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古城村(河北石家莊市長安區下轄村)

東古城村(河北石家莊市長安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古城遺城位於一四九團東阜城鎮以西3公里處。此城建於同治三年(1864年)左右,為當時的五堡之一。城為正方形,長寬各約300米,城牆為土築,底寬約2米,殘高1.5米以上,四周有寬6米,深2米的護城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古城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北石家莊
  • 電話區號:0311
  • 郵政區碼:050031
  • 地理位置:石家莊市區東北部
簡介,古城歷史,古城的歷史名人,

簡介

這是古代趙國繁華東桓城遺留下來的。東古城就這樣聯繫著歷史的兩頭,歷史留下的文化遺蹟,昭示著省城曾經擁有過的輝煌與燦爛。
東古城村

古城歷史

始建
戰國城邑曾作漢代國都。
今日東古城村,曾是歷史上顯赫一方的東垣——真定古城的所在地。
“整個東古城村就建在東垣古城的上邊。”熟悉村史的付雨來先生介紹說,東垣古城的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戰國時是中山國的重要城邑,後被趙國奪去;秦時設東垣縣;公元前196年,劉邦親率大軍攻拔平息了叛亂,更東垣為真定,取“真正平定”之義;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在此建立真定國,地轄四縣;東漢建武十三年,廢真定王國為侯國,改屬常州郡。東晉末北魏初,常山郡移至安樂壘(今正定)。至此,東垣就失去其政治、經濟、都會的地位,歷史的熱度逐漸冷卻。
2004年,考古部門經挖掘證明:東垣古城西起東古城村西部,東至北高營村南,南到桃園村北,北至石太高速路南、東古城村北。整個城市呈不規則長方形。城址內外地表散落大量陶片,而在鑽探過程中也經常有各時期的陶片、瓦片及瓦當、鋪地磚、柱礎石等遺物出土,大多為漢代遺物。
而據東古城村石碑村志記載,東古城村在唐初,郡、縣移至現正定城後,這裡仍稱常山城,一直延續到唐末,以後漸漸演變為古城村。清雍正年間改成東古城。村裡的老人感嘆地說,在此走過的人,俯下身子,就能摸到有兩千年歷史的陶片。
成長
東垣——真定——常山,東古城作為郡、國、縣之治所,前後達千年之久。赫赫王城,今日雖剩下遺址,但王城的顯赫終在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漢初郡縣制和封國制並行。武帝時此地為真定國都。”付雨來說,秦漢是東垣城歷史上最顯赫的階段。既曾是郡治,又曾是國都,還有名人的點綴。史載,東晉末、北魏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常山郡城,“北望安樂壘,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東垣,後來的真定,在這場大遷徙中衰落下來,把繁華讓位給了滹沱河對岸的安樂壘,成就了今天正定城的輝煌。
不過歷史上就曾有起有落的東古城,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終究迎來了再度輝煌。村民李先生回憶,利用背靠滹沱河的獨特優勢,上世紀七十年代這裡就已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在滹沱河的河灘上,開發出遠近聞名的以蘋果為主的果園,此外還有桃園、梨園。以後,東古城村又在滹沱河邊建起化工廠,同時,編織、食品、明膠、紙箱、石材、洗滌、五金家電、電器節能等產業漸漸興起。
“當時更被稱為河北農業大寨,為此老書記陳福慶還參加了全國第二次農業學大寨會議。”當年為接待外國人進村參觀學習,東古城村於1975年修的一條柏油馬路,這也是石家莊市市郊第一條柏油馬路,這也就是現在的志誠街。
然而,隨著滹沱河的改造和汊河綠化,東古城村已經看不到蘋果樹了,位於滹沱河岸的村辦企業因沒有自己特色而停產。現在村北的石材廠可以算是東古城村的支柱產業,曾發起建立第一家石材廠的付雨來感慨地說,1989年,這裡還只是一家石材廠,現在已經變成了河北省最大的石材市場,隨處可見一家家石材店鋪,這個占地250畝的石材市場,聚集了各地石材商人到此。
而今天的東古城人最大的願望則是直達正定的體育大街早日能從村里經過。“有了這條路,村子的發展將會併入快車軌道。”有老村民感慨地說,儘管東古城村在二環外不足一公里,但由於沒有通暢的大路,東古城村的村貌和其地理位置不甚相符。村民們都期待著,一條主幹道的延伸,可以更順捷地讓人們進出石家莊城區的北大門,可以帶動東古城一帶的發展。
作用
歷史的足跡漸行漸遠,但東垣古城卻為年輕的石家莊染上了一層滄桑底色。有文史專家感慨:東垣古城是石家莊城市文化的根,也是正定歷史文化名城文化的根。“如果要我說我們發掘和研究這座古城遺址最大的意義,那就是這座古城是咱石家莊建城的源頭。”世人皆知,石家莊是緣於京漢、正太兩條鐵路而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而東垣古城的發現將石家莊市的建城歷史上溯到2400多年前。也就是說,石家莊市是歷史上的東垣———真定———正定的繼續發展和現代新區。
發展
隨著“三年大變樣”的風生水起,大規模拆遷改造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東古城村也將隨著整個城市一起面臨著一次變革。對於未來的生活,村里人已是十分期待。
“真害怕隨著城市的發展,古城漸漸就沒有了。原來村里隨處可見秦磚漢瓦,但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了!”付雨來感嘆著,2005年,東垣故城遺址,目前除了當地村子有些地名容易讓人聯想起古城外,地表上已看不到古城牆等遺蹟了,如果不加大保護力度,也許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那些秦磚漢瓦會被當作建築垃圾而清理掉,兩千多年前的古城將沉睡於嶄新建築的底下。
雖然在長安區的城中村改造規劃中,東古城並不是今年的改造範圍,但根據石家莊市的統一規劃,在不久的將來體育大街馬上就要修通,大街會穿村而過,然後與建華大街在外環路合攏,這條路將把東垣古城遺址一切為二。“這次體育大街北沿線勘察時,考慮到24號墓,特意將公路向東移了50米,也應算是為古代遺蹟讓路了吧。”李先生說,為了保護東垣古城的文物古蹟,設計中的體育大街沒有修建排水管道,“作為古城的東古城村,眾多的文物古蹟影響經濟開發是必然的,但是如果真的能將24號古墓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加上東垣古城遺址公園的修建,定會給村裡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如今省會文物保護部門和規劃部門已經認識到東古城村的歷史文化價值,結合滹沱河沿岸開發和城市規劃,正準備集中打造東垣古城到正定名城的文化景觀帶,文化帶上將重現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和事件:劉秀真定聯姻、北魏道武帝征服安樂壘、馬可波羅途經真定……
一轉眼,東古城的發展似乎還是定格在它的悠悠歷史中。

古城的歷史名人

趙佗(?———公元前137年),真定(今石家莊市東古城)人。公元前204年,創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帝”。他重視傳入中原漢文化和先進生產技術,並融合越地社會,使嶺南生產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創下歷史偉業,成為一代偉人。趙佗一共治理嶺南81年,其間由於他一直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並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趙雲,字子龍(?──公元229年),常山真定(今石家莊市東古城村)人,三國時期蜀國的著名戰將,在他50年戎馬生涯中,身經百戰,屢建奇功,號稱常勝將軍,曾做過牙門將軍、翊軍將軍、征南將軍、中護軍、鎮東將軍、鎮軍將軍,爵至永昌亭侯,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並稱蜀國五虎上將。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病故,終年70餘歲,追謚為順平侯。
李杲,字名之(公元1180—1251年),因祖居東垣故城(今石家莊市東古城),號稱東垣。他醫術高明,與金代醫學家劉完素、張從政和元代醫學家朱震亨並稱“金元四大家”。一生治癒許多危重病人,藥到病除,人稱“神醫”。他撰寫了《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用藥法象》、《脈訣指掌病式圖說》、《醫學發明》等不朽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