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草堂圖

東山草堂圖

《東山草堂圖》是元代畫家王蒙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畫作隔水草堂,磊石重疊,秋林疏爽,高士閒居。圖中,山石的形制皆偏於方,無論是松樹的勾、皴,柏樹的葉點,其它雜樹枝葉的雙勻,還是山石的皴線、苔點,都刻畫得密實、精細。全圖敷以淡赭色,而淡赭色與層層墨色生髮後,使筆墨尤顯得蒼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山草堂圖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者:王蒙
  • 規格:縱111.4cm,橫86.1cm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材質:紙本
  • 幅式:立軸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東山草堂圖
東山草堂圖
此圖遠處山巒層疊綿延,如捲雲會聚,體勢高峻渾厚,礬頭突兀,山頭草木蔥蘢:萬壑乾崖,溪流從岩間湧出:瀑布高懸直下,如一條銀白色的絹帛,水珠四濺,匯流於山下溪流中。中景為嶙峋山岩和密樹層層,臨湖處座落著數間草堂屋宇,屋內陳設簡陋。屋內人們,有的對弈,有的在交談,有的倚欄觀賞景物。畫幅右下側為寬闊的湖水,水面平靜如鏡,無絲毫波紋,畫面上山石、樹木與溪流、飛瀑相得益彰,有聲有色,自然和諧。湖岸一側為坡石堤岸有幾棵松樹,枝幹挺拔,枝葉茂密,與對岸湖邊的草堂屋宇遙相呼應。
圖右上篆書題“東山草堂”,年款“至正二年四月望日為東山良友畫,黃鶴山樵王蒙”。

創作背景

王蒙在繪畫上承襲外祖父趙孟俯及二舅趙雍的影響,並繼承董源、巨然傳統,白出新意,獨具面貌,是元代具有創造性山水畫大家。在元代山水畫家中,是唯一以作品繁密取勝者,喜用枯筆,於皴,且皴用多家:他的山水畫的突出特點是布局充滿,結構複雜,層次繁密,筆法蒼秀,表現出山水蓊鬱、華滋,風格多樣,他的山水畫最大的特色,是善於表現江南深山溪谷、草木華滋的蒙茸濕潤之感:其繪畫主題多表現隱士隱居生活。
此圖作於元至正三年(1343)四月,當是其移居黃鶴山後不久所作。當是王蒙中期作品。

藝術鑑賞

此畫構圖深遠,疏密得宜,與元代簡潔之風大相逕庭,充分發揮了作者獨到的風格。用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濃,層次加深,先用濕筆,然後用於筆皴擦,作解索皴、牛毛皴:用筆活而不亂,層次井然,近樹筆致挺健尖利,樹幹遒轉蒼硬,布葉用松針、點葉、夾葉法,精秀工整。整個畫面氣勢雄偉,繁密而不塞迫,表現了江南溪山濕潤華滋、沉鬱深秀的氣象。

歷史傳承

該圖原為項元汴舊藏,後入清宮內府,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著錄:石渠寶笈續編(御書房),第四冊,頁1975;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211-212;故宮書畫圖錄,第四冊,頁331-332。

作者簡介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頫外孫。曾作過元朝小官,元末棄官歸隱黃鶴山(今浙江餘杭縣臨平鎮)。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後因胡惟庸案牽連被捕,死於獄中。工詩文書法,善畫山水,為“元四大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