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山文化
- 時期:東南亞青銅時代晚期
- 原因:發現於越南清化省東山村
- 分布:越南北部永富、河山平
建築,民俗,歷史,起源,衰落,
建築
東山文化區的居民居住竹木結構的乾欄式建築,屋頂苫草,屋脊成馬鞍形翹起。墓葬種類較多,有土坑墓、船棺葬、也有火葬或僅將頭顱葬於銅缸之中的葬俗。東山文化經濟的基礎是以水稻為主的定居農業,社會則處於奴隸制階段。從銅劍人形劍柄上的紋飾看,其居民辮髮後垂,額上圍一窄頭巾,戴耳環、手鐲,衣著僅胯下系一帶。
民俗
青銅器有銅鼓、短劍、戈、矛、靴形鉞、箭鏃、犁、斧、鋤、鍬、瓮形缸、圈足蓋盅等。短劍、戈、矛的形制較多樣。
陶器均為粗陶,火候不高,陶色有紅、褐、灰 3種,紋飾多繩紋和度紋,器形有釜、罐、盆、圈足瓶、盂形器等。鐵器不多,有斧、鋤等。
石器除常見一種形石環外,尚有少量磨製石斧和石珠。在一些墓葬中,出有草葉紋銅鏡、蒜頭扁壺、圓壺、銅劍、五銖錢、王莽錢等漢式器物。
東山銅鼓的基本形制是面小底大,胴部突出,胴、腰、足3段分明,紋飾有翔鷺、羽人、競渡、鹿、牛等。在銅鼓分類中,東山銅鼓雖然屬於早期形式,但晚於中國大波那墓葬和萬家壩墓葬及昌寧、彌渡等地所出的銅鼓。
從大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東山文化成為東南亞最早進入銅器時代的古代文明,在東山文化的古代墓葬中曾發現了銅鼓等物品。東山銅鼓使用失蠟法鑄造,其高度最高可達1米,重量最重可達100千克。東山銅鼓被作為宗教儀式用品和音樂器具,通常刻有幾何圖形、日常生活、戰爭、動物、鳥類以及船隻的形象。
其中的船隻形象表明了貿易在東山文化中的重要性,而銅鼓本身也被作為貿易物品和家傳寶物。在當地原始文化中,擁有這些銅鼓即意味著擁有掌控萬物運轉的力量,也表明了富有的家庭有能力支付那些大型銅鼓的製造。在作戰時銅鼓被用力擊打,產生的巨大聲音可以嚇退敵人。東山銅鼓分布十分廣泛,它們在今中國南部、越南、以至印度尼西亞東部都有發現。
歷史
起源
越南北部在公元前幾千年就已經產生了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該地區的地理氣候使得大規模的農業和畜牧業發展成為可能,並為東山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東山文化並非獨立產生,它與藏緬民族、傣族、孟-高棉民族以及寮國的瓦罐平原的古文化均存在聯繫。
東山文化的核心位於越南北部的紅河河谷,但它與周邊地區維持著緊密的商業關係,以銅鼓作為主要商品,其商品出口範圍包括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和印度尼西亞。
衰落
對於東山文化衰落的原因並無確切定論。可能與氣候環境的改變、由於農業活動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的惡化、外族入侵、周邊地區的政治環境變化等多種因素有關。在大約公元後200年,東山文化已經全面衰落。當地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忘卻了東山文化的存在,他們將東山銅鼓的鑄造歸於某些神話人物或民間傳說中的英雄。但是作為越南歷史上最重要的古代文化之一,其科技文化成就對越南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