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曾侯乙銅尊盤

東周曾侯乙銅尊盤

此展品為東周(戰國早期)文物。尊高30.1厘米,重9公斤;盤高23.5厘米,重19.2公斤。這套酒器由銅尊、銅盤組成,銅尊裝酒,銅盤盛冰,可以起到冰鎮的作用。尊口、尊頸裝飾、盤口和摳手均採用失蠟法鑄造,做成鏤空紋飾,全器工藝繁複,設計精巧,是戰國時代青銅工藝的巔峰之作。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周曾侯乙銅尊盤
  • 出土地點: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 館藏地點:湖北省武漢市東湖路156號
  • 所屬年代:周
  • 所屬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
  • 所屬地區:湖北武漢
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東周(戰國早期)文物。尊高30.1厘米,重9公斤;盤高23.5厘米,重19.2公斤。出土時間:1978年,出土地點: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1號墓。
這套酒器由本體、各部附屬檔案和鏤空附飾3部分組成。銅盤內立有1件銅尊,銅尊裝酒,銅盤盛冰,就可以起到冰鎮的作用。尊口、盤口和銅盤上的4個摳手做成細密繁複、玲瓏剔透的鏤空紋飾,尊的頸部有4條圓雕的龍形裝飾,它們頭部向外,口吐長舌,身體也是由鏤空紋飾組成,這些圓潤靈動的紋飾使尊盤成為一套造型端莊、紋飾精巧的藝術珍品。“虺”(huǐ)是古代漢族傳說中的一種龍,生活在水中,它們在尊盤上形成華麗的鏤空蟠虺紋。這些虺是採用失蠟法熔模鑄造。失蠟法是青銅冶鑄史上的重大發明,現代稱之為熔模鑄造。它的原理是在蠟做的模型之外澆淋耐火材料(如泥漿),待乾透形成鑄范後,通過高溫煅燒使蠟融化流出,整件鑄件模型變成一個空殼,再向內澆注銅液。銅液冷卻後將泥范脫落,形成鑄件,再焊接到本體上。整個尊體使用了34個部件,通過56處鑄焊連成一體,銅盤使用了38個部件,經由44處鑄焊連成一體,鑄造、組合工藝都極其繁複,造型、裝飾、設計十分精巧,是戰國時代青銅工藝的巔峰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