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回轅

東回轅dōng huí yuán東回轅村現為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侯堡鎮轄下的一個行政村。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脈西麓邊緣。地處上黨盆地長治平原區與襄垣平原區中間中封里盆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回轅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長治市
  • 讀音:dōng huí yuán
概況,村名由來,古今同輝,

概況

三域相交,一鄉之土
東回轅村是被潞城市、長治市郊區環包的一塊襄垣屬地。本村西北為潞城市的西申莊村,東北有潞城市的北村,東面的中村和東南面的南村,均為長治市郊區屬地。這片地帶因四周丘陵,中間低平。人們俗稱五村圪道。這裡不僅有地理位置的取名,而月有歷史背景的賜名。約在西漢武帝時期,東回轅村所在的這塊小盆地周邊各村被王室當作封地封賞給地方官吏和退役軍官,並賜名為封仁村,相鄰的北村、中村、南村分別叫北封仁村、中封仁村、南封仁村。唐代實行都里制時,里所設在中封仁村,故名中封里。因民間習慣使用村名簡稱,時間一長,南、北中村的叫法取代了皇室所賜村名。清代簡稱村名得到官方採用,但中封里的區域概念一直流傳至今,故東回轅村與潞城市的西申莊村、北村、長治市郊區的中村、南村合稱為中封盆地。與奇山怪嶺相比,盆地區域地貌別有一番韻味,十里之內,太行、太岳山系余脈交匯,一座座連貫圓潤的山丘均衡對應,象大地母親膨隆飽滿的乳房滋養了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封里的人們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村名由來

二、取名回轅,一名永世
同在中封里,東回轅村村名卻別有傳奇。相傳春秋時期,中國共有大小諸侯國一百四十多個,晉國(今山西省)的周邊以衛國、 齊國、魯國、陳國、曹國、宋國、楚國、蔡國而主。那時,強國欺弱國,大國吞小國,戰爭常有,內亂不斷。晉國的統治到春秋後期出現了危機,並最終分裂成韓、趙、魏幾個獨立的諸侯國家,史稱“三家分晉”。公元前513年(魯昭公二十九年),時年冬天,晉鑄刑鼎。孔子曰:“晉其之乎,失其廢矣”。在諸侯割據的那時,國逢亂,人遭難,統治欲欲動搖,奴隸頻頻煎熬。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毅然帶著他的弟子周遊列國。公元前497年(魯定公十三年)春,齊國送八十名美女至魯國,季恆子接受了女樂,召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與季氏出現不和,孔子離開魯國到了衛國。十月,孔子受饞言之害,離開衛國前往陳國。路徑匡地被困。後返衛欲望入晉。當孔子與弟子一行從衛國的小寒山(今長治市郊區中村)向西三里處(今東回轅村西與西回轅村交界處)得知前途有戰,不利繼續前行,就令弟子們調轉馬頭,回轅掉頭而返,人們為紀念這位聖人,故將孔子在此地回轅的村莊,取名為回轅村。因地理環境位置的區別,在丘陵之上的村叫上回轅村(今西回轅村)在丘陵之下的村叫下回轅村(今東回轅村)。解放後,隨著新社會管理體制的建立,村名有所改變,上回轅村更名為西回轅村,下回轅村更名為東回轅村。但“回轅”這個有著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的名稱一直延用至今。遺憾的是,孔子因此處戰亂而終生未入晉。(晉國為今山西晉南一帶,國都在今翼城縣)

古今同輝

三、古今同輝,一脈相承
由襄垣的東回轅村與長治市郊區的中村、南村和潞城市的北村、西申莊村一脈相承,世代同居,盛世同輝的盆地(五村圪道)是有著西漢武帝時皇室賜封的中封里,聖人孔子周遊列國回轅的紀念聖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特務連駐紮的革命勝地;是建國以來到改革開放中封里的人民與天斗、與地斗、與災害瘟神斗,求生存、求發展,不甘落後,拓展前景的盛地。歷年來在“河南鄉”(泛指濁漳河以南的區域)流傳著“有福沒福,中封里圪撲”的順口流,這不光讚揚了這裡地靈人傑,民性淳厚,勤勞智慧,繁榮昌盛,吸引仁人志士,也反映了這裡是姑娘們找婆家的嚮往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