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東南大學醫學院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南京,地處高校群集的市中心,秀麗的玄武湖畔,校園風景優美,環境清幽,處鬧市而不喧囂。醫學院前身為創建於1935年的中央大學醫學院,其後歷經了南京大學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軍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學院、第五軍醫大學、第六軍醫學校、南京鐵道醫學院等重要時期,校址一直在丁家橋87號。風雨滄桑,幾經變遷。今天,學院作為中央直管、國家“985”工程(我國政府重點支持國內部分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醫學院,遵循醫學和生命科學培養規律,堅定不移地走精英教育之路,以一流的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條件,多層次、國際化的學習環境,致力於培養具有紮實基礎和人文情懷、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創新型醫學與生命科學專業人才。
歷史沿革
1935年 國立中央大學在南京重建醫學院
1937年 抗日戰爭爆發,隨大學遷往成都華西壩
1946年11月 抗戰勝利,隨大學遷回南京
1949年5月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醫學院
1950年10月 新中國成立,更名為南京大學醫學院
1952年1月醫學院正式獨立,更名為華東軍區醫學院
1952年3月更名為第三軍醫學院
1953年3月 更名為第五軍醫大學
1954年 隨第五軍醫大學遷往西安,成為今日第四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主要前身,留下的部分專家教授及老師與三所軍隊醫科學校共同組建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醫學校
1958年 更名為南京鐵道醫學院
2000年4月 合併至東南大學
2009年12月基礎醫學院和臨床醫學院合併成為東南大學醫學院
人才培養
在7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院培養了數萬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及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一批聲名卓著的醫學名家和教育大家如潘銘紫、鄭集、蔡翹、戚壽南、康錫榮、郭紹周、姜泗長、陰毓璋、張致一、王世真、丁光生、王士雯、張滌生、牟善初、賀林、楊煥明等都在這裡工作或學習過,他們為祖國的醫學與生命科學教育以及醫藥衛生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賀林和楊煥明是學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培養的畢業生。如今,學院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人,其中本科生1300人,碩士生500人,博士生170人,留學生330人。專、兼職教師400多人,70%具有高級職稱;博士生導師49人,碩士生導師157人,另有兼職導師近百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名;國家“973”首席科學家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江蘇省“333”工程和“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和優秀骨幹教師20多人,國家、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多名;20多人次擔任中華醫學會各專業學會主委、副主委和委員等,有20多人次分別擔任全國及省部級醫學雜誌的主編、副主編及編委等職務,並有國內外著名學者40多人受聘為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
學術研究
學院現設有生物工程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遺傳學與發育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理學與藥理學等基礎醫學系;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護理學、醫學檢驗學、醫學影像學、神經精神病學,腫瘤學、重症醫學等臨床醫學系;數十個教研室;擁有14個醫學科學研究所,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近年來,學院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取得豐碩成果。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醫學技術一級學科入選江蘇省優勢學科,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為江蘇省十二五規劃重點學科。學院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臨床醫學、生物學),二級學科博士點18個(內科學、外科學、免疫學等),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學、護理學),博士後流動站2個(臨床醫學、生物學),“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設崗學科1個(遺傳學),江蘇省優勢學科1個(醫學技術),江蘇省重點學科2個(臨床醫學、遺傳學),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江蘇省高校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實驗室、江蘇省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醫學重點實驗室、發育與疾病相關基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個(急診與重症醫學),江蘇省臨床診療中心2個(介入放射學、重症醫學),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15個,基礎醫學實驗中心是江蘇省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臨床技能綜合訓練中心”是國家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建設單位、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臨床教學基地包括1所直屬附屬醫院和9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總床位數超過萬張,直屬附屬醫院——中大醫院是江蘇省首批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其重症醫學,影像醫學等學科在國內有重要影響;另外還有近10家生物工程專業實習基地。
學院依託綜合性大學多學科交叉和豐富的資源優勢,科學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已在醫學影像與介入放射學、神經精神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干預研究、器官衰竭與功能重建、內科重大疾病發病機制及防治研究、外科疾病的基礎理論與微創治療新技術研究、腫瘤基礎與臨床研究、神經發育與疾病等已經形成了特色及優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介入放射學和分子影像學研究與套用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在神經精神藥理遺傳、認知障礙和抑鬱症神經影像研究領域擁有原創性研究成果,處於國際國內領先地位與影響力;在ARDS機械通氣方面為國內領先水平,在我國重症醫學界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僅2011年就有滕皋軍教授等完成的“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發與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磁共振分子影像和功能影像研究與套用”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張志珺教授等完成的“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的發生機制與臨床研究”獲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近五年,學院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4項(包括傑青B類1項),領銜國家973首席科學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6項, 973二級課題4項,國家“863”項目1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0餘項,申請並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0多項。年均發表SCI收錄論文130餘篇。
學院招收臨床醫學(7年制)、臨床醫學(5年制,江蘇省特色專業)、醫學影像(國家級特色專業)、醫學檢驗、護理學、生物工程等本科專業。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院積極推進精英教育和卓越醫師培養,採用小班課、全英文/雙語教學、PBL教學、研究型教學等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開展綜合設計性實驗課程以及大學生課外研學計畫(SRTP)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研能力,依託具有先進水平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模擬醫院)”,積極開展臨床實習前的臨床技能模擬培訓;積極開展以臨床病例為載體的研討課程,訓練學生的臨床思維。在全國130多所醫學院畢業生參加的國家醫師資格考試中,我院畢業生通過率名列前十位;2011年首次參加“第二屆全國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獲全國總決賽二等獎,華東區一等獎的好成績。
對外交流
學院積極開展多層次的國際化,聘請包括院士在內的國內頂尖科學家和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國外高水平大學著名學者為研究生做講座或開設全英文課程,鼓勵研究生參與各種學術交流,資助研究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到國外實驗室進行學術研究。先後與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德國、法國、英國、比利時、韓國等多家國際著名醫學機構和大學建立了穩定的教學、科研合作關係。每年選派10多名學生赴國際一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或聯合培養博士,約20%的學生有機會到國外著名醫院為期進行4-8周進行臨床實習或實驗室觀摩。來自40多個國家300多名留學生在學院就讀本科及研究生,占醫學院學生總數的15%,展現出多元的校園文化。
學位授予
學院擁有一個省級重點學科(遺傳學);兩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江蘇省“135工程”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發育與疾病相關基因”重點實驗室)和國際“HLA表達與腫瘤“參考實驗室。現有博士點1個,碩士點10個。遺傳學為醫學院首批博士學位授權點,"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設崗單位。遺傳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生理學、病原微生物學、免疫學、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均為國務院首批批准的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新增發育生物學、藥理學、生物工程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畢業研究生,其中,楊煥明、賀林等在生命科學領域都已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知名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