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坑村(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老坑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坑村,位於坑梓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井水龍村、盤古石村、西坑村、松子坑村及秀新社區城內村、城外村。地處深圳東北部低山丘陵地帶。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最初由屋場嚇、水圍、和利、荔果園、新屋5個小自然村組合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老坑社區
  • 地理位置:坑梓街道西南部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東坑有水圍與塘和兩個生產隊;1959年,水圍與塘和兩個生產隊合併,稱東坑生產隊;1959年,東坑獨立成村,因與西坑隔龍淡河相望而取名東坑村。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老坑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姓。明末,黃姓先祖從嘉應州興寧(今廣東梅州)遷移至惠州府歸善縣白馬碗窯,再從白馬碗窯遷居坪山高寨子,後又遷到坪山江邊村;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從坪山江邊村遷移至坑梓;清乾隆年間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233人,其中男性106人,女性127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2歲(女)。非戶籍外來人口2300多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8人、澳門同胞2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4人,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2004年實行村改居,東坑村設為東坑居民小組,村民成為城市居民。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
水圍路、荔果園路經過該村。1971年通電,1990年通自來水、通電話,1991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7年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籃球場、室外健身路徑。
該村黃氏族人參與了2014年《深圳坑梓黃氏族譜》的纂修。
該村現存3座客家民居,均已破敗。
荔園大圍,為黃瑞釗後人所創,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龍排世居,建於清同治年間,地處東坑高壓走廊地帶,坐南朝北,為三進建築,現存部分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屋主的直系後人已全部移居美國等地。現破損嚴重,無人居住。
五區學校,建於民國時期,坐東朝西,面寬15米,進深11米,建築占地面積165平方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私熟學堂;在抗戰期間,曾作為東江縱隊的聯絡點;1953年改為學校,共有3間教室,當時在校學生150餘人、教職工4人,主要教授語文和珠算;1959年停辦,改為飯堂;2012年,坪山新區將其列為不可移動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