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唐代,築壩,始形成集市。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名廣通鎮。
清朝末期,改名東壩鎮。
民國十七年(1928年),為高淳縣第六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稱第四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屬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安興區新化、義和2鄉,後復歸第四區。
1949年,分設東壩區和東壩鎮。
1957年,設東壩、鎮南2鄉。
1958年,東壩、鎮南2鄉合併建東壩人民公社。
1960年,拆部分大隊設立東壩農場(1970年改為青愉探肯凳山茶場)和傅家壇農場(1981年改稱林場)。
1962年,以東壩農場和東壩公社部分大隊為基礎成立青山人民公社。
1983年,改設拜踏為東壩鄉、青山鄉。
1988年,撤東壩鄉,置東壩鎮。
1990年,撤銷青山茶場、傅家壇林場,所轄各村分別劃歸東壩鎮和青山鄉。
1999年,撤銷連剃協青山鄉,併入東壩鎮。
2019年1月28日,撤銷東壩鎮,設立東壩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5年,撤銷定埠鎮(1999年下壩鄉並人定埠鎮),其轄新閘、銀杏河南、青桂、楓園5個村劃入東壩鎮。
2011年末,轄東壩社區1個居民委員會,東壩、沛橋、新中、紅松、傅家壇、東風、青山、和睦澗、遊子山、下壩、青楓、河南1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個居民小組、186個村民小組頌悼捉。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東壩街道轄7個社區、5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東壩社區銀墅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東壩街道地處茅山余脈、天目山余脈交接處,地勢為東部及西北部較高,中西部較低。地形分為丘陵、崗地、圩圍等。境內最高峰遊子山,海拔187.2米;最低點張沛橋位於沛橋村,海拔4米。
水文
東壩街道境內河道屬太湖流域,主要河道有胥河、湖西灌溉總渠、沛橋河、松溪河4條,總長度60.2千米,河網密度0.59千米/平方千米。境應潤地內最大河流為胥河,從沛橋村至下壩村流經境內沛達朵鑽橋村、東壩村、東風村、和睦澗村、河南村、下壩村,長30千米,流域面積105.3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東壩街道有耕地面積5.8萬畝,人均1.3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轄區戶籍總人口4464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35人,城鎮化率20%。戶籍總人口中,男性23012人,占51.55%;女性21631人,占48.45%。2011年,人口出生率4.96‰,人口死亡率4.44‰,人口自然增長率0.52‰。
截至2018年末,東壩街道戶籍人口為4557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東壩街道實現街道內生產總值22.2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51億元,第產業增加值4.43億元,第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0.4:69.7:19.9。財政總收入1.3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78億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04億元,增值稅0.35億元,企業所得稅0.23億元,個人所得稅0.29億元。人均財政收入302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805元。
截至2018年末,東壩街道有工業企業316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22個,有煮船漿項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6個。
農業
2011年,東壩街道農業總產值5.25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生產糧食3.68萬噸,人均824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茶葉、葡萄、食用菌、蔬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9萬頭,年末存欄2.35萬頭;羊飼養量0.92萬隻,年末存欄0.28萬隻;家禽飼養量107.61萬羽,上市家禽88.24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247噸,其中豬肉2709噸,羊肉112噸;禽蛋1835噸;畜牧業總產值1.0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0.6%。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累計造林5.32萬畝,林木覆蓋率33.99%。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55萬畝,產量1250噸,主要品種有葡萄。漁業以淡水魚類、蟹為主。2011年,漁業總產值0.5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9.9%。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152台。
工業
2011年,工業總產值71,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職工1.1萬人。
商貿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商業網點130個,職工2513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17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5.25億元。2011年,進出口總額各0.57億美元,主要產品有服裝、化工2類5個產品,銷往4個國家和地區。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2家銀行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6.3億元,人均儲蓄14113元,各項貸款餘額3.2億元。
電信業
2011年,東壩街道全年電信業務收入58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幼稚園9所,在園幼兒804人,專任教師55人;國小6所,在校生1597人,專任教師14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77人,專任教師9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東壩中學、東壩中心國小。其中,東壩中學1956年創辦,2000年高中停辦,2002年成為我縣農村第一所江蘇省示範國中。學校現有23個教學班,在校生1070人,專任教師80人,其中線教師本科學歷占教師總數的60%以上。2011年,教育經費達0.1179億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鎮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3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5戶,公共圖書室20個,藏書3.5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達150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衛生院3所;病床1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4張。專業衛生人員11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7人。2011年,醫療機構(衛生院以上)完成診療5.2萬人次,住院手術119台次,出院病人0.04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8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東壩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5戶,人數85人,月人均225.1元。城市醫療救助81人次,民政部門大病醫療救助147人次,共支出59.3萬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21人次,支出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28戶,人數1152人,支出210.5萬元,月人均152.3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0人支出67.3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8人,支出78.87萬元;農村醫療救助5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59人次,共支出59.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32人次,支出0.47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278人,參保率95%。
基礎設施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3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7個;固定電話用戶5000戶,行動電話用戶5000戶,寬頻接入用戶2700戶。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鎮區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座,主變壓器3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4739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17%,供電可靠率99.898%。
交通運輸
東壩街道境內有縣鎮級公路49條,總長125.4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22千米;橋樑10座,總長度850米,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2條。
歷史文化
東壩街道古稱銀林、銀樹、廣通。明洪武年間,在人工運河胥河上築廣通壩,因壩在高淳東南部,清時改名為東壩。
東壩街道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龍燈、小馬燈、大馬燈等,其中東壩大馬燈被文化部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風景名勝
東壩街道有古戲台、太平天國遺址、胥河等風景。
地方特產
東壩街道名優特農產品有葡萄、有機大米、綠茶、早園竹、食用菌。
所獲榮譽
2022年1月,南京市高淳區東壩街道黨工委入選江蘇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擬表彰對象。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東壩街道地處茅山余脈、天目山余脈交接處,地勢為東部及西北部較高,中西部較低。地形分為丘陵、崗地、圩圍等。境內最高峰遊子山,海拔187.2米;最低點張沛橋位於沛橋村,海拔4米。
水文
東壩街道境內河道屬太湖流域,主要河道有胥河、湖西灌溉總渠、沛橋河、松溪河4條,總長度60.2千米,河網密度0.59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河流為胥河,從沛橋村至下壩村流經境內沛橋村、東壩村、東風村、和睦澗村、河南村、下壩村,長30千米,流域面積105.3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東壩街道有耕地面積5.8萬畝,人均1.3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轄區戶籍總人口4464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35人,城鎮化率20%。戶籍總人口中,男性23012人,占51.55%;女性21631人,占48.45%。2011年,人口出生率4.96‰,人口死亡率4.44‰,人口自然增長率0.52‰。
截至2018年末,東壩街道戶籍人口為4557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東壩街道實現街道內生產總值22.2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51億元,第產業增加值4.43億元,第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0.4:69.7:19.9。財政總收入1.3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78億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04億元,增值稅0.35億元,企業所得稅0.23億元,個人所得稅0.29億元。人均財政收入302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805元。
截至2018年末,東壩街道有工業企業316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2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6個。
農業
2011年,東壩街道農業總產值5.25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生產糧食3.68萬噸,人均824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茶葉、葡萄、食用菌、蔬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9萬頭,年末存欄2.35萬頭;羊飼養量0.92萬隻,年末存欄0.28萬隻;家禽飼養量107.61萬羽,上市家禽88.24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247噸,其中豬肉2709噸,羊肉112噸;禽蛋1835噸;畜牧業總產值1.0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0.6%。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累計造林5.32萬畝,林木覆蓋率33.99%。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55萬畝,產量1250噸,主要品種有葡萄。漁業以淡水魚類、蟹為主。2011年,漁業總產值0.5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9.9%。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152台。
工業
2011年,工業總產值71,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職工1.1萬人。
商貿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商業網點130個,職工2513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17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5.25億元。2011年,進出口總額各0.57億美元,主要產品有服裝、化工2類5個產品,銷往4個國家和地區。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2家銀行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6.3億元,人均儲蓄14113元,各項貸款餘額3.2億元。
電信業
2011年,東壩街道全年電信業務收入58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幼稚園9所,在園幼兒804人,專任教師55人;國小6所,在校生1597人,專任教師14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77人,專任教師9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東壩中學、東壩中心國小。其中,東壩中學1956年創辦,2000年高中停辦,2002年成為我縣農村第一所江蘇省示範國中。學校現有23個教學班,在校生1070人,專任教師80人,其中線教師本科學歷占教師總數的60%以上。2011年,教育經費達0.1179億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鎮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3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5戶,公共圖書室20個,藏書3.5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達150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衛生院3所;病床1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4張。專業衛生人員11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7人。2011年,醫療機構(衛生院以上)完成診療5.2萬人次,住院手術119台次,出院病人0.04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8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東壩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5戶,人數85人,月人均225.1元。城市醫療救助81人次,民政部門大病醫療救助147人次,共支出59.3萬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21人次,支出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28戶,人數1152人,支出210.5萬元,月人均152.3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0人支出67.3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8人,支出78.87萬元;農村醫療救助5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59人次,共支出59.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32人次,支出0.47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278人,參保率95%。
基礎設施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3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7個;固定電話用戶5000戶,行動電話用戶5000戶,寬頻接入用戶2700戶。
截至2011年末,東壩街道有鎮區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座,主變壓器3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4739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17%,供電可靠率99.898%。
交通運輸
東壩街道境內有縣鎮級公路49條,總長125.4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22千米;橋樑10座,總長度850米,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2條。
歷史文化
東壩街道古稱銀林、銀樹、廣通。明洪武年間,在人工運河胥河上築廣通壩,因壩在高淳東南部,清時改名為東壩。
東壩街道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龍燈、小馬燈、大馬燈等,其中東壩大馬燈被文化部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風景名勝
東壩街道有古戲台、太平天國遺址、胥河等風景。
地方特產
東壩街道名優特農產品有葡萄、有機大米、綠茶、早園竹、食用菌。
所獲榮譽
2022年1月,南京市高淳區東壩街道黨工委入選江蘇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擬表彰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