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品為東周(戰國早期)文物。邊長6.9厘米,高4.8厘米,厚0.8厘米。這件玉半琮器表拋光精良,透雕的動物形狀精巧可愛。此類器型在中國考古發掘中是第一次發現,可能是葬玉的一種,出土於曾侯乙墓內棺,放置在曾侯乙的背部。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周玉半琮
- 出土地點:湖北省隨州市
- 館藏地點:湖北省武漢市東湖路156號
- 所屬年代:周
- 所屬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
- 所屬地區:湖北武漢
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東周(戰國早期)文物。邊長6.9厘米,高4.8厘米,厚0.8厘米。玉器。出土時間:1978年,出土地點: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玉琮始見於良渚文化遺址,內圓外方,是可以溝通天地的法器。這件玉半琮出土於內棺,放置在曾侯乙的背部,雖然只做了半件,但是器表拋光精良,透雕的動物形狀精巧可愛。此類器型在中國考古發掘中是第一次發現,可能是葬玉的一種。
曾侯乙墓——戰國早期的禮樂文明1978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隨州市發掘了擂鼓墩1號墓。這是一座戰國早期大墓,墓主人是一位名叫“乙”的曾國國君,爵位為侯爵,下葬年代不早於公元前433年。墓中文物共出現了208處刻有“曾侯乙”字樣的銘文,因此習慣上稱墓主人為曾侯乙,而這座墓葬墓也更常被稱為曾侯乙墓。這座深埋地下2400多年的寶庫分為西、北、中、東4個槨室,呈不規則多邊型,總面積達220平方米,共出土了15000多件文物,其中,由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編鐘、編磬、琴、瑟、排簫、篪等組成的交響樂團,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藝術博物館和音樂廳。許多未必聲名顯赫的玉器、漆器,也以精湛的工藝和奇特的外形令人嘆為觀止。作為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曾侯乙墓為我們完整再現了古代貴族禮樂制度中的鐘鳴鼎食以及先秦時期的生活場景,也改變了人們對先秦時期中國南方文化的認識,在世界音樂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今天,這些珍貴的文物被陳列在湖北省博物館最重要的展廳當中,在這裡我們可以想像古人在短暫的生命中追求靈魂的永恆,以精湛的藝術表達對神明的敬畏,熱愛生活,追求美好,充滿浪漫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