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下

東安下村隸屬於南安市石井鎮揚山行政村,全姓黃,全村人口1260人。東安下村的黃氏先祖系泉州西街獻地建開元寺的黃守恭,守恭傳四子:經、紀、綱、綸。長經公分居南安,次紀公分居惠安、三綱公分居安溪、四綸公分居同安。元朝時,移居同安金柄(俗名坑柄)的四綸公子裔滄海公,乃明哲之士,見胡兵入主中原,無意於仕途,以染布為業,命名其屋為染厝,後泛舟隱於浯江,從而金柄黃氏再分一脈於金門浯江(即西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安下
  • 地理位置:南安市石井鎮揚山行政村
  • 人口:1260人
  • 姓氏:黃
東安下
自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鄭克降清,短短的22年間,台灣的人口約增加了12萬至15萬,其中大部分是泉州籍的鄭成功子弟兵和泉州沿海居民。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威名和顯赫功業,對鄭成功的同鄉子弟們具有極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他們以一種無比信賴心理,相率從軍入台。隨戰事休歇,鄭成功立即推行“寓兵於農”的政策,一聲“軍屯”令下,“分派汛地屯墾”,3萬鄭氏泉漳子弟兵,浩浩蕩蕩地開進了40多處屯田區。
這些子弟兵中,就有不少來自石井鎮東安下(自然村名)的黃氏青壯男兒,他們為解漂泊他鄉的思鄉念親之苦,就把群聚開發的屯田區命名為東安里。如今,台灣的“東安里”一名已知的達6處,可謂絕無僅有:台灣宜蘭縣壯圍鄉東安里、台灣宜蘭縣羅東鎮東安里、台灣新竹縣關西鎮東安里、台灣台中縣東勢鎮東安里、台灣嘉義縣布袋鎮東安里、台灣台中縣大安鄉東安里,這些地方均是南安石井鎮東安下村的黃氏入墾的。
滄海公傳至雲谷公時,雲谷公舉孝廉,得署永春縣正堂。雲谷公生二子:長子安農、次子安樵。長安農傳有三子:長文儔、次文偉、三文俊。一派往桂林(今石井院前西部三西頭宮地),一派往崎洋(金門),一派往浯江故里。長文儔,號齋,入贅於南邑院前李家,卜居桂林,建家立業,生有二子:長武貞,別號逸齋,字元良;次十八叔。兄弟二人,克振家聲。逸齋公(名武貞)因念桂林地域狹小,沒有擴展餘地,故把所生三子分居三地:長子東山公(名熊,字公祥)移居東安下(今石井揚山村東安下,古名又稱星里),次子桂南公留居桂林,三子質齋公移居後井(今石井),成為三房鼎峙,各闢地建宗祠。
開基東安下一世祖東山公,生於明正統十五年(1450年),卒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他育有二子:長子名鉞,號石崖,次子棄庵。鉞公博通經史,童年入泮,連捷春闈。三世祖鴻盤公,系石崖公之子,他是個秀才(古時稱邑庠生),因乏嗣,立親支七伯公之長子為嗣。四世揚東公,以子貴,封廣東韶州府推官公,生有三子:長子名華瑞、次子名華秀、三子華甸。
五世祖華瑞與華秀倆兄弟,成為同榜舉人,華瑞任南京國子監學正,華秀任南京浙江道監察御史,皇帝賜匾“南國雙賢”,至今尚存於東安下的“黃氏家廟”中。因華秀曾不顧個人安危,犯顏勸諫,上奏表救了海瑞一命,海瑞感激不盡,親題一對聯,贈給黃華秀,其聯曰:“賜第雖雲重,華國文章尚憾司衡枕秘;諫君豈偶然,烏台氣節直斥當道權奸。”今書之於已有500多年歷史的祖祠中。縱觀“黃氏家廟”中的對聯,諸如“南京諫臣,東閣名賢,經世文章留鳳詔;祖孫科第,兄弟同榜,當時簪笏振家聲。”等10多幅聯文,均有歷史典故,不少是詠頌兩個賢昆仲的錚錚鐵骨和剛正不阿精神的。
凡是從泉州西街黃守恭繁衍出去的,其燈號均為“紫雲”。今從金門到海峽兩岸的東安里黃氏宗親,其昭穆是:“文武公國,自敦居敬;茂元世濟,士美克振;大展宏猷,繼承宗芳;詩禮傳輝,令諸維香;德馨敷布,嘉譽日彰;聲施澤潤,衍慶光昌。”南安市東安下祖地已傳至21世的“宗”字輩,尚存“展”字輩。
翻閱《東安黃氏大長房篤夫派下譜牒》,冊中有第十世的士育、士家二支派往台,居東都(即赤嵌城);第十一世士伍往台,克力(美泰公五子)歿於台,振芸(克掌次子)往台;第十三世的克珂、克琰兩兄弟往台等記載,但較零碎。
南安市東安下的黃氏鄉親與金門的宗親在抗戰前聯繫較頻繁,兩地黃氏鄉親曾越過海峽,做生意,各購所需,有的到金門買回耕牛,有的到大陸買陶瓷日用品。東安下現年84歲的黃宏拔之先父黃展則,在30年代曾到金門的私塾學校執教;年逾古稀的黃家國之叔父黃典撥到金門開了爿店號為“西佛國”的佛雕彩飾店。今年初,東安下的村民通過回同安金柄探親的金門鄉親,與隔絕半個多世紀的金門宗親接上聯繫。金門宗親打來電話,說寄去的信已收悉,表示將於近期派人到東安下探訪,並將參加今年12月舉行的“黃氏家廟”裝修落成慶典活動。黃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