年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1997年被縣教委、縣人事局命名為“教書育人先進單位”2000年,被泰安團市委、市婦聯命名為市級“優秀家長學校”。
學制
1958年, 建東平五中,學制三年,秋季始業。1968年,學制改為2年,春季始業。1974年,改為秋季始業。1978年,改為3年,沿制至今。
課程
1958-1965年,中學課程設政治、語文(文學、漢語) 、代數、平面幾何、物理、化學、外語、中國歷史、世界歷史、中國地理、世界地理、植物、動物、生理衛生、生產勞動、基礎知識、音樂、體育、圖畫。1959年,國中設俄語。
1963年,俄語改為英語。
1966年,停授歷史課,政治、語文以毛澤東著作為基本教材, 教學內部以“階級鬥爭為綱”,開設革命大批判,學軍、學工、學農課,數學著重講測量,製圖、會計常識、理化著重講“三機一泵”(指發電機、柴油機、拖拉機和水泵),電工、農藥、化肥。
1970年,後設“天天讀”(讀毛主席著作),政治、語文、數學、工業基礎知識、農業基礎知識、革命文藝、體育、勞動。1978年後,設政治、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農業基礎知識、生理衛生、音樂、美術。1981年,去農業基礎知識課。1997年,設思想政治、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物理、
化學、生物、音樂、體育、美術、勞動技術。
化學、生物、音樂、體育、美術、勞動技術。
教學
1958年下半年,貫徹中共中央提出的“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大躍進”“食堂化”運動波及學校,掀起了大煉鋼鐵、大辦農業、大搞勤工儉學、大搞體育、大搞教學改革等活動,辦共產主義學校,學生吃住在學校,服從農業需要,停課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甚至還參加夜戰,減少了教學時間,打亂了教學秩序,教學質量嚴重下降。1961年貫徹省煙臺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教學為中心, 要求教師以六分之五的時間用於教學, 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至1966年,教學質量逐步上升。
1966年6月, “文化大革命”開始,縣向各縣辦中學派了工作組,部分教師被批鬥,部分學生受衝擊,學生走向社會,停課鬧革命,“破四舊”“大串連”。
東平五中學生人為地分成“八一八”和“紅衛兵”勢不兩立的兩派組織,反覆參與奪權鬥爭,長期停課,內戰不休,損失慘重。
1967年,開展革命大批判,批判“業務掛帥”“白專道路”“智育第一”學校秩序混亂。1968年後,複課鬧革命,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大搞“開門辦學”,取消升學考試、實行推薦選拔,批判“分數掛帥”,產生了“讀書無用論” 的思潮,挫傷了師生積極性,教學活動無法進行。
1975-1976年,強調落實“五七”指示,校校大辦工廠、農場、耗費了資金和教師的教學精力。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1977年恢復了考試制度,學校工作轉向以教學為中心,加強了“雙基”教學。1979年,落實幹部政策,平反冤、假、錯案,調動了師生的積極性,學校面貌大為改觀,掀開了教育史上的新篇章,教學工作有了蓬勃發展, 教育、教學質量一步一個新台階,升學成績居全縣前列。
升學情況
彭集鎮1961-2000年升學情況統計表
項目數目年份 | 高中 | 中專 | 大學 |
1961 | 9 | 4 | 5 |
1962 | 9 | 6 | 3 |
1963 | 24 | 18 | 14 |
1964 | 17 | 12 | 5 |
1965 | 22 | 17 | 5 |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中斷招生 | |||
1977 | 10 | 7 | 3 |
1978 | 13 | 9 | 4 |
1979 | 18 | 7 | 7 |
1980 | 18 | 14 | 4 |
1981 | 20 | 17 | 3 |
1982 | 15 | 10 | 5 |
1983 | 13 | 9 | 4 |
1984 | 13 | 7 | 6 |
1985 | 21 | 14 | 7 |
1986 | 25 | 16 | 9 |
1987 | 24 | 13 | 11 |
1988 | 21 | 12 | 9 |
1989 | 27 | 15 | 12 |
1990 | 30 | 16 | 14 |
1991 | 34 | 19 | 15 |
1992 | 63 | 50 | 13 |
1993 | 104 | 93 | 11 |
1994 | 160 | 151 | 9 |
1995 | 207 | 190 | 17 |
1996 | 201 | 182 | 19 |
1997 | 174 | 149 | 25 |
1998 | 248 | 152 | 38 |
1999 | 265 | 78 | 43 |
2000 | 282 | 50 |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