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和店鎮

東和店鎮

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東和店鎮,位於平輿縣境東北部,為豫、皖兩省,駐馬店、周口、阜陽三市的邊緣結合處。106國道與駐馬店至阜陽公路交叉穿境而過,南距新陽高速30公里,西距大廣高速14公里,交通極為便利。東界安微省的毛明、關廟、廟岔三鎮,南接楊埠鎮,西鄰高楊店鄉,北連項城市賈嶺鎮。鎮政府駐東和店集,距縣城28公里。平輿縣第二人民醫院就在東和店鎮上,醫療設施齊全。2016年本鎮被平輿縣納入 《平輿縣東和店鎮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本鎮創建有百度貼吧,《東和店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和店鎮
  • 別名:和店集
  • 所屬地區: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
  • 下轄地區:董莊村委、寧莊村委、大石村委等
  • 政府駐地:東和店鎮政府
  • 電話區號:0396
  • 郵政區碼:463414
  • 面積:83.6平方公里
  • 人口:6.05萬人
  • 方言:中原官話(漯項片)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火車站:駐馬店火車站,阜陽火車站
  • 車牌代碼:豫Q
  • 榮譽:省級特色產業鄉鎮,白芝麻產地
  • 知名人物:熊抖威、劉蘭芳、吳亞鵬、李明傑
  • 小吃:煎包,肉盒子,小籠包,燒餅
  • 小吃:胡辣湯,雞蛋湯,麻辣燙
城鎮簡介,特色經濟,鄉鎮企業,社會發展,消費方式改變,

城鎮簡介

清嘉慶初年名曰新興集,為項城分縣,清末民國屬項城。1949年屬汝南一區,1951年10月為平輿縣五區,1962年成立和店人民公社,1982年更名為東和店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東和店鄉,1993年改為東和店鎮,轄東和店、大石、小吳、高莊、董莊、寧莊、張趙、木香店、邢崗、前樓、李廟、李孟等12個村民委員會,77個自然村,93個村民小組,11214戶,61036人,其中回族1372人,占總人口的2%,全鎮總面積8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2萬畝。鎮黨委設基層黨支部24個,其中農村黨支部12個,黨員1054名,其中農民黨員878名。
地勢中部稍高,東部、西部稍底。大黃港在鎮境西部,流經小吳、李孟、李廟、邢崗4個村委,由北向南入楊埠鎮,流程7.5公里;流安河沿鎮境東部邊緣向東南流入泉河,流經大石、董莊、寧莊3個村委,流程8.65公里;丁河流經中部的李廟、前樓、董莊、寧莊4個村委,由西向東流入臨泉縣境;楊河在鎮境南部,流經邢崗、木香店兩個村委,由西向東入臨泉縣境。

特色經濟

種植業結構調整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主要品種小麥芝麻玉米大豆、瓜菜、中藥材、小雜果、速生楊等。東和店已成為小麥種植、白芝麻良種繁育基地。  畜牧養殖成為農村收入的重要來源。全鎮已建成規模養殖企業26家,走公司加農戶的路子,帶動廣大農戶,促進了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東和店鎮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形成了以皮革、瀝清防潮為支柱,建築、麵粉、塑膠、機械、手工藝品加工等產業並舉的產業格局。豫東南最大的皮毛市場—中原皮都,日成交各類皮張1萬張,“槐皮”“廟皮”譽滿全國。兩個占地300餘畝的皮革生產工業區,是華中地區最大的牛、蘭濕皮生產基地,年產值突破2億元,產品暢銷港澳及歐美地區。瀝清防潮、室內粉刷為主的民營經濟年吸納農村剩餘勞力近萬名,遍布全國各大中城市,僅此一項全鎮人均純收入增加200多元。

社會發展

科技、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現有2所初級中學,14所村級國小,3所幼稚園。廣播及有線電視實現村村通,鎮醫院——平輿縣第二人民醫院系省乙級甲等醫院。2003年被評為市級科技十強鄉鎮。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水、電、路、訊及市場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各項管理同步跟進。街道建築實行“五統一”突出地方特色,鎮區達到了暢、亮、綠、美、淨。建有日雜百貨,成衣布匹、水果蔬菜、農貿農資、建築建材、牲畜交易、皮毛交易、清真飲食八大專業市場,商貿活躍,商賈雲集,成為豫皖兩省交界處的區域性貿易中心。

消費方式改變

近日,筆者在河南省平輿縣東和店鎮的農家書屋走訪時發現,廣大農村讀者對農家書屋裡有關農村建築風格、流行時裝、健康消費方面的書刊青睞有加。他們通過在書屋裡閱讀這方面的讀物,正逐步接受著新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同時改變著已有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
各種新型消費觀念和方式在農村悄然興起,農家書屋起到了很大作用,並在無形中推動了農村住房消費結構發生變化,使農民消費觀念更趨於合理,生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高。
住房消費高標準。眼下,農民的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在住房面積加大,建房資金投入增加的同時,農民的居住環境和衛生設施也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使用暖氣、液化氣、沼氣的家庭逐年增多,新建住房不僅設施齊全,而且舒適潔淨,布置優雅美觀。
衣著消費注重品味和個性。男女老少的穿著更注重服裝質地、款式和色彩的搭配,單調劃一的服裝被新穎美觀的時裝替代,服裝個性化成為村民們的一種追求,成衣化傾向也成為服裝消費的主流。農民服裝消費求新、求美的心理日趨增強,一季多衣、款式多樣成為普遍現象。
健康消費意識提高。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廣,農村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實現全覆蓋,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和完善,雖然醫療保健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變化不大,但農民在醫療、保健等健康消費方面的支出還是較前些年有所增加。
這是筆者在農家書屋走訪時感受到的“三變化“。透過這些消費方面的變化,折射出農民收入得到了切實增加,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
農家書屋不僅改變著農民的消費觀念,也“見證”著農村面貌發生的深刻變化。
近年來,全鎮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四個重在”實踐要領,團結拼搏,務實苦幹,全鎮經濟社會呈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態勢。該鎮2003年被確定為全省115個重點鎮之一、“全國小城鎮經濟綜合示範項目鎮”和“河南省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2006年至2011年連續六年被市、縣委命名為“創業杯、平安杯、公僕杯”先進鄉鎮。2006至2011連續六年被市、縣委評為“信訪穩定工作先進鄉鎮”、“財政收入工作先進鄉鎮”,2009年6月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全省五個好鄉鎮黨委”,2010年被評為“全市農業工作先進鄉鎮”。2011年鎮黨委書記劉銀業被省委評為“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2011年7月鎮黨委被市委組織部評為“全市五好鄉鎮黨委,2012年7月鎮黨委被市委評為“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