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口村

東山口村位於海陽市東南部,隸屬留格莊鎮。距鎮政府駐地3.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16.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為2.5平方公里,全村有200戶,58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山口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
  • 面積:2.5平方公里
  • 人口:582人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建村。因建村於兩山之間的山口,故命名山口村。1980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且處重名村之東,遂改稱東山口村。建村之初,劉姓、趙姓來此處定居,後任姓、隋姓、張姓、于姓、呂姓相繼遷入。 東山口村位於海陽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21°21′,北緯36°47′,東與江家、峙家、杜家村接壤,南與前、後望海村為鄰,北與大溝店村、望格莊隔山相望,西與周格莊相交。隸屬留格莊鎮。西距鎮政府駐地3.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16.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為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2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00戶,582人。有劉、趙、任、隋、張、於、呂等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任姓。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了東山口村國小,學生30餘人。1974年,林業部門出資3萬元修建新校舍,有教職工3人,學生40餘人。之後,學校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10人,村民有5人獲得助理技術員職稱。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50公斤,生活只能吃糠咽菜,外出闖關東者5戶。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7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250公斤,全村收入21萬元。2000年,全村人均存款20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75輛、機車57輛、電話80部、彩電180台、電冰櫃60台、洗衣機11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全是草房,人均住房面積不足5平方米。1983年,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35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4年,村建起了合作醫療站,村民用藥,藥費報銷50%,住院費報銷70%。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7年,購買電影放映機1台,自放電影。同年,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村投資8萬元,建起了自來水蓄水池,村民免費用上自來水。1999年,全村安裝上有線電視。2000年,安裝程控電話80餘部,成為電話普及村。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任蟬華在南莊張淑茲家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2年,任秀華、任維絡、任維斌等在本村入黨。同年,村建立了黨支部,任嬋華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村里成立三個互助組,並先後開展支前工作,進行減租減息、反特反霸鬥爭。1947年,開展“反蔣立功保田”運動,9名青年踴躍參軍。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1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32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任蟬華、任維絡、劉文河、任秀華、隋淑英、劉文田、任天華、任舉芝、呂天喜。1999年起,任同芝任黨支部書記。村黨支部多次被中共海陽市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7月,村成立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兵、婦女、民政、調解、治安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任維斌、劉長順、任清芝、劉文卿、任維元、隋連修、任秀華、呂仁朴、劉文勤、任天華、任中華、任京華、呂天祥、任潤芝、任舉芝、任同芝、任潤芝。1999年5月,任同芝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任潤芝當選為村委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