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秦漢間重農抑商的理論與政策》是雷海宗 林同濟所著作品,出自於《雷海宗 林同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東周秦漢間重農抑商的理論與政策
- 作者:雷海宗 林同濟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雷海宗 林同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收錄,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殷商西周的封建時代,商業的情形無考。在封建時代,農業為社會的基礎,當時的商業,範圍一定甚狹,勢力一定甚微,除西周晚期由封建將轉到列國的時候,商業或已開始抬頭外,在大部的商周時期,商業是不成問題的。進入春秋,商業逐漸發達。到戰國時代,商業才有獨當一面的地位。秦漢大一統,商業雖盛,但國家的政策與社會的心理都已對商業不利。秦始皇統一天下,似乎就已開始推行重農抑商政策,自此在人心中造成商業為末業的觀念。這種觀念一直維持了二千年,近世與歐美接觸日繁,輕商的傳統才發生動搖。春秋戰國秦漢間的商業理論與商業政策,是經濟方針與社會心理上的一件大事,史料雖然不多,現有的史料已足使我們看出一種發展的道理。【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收錄
本卷按發表時間順序對“戰國策派”主要代表人物雷海宗、林同濟的論著進行精選,對他們從各自專業出發撰寫的時評、政論和國際形勢評判文章進行收集並刊布,有些是1949年後首次公開發表。既有對中國歷史積澱、文化特性、官僚群體、政治文化的深刻分析,也有對西方文化的介紹與引入。他們以“文化形態史觀”為理論依據,認定當時世界處於類似先秦中國的“戰國”時代,認為中國文化並不會滅絕,反而有第二期和第三期的繁榮;他們對二戰後世界格局的形成與演變做出了令人驚嘆的預判。本卷所選文章,對於全面認識“戰國策派”代表人物的思想特質與深度,理解近代中國轉型年代知識群體思想意識中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等思潮複雜糾纏的特性,對於持續推進“戰國策派”思潮的研究和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雷海宗(1902-1962),字伯倫,河北永清人。1919年入清華學校高等科,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1927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7年回國後歷任中央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校歷史學系教授。編著有《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文化形態史觀》、《中國通史選讀》等,與人共同主編《戰國策》雜誌,在《大公報》開闢“戰國副刊”,是“戰國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50-1951年間接受勞動改造。1952年,調入南開大學歷史學系任教,編有《世界上古史講義》等。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2年12月在天津病逝。林同濟(1906-1980),筆名耕青、獨及、望滄等,福建福州人。1922年入清華學校高等科,1926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留學,1934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比較政治學博士學位。1934年回國後歷任南開大學、雲南大學、復旦大學教授。編著有《時代之波》、《文化形態史觀》等,與人共同主編《戰國策》雜誌,在《大公報》開闢“戰國副刊”,是“戰國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48年後歷任復旦大學政治學系、外文系教授,主要從事莎士比亞戲劇研究。1980年11月在美國加州講學時病逝。編者簡介江沛,男,歷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曾任日本愛知大學、廣島大學和台灣東華大學客座教授,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主要從事民國史、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著有《戰國策派思潮研究》、《國民黨結構史論》(下冊)、《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毀滅的種子——國民政府時期意識形態管理研究》、《民國史紀事本末》(第3卷)等。劉忠良,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生(2012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