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東巴畫(東巴畫)

納西族東巴畫

東巴畫一般指本詞條

納西族東巴畫,雲南省麗江市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納西族東巴畫是納西族東巴文化藝術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流傳在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地區。納西族東巴在做宗教活動儀式時,繪製的各種各樣的佛神、人物、動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並對他們進行膜拜與祭祀,這種服務於宗教活動的各種繪畫,統稱為東巴畫。納西族東巴畫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主要有經捲圖畫、木牌畫、紙牌畫和捲軸畫等形式。

2006年5月20日,納西族東巴畫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納西族東巴畫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雲南省麗江市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遺產編號:Ⅶ-13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畫作分類,藝術特點,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關於東巴繪畫的起源,學界一般認為源於納西先民巫術祭祀的原始圖畫,這種原始圖畫一方面發展成為納西象形文,一方面發展成為東巴繪畫藝術。
隋唐以來,納西族原始宗教信仰先後受藏族苯教、藏傳佛教、漢族道教等的影響,逐漸形成東巴教。因此,東巴繪畫藝術隨著東巴教的發展而逐漸成熟,經由歷代東巴祭師不斷完善傳承至今。

文化特徵

畫作分類

根據不同的藝術形式,納西族東巴畫可分為木版畫、經書繪畫、紙牌畫、捲軸畫和神路圖。
東巴畫之神路圖東巴畫之神路圖
木版畫:又分為平頭畫和尖頭畫,主要是根據木板的形狀來分的,這個靈感很可能來自於古羌人的“人面形木牌”,加上納西族“插地祭祀”的傳統得以發展和完善。平頭的用來畫神佛,尖頭的用來畫鬼怪。
經書繪畫:經書封面裝飾畫,經書扉頁畫,題圖和畫譜“冬模”等。
紙牌畫:繪五方(東、南、西、北、中)等各戰神、神鵬休曲斗惡署、金色巨型蛙、孔雀、各優麻神、五幅冠以及占卜打卦用的各類畫。紙牌畫以自制的土紙為載體,它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繪製的神像,或豎於神壇供人祭拜,或戴在祭司頭頂;另一類是繪畫譜典,或用作繪畫者的規範,或用作繪畫傳承時的教本,這種譜典種類較多,可以自成體系。
捲軸畫:捲軸畫在繼承納西族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借鑑了藏、漢等民族的繪畫技法,又吸收了佛、道文化元素,特別是吸取了元、明以來藏族唐卡造像藝術的特點,兼收並蓄,形成一種新的繪畫形式。
神路圖:用於喪葬和超度亡靈儀式的大型縱向連續畫卷。整副圖描述了死者亡靈要經過的地獄、人間、自然界、天堂等各階段的具體場面,表現了天堂、人間、地獄三界以及生死輪迴的過程,他用連環畫式的畫面反映了納西族先民靈魂不滅的生命意識和完善人生的倫理觀念。

藝術特點

  • 線條特點
納西族東巴畫整體的表現形式上,線條無疑是表現東巴教崇拜各種自然、鬼神、動物、天堂、人間和地獄等場景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東巴繪畫中,集巫、醫、學、藝、匠於一身,既是學問家又是舞蹈、歌唱、書法、雕塑家的東巴們,對繪畫線條這一語言充滿豐富的想像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信手勾勒,線條如屈鐵盤絲,筆法流利豪放,甚至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 造型特點
由於東巴經師們長期生活在民間,並從事農業或畜牧業勞動,對周圍人物的動態神情,衣冠服飾、生活習俗以及動植物都非常熟悉,加上長期書寫象形文字,用筆非常熟悉,所以所畫形象都善於擴大特徵以顯示性格,其造型簡練概括,運用誇張的手法,筆法流利豪放,形態古拙傳神,具有樸質自然的風格。從中不難看出納西族很早就掌握了較高的造型能力和熟練的藝術技巧,顯示了造型藝術多方面的智慧與才能。
在觀察自然和作畫過程中,納西族畫師已形成對繪畫對象的充分認識和了解。無論在神路圖,還是在木牌畫及紙牌畫,插圖冊頁中都表露出質樸率真、信手勾畫、擷取特點、惟妙惟肖的特點。
在表現手法上,納西族東巴畫主要是單線平塗,造型誇張、變形、概括,注重動態傳神,用筆粗獷簡練。如《神路圖》的表現技法、特色,首先體現在對鬼神的造型上,眾多人身獸首齜牙咧嘴的鬼怪,造型奇特形態生動,對墜人地獄的亡靈進行各種各樣的懲罰。作者用極其簡練的筆法,運用誇張的造型手段,信手勾畫,表現出童雅的奇特的藝術造型,形態生動,用繪畫形式直接表現出惡人在地獄受罰的殘酷的情節,使人觀之觸目驚心,心有餘悸,具有非凡的表現能力。捲軸畫的造型方法直接繼承了納西象形文和木牌畫的審美傳統。造型奇異率真、飄散著泥土的氣息、充滿野趣;有較大的隨意性,眾多的動物形象給畫面帶來活潑感。
神軸畫中的動物形象的塑造與象形文字造型一脈相承,線條概括性極強,神態變化豐富,動感強烈,與理性而有秩序的構圖交相輝映,形成審美心理節奏的豐富多變。
  • 色彩特點
納西族東巴祭司們在長期的繪畫實踐過程中,能夠就地取材,從礦、植物中提取繪畫顏料,製作寫經書及繪畫用紙及竹筆、毛筆等繪畫工具,並套用到繪畫作品中。
納西族東巴畫設色鮮艷,已不受自然色彩限制,但多用原色對比強烈色彩,較少用間色和複色,具有民間繪畫的特點。後期吸收漢藏繪畫技法,技巧漸趨成熟。如在《神路圖》色彩的運用上,表現天界的色彩運用上多採用紅、黃、綠、白等較為明快的顏色,對比強烈,色彩艷麗,富有強烈的裝飾性形式美感,表現出富麗堂皇的天堂仙境,表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表現地獄場景則採用亮度較暗的顏色,如黑色、藍色、青色、墨綠,主要描繪了地下界裡的黑鼠、黑雀、三十六座黑山、三十條黑河,黝黑的毒海、黑頭鬼、黑骨大神等,整個色調灰黑,表現出陰森、恐怖、想像中的地獄之狀。從色彩的表現上看,畫面色彩的明暗、冷暖關係對比強烈,講究布色均衡,色塊疏密相間,各種顏色相互穿插,繁而不亂,增強畫面的完整性和穩重感。

製作工序

納西族東巴畫主要以木片、東巴紙、麻布等為材料,用自製的竹筆蘸松煙墨勾畫輪廊,然後敷以各種自然顏色如紅、藍、黑等,最終製作成完整的東巴畫。

題材作品

納西族東巴畫的題材很多都是在參考了東巴經以後獲得靈感,畫面當中會出現不同種類的人物形象、花鳥蟲魚、風景樹木、神靈鬼魅等,特別是經過精工彩繪之後效果極為逼真,東巴繪畫藝術融合了象形文字的一些藝術品特性,完美的詮釋出納西族的繪畫風格。納西族東巴畫代表作品有《神路圖》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納西族東巴畫繪畫形象具有強烈的原始意味,以線條表現為主,並不注重事物外部的形體比例,但樸實生動,奇異詭譎,野趣橫生,色彩多用原色,鮮艷奪目。許多畫面亦字亦畫,保留了濃郁的象形文字書寫特徵,是研究人類原始繪畫藝術的“活化石”。
納西族東巴畫代表《神路圖》由一百多幅分格連環畫組成,直幅長卷上共描繪了三百六十多個人物及動物形象,畫面色彩鮮明、艷麗,人物造形生動、鮮明,場面宏大,氣勢壯觀,既受藏傳繪畫藝術影響,又具有納西族傳統風格和特點,是東巴繪畫藝術中的珍品,被譽為原始宗教第一繪畫長卷,有較高的文化和藝術研究價值。

傳承人物

和訓,男,納西族,1926年生,2009年去世,雲南麗江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納西族東巴畫代表性傳承人。
和世先,男,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由雲南省麗江市申報,代表的項目是納西族東巴畫。

保護措施

  • 法律保護
2001年6月,雲南省人大常委會批准了《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東巴文化保護條例》,2005年12月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更名為《雲南省納西族東巴文化保護條例》,新條例第三條就是:本條例所保護的納西族文化包括……納西族東巴語言文字、音樂、舞蹈、曲藝、繪畫、雕塑、服飾、器皿、代表性建築及設施和場所等 ,至此東巴文化的傳承有了明確的法律保證。
勝利神紙牌畫勝利神紙牌畫
  • 教育制度實施
1、堅持學校教育,改進教學模式;
2、對納西族東巴畫重新定位;
3、將藝術手法的教學與道德觀念的教學結合。

社會影響

  • 重要活動
2016年12月10日至11日,第十一屆孔子學院大會在昆明舉行,“憶美彩雲南”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亮相第十一屆孔子學院大會,納西族東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在現場進行活態展示。
2018年3月2日上午,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納西族東巴畫藝術百年展》昆明展在雲南省圖書館開幕,100組(件)納西族東巴畫作品在現場被展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