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犀牛洞

東坡犀牛洞

東坡犀牛洞位於貴州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約1公里的山上。形成於200萬年以前。舊名伙牛洞,1975年修建地下提水站時,在洞內挖出牛骨化石,遂改今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坡犀牛洞
  • 形成於:200萬年以前
  • 舊名:伙牛洞
  • 位於:貴州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簡介,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及資源狀況,自然條件,資源狀況,歷史沿革,人口及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簡介

犀牛洞的形成期,約在200萬年前。洞長400多米,寬5—100米,蜿蜒曲折,結構奇特。有澄潭、層樓、別洞、宮殿。鐘乳石豐富多彩:有浩瀚無的雲海、威儀可畏的門衛、懷抱嬰兒的苗婦、形象逼真的獅子、白練倒懸的瀑布圖等,一幅幅自然畫卷,爭奇鬥勝,目不暇接。中心有個宏偉的圓形宮殿,可容千人。頂上的藻井飾滿理珞;中央矗立一根擎天柱,大可合圍,高達30餘米,上下筆直,分節均勻,每節有細緻的直線紋,酷似象牙雕刻;左側的巨幅石幔,自洞頂下垂,皺紋清晰,色調和諧,與戲台上使用的絲絨幕布無異。大殿後面,一個百米見方的穹窿,覆罩著。長70米、寬20米、深27米的碧水龍潭。岸邊石筍如林,半山寶塔在望。潭側一洞,陳列著石鑼石鼓,扣之發金屬聲,餘音迴蕩,經久不息。整個洞中一時八音齊奏,清脆悅耳,令人稱絕。
除了宮殿以下,洞內結構還有澄潭、層樓、別洞等。自洞頂垂下的鐘乳石,多彩多姿,形狀持奇特,有浩翰無垠的雲海,有威儀可畏的門衛,有白練倒懸的瀑布圖等,好像一幅產幅美麗的大自然圖畫,令人目不暇接。矗立洞底的石筍,密集成林,也是奇形怪狀,遊人可隨自己的想像給予種種古怪有趣的名字。
東坡犀牛洞

地理位置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地處貴州中丘原西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5°35′10″——106°0′50″,北緯25°25′19″——26°10′32″。縣域東接安順市、紫雲自治縣,南瀕貞豐縣、望謨縣,西鄰關嶺自治縣,北連六枝特區、普定縣。全縣總面積1709.42平方千米,南北最長83公里,東西最寬為34公里。縣政府所在地城關鎮距省會貴陽市122公里,距安順市27公里。

自然條件及資源狀況

自然條件

鎮寧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坡度變化較大。縣境東北部的茅草坡山主峰為全縣最高點,海拔1678米,南端良田鄉北盤江出縣界處為最低點,海拔356米,相對高差1322米。鎮寧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山地面積1098平方千米,丘陵面積157.8平方千米,分別占全縣總面積的63.91%和9.19%。岩溶地貌分布廣,占全縣總面積60%以上,是貴州省岩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
鎮寧自治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跨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及南溫帶等多個氣候帶,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濕暖共節等特點。地域性溫差較大,自北而南,氣候隨海拔降低而升高,降水量則相反。全年平均氣溫16.2℃,最冷月(元月)平均氣溫6.5℃,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7℃,年無霜期長達297-345天,年日照時數為114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277毫米。全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氣候宜人。

資源狀況

境內水能、礦產、旅遊、低熱河谷資源豐富。
東坡犀牛洞
縣域水能資源極為豐富,境內共有河流31條,分屬打幫河、清水河,總長580.82公里,總落差為525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44萬千瓦。
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豐富。其中銻礦50萬噸,鋅汞礦4.4萬噸,重晶石3303萬噸,大理石1萬立方米,煤炭儲量42.02億噸。重晶石礦品位高、埋藏淺,開採條件較好,具有很大的開採價值。另外,石灰石、砂礦及石板材遍及全縣60%以上的地區。目前重晶石礦已得到大規模開採,成為紅星公司的原料基地。
旅遊資源豐富,亞洲第一大瀑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黃果樹瀑布在縣域範圍,距城關鎮僅15公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龍宮距縣城22公里。境內喀斯特地貌特徵明顯,多溶洞地下河瀑布、泉水,堪稱喀斯特王國。城關鎮域範圍內的犀牛洞、雙明洞久負盛名。扁擔山鄉的夜郎洞景區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在洞內完善了燈光、步行游道、遊船等設施,在洞口外築壩形成一個上萬平方米的湖泊,建成有水上賓館、夜郎別墅、環湖廊亭等,已正式對外開放,夜郎洞景區的成功開發,是鎮寧實施“旅遊興 縣”發展戰略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所取得的一項成果。隨著王二河水庫建成,將使黃果樹景區與龍宮景區的水路聯繫成為可能,庫區範圍也將被開發為旅遊度假區。南部打幫河流域的原始森林和孟獲屯、孔明塘等遺蹟也具有開發價值。鎮寧自治縣是多民族聚居縣,其中布依族和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0%以上。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風俗習慣、民族歌舞、服飾及手工藝品等構成了該縣多姿多彩的民俗旅遊資源。
縣域南片區海拔350---800米,以亞熱帶氣候為主,屬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17.4---19.7 ℃,≧10℃始於2月23日---3月13日,終日12月7日---1月12日,初終間270—324天,積溫5443.4—6755.2℃。年日照時數937.3---1246.5小時,日照百分率22---28﹪。輻射能每平方厘米77.79---86.65千卡。年降雨量1025.6---1193.3毫米,下半年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2.9﹪,水熱同季。綜合氣候條件適於發展早熟蔬菜、亞熱帶經濟作物和多種林草。

歷史沿革

縣城歷史悠久,古為夜郎國領地。始得名於元代,其後歷經多次變革。民國2年(1913年)改鎮寧州為鎮寧縣。1949年11月21日鎮寧解放,29日成立縣人民政府,隸屬於安順專署。1956年劃入黔南自治州管轄。1958年關嶺、鎮寧兩縣合併為鎮寧縣,復歸安順行署管轄。1961年兩縣分開復置。1963年9月11日,成立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人口及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全縣共轄15個鄉(鎮),總人口35萬餘人。2005年,全縣生產總值(GDP)為112504萬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760萬元,同比增長8.3%;第二產業增加值38752萬元,同比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46992萬元,同比增長17.3%。人均GDP3195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