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6年7月正式以“法[2016]240號”文批覆同意在東南大學設立全國範圍內第一家“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基地由東南大學與江蘇省高院共建,匯聚以“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東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劉艷紅教授為首的,來自法學、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專家30餘人組成的交叉研究團隊。2016年11月,基地成功入選南京大學與光明日報(理論版)聯合評選的“中國智庫索引CTTI”。
基地大力推動藉助自然語義識別技術(NLP)對裁判文書非結構化數據的深度挖掘,服務於學術研究與決策諮詢,形成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大數據決策諮詢報告,包括《大數據視角下的刑事訴訟法實施效果評估》《大數據視角下的長三角地區刑事法治指數報告》。其中《大數據視角下的刑事訴訟法實施效果評估》獲評首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報告一等獎。
基地成員近年來主持了多項大數據相關的研究,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科基金4項、省部級重點2項,包括“大數據和審判體系與審判能力現代化研究”(國家社科重大)、“大數據視角下‘智慧檢務’建設基本理論與實施規劃研究”(最高檢理論課題)、“基於大數據關鍵技術的案件權重指標體系研究與套用”(江蘇省高院重點調研課題)、“基於司法大資料庫的法學教育模式變革與創新研究”(江蘇省教改重點課題)、“檢察公訴業務知識圖譜分析研究”(最高檢信息中心重點專項課題)等。
基地成員圍繞自然語義識別、知識圖譜、機器學習等與司法大數據直接相關的核心技術積累了一批智慧財產權,包括“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圖書本體匹配方法”、“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社交網路本體構建方法”、“一種基於主題模型的跨語言層次分類體系匹配方法”、“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跨語言分類結構匹配方法”在內的專利權12項;成功申請各類面向司法場景的軟體著作權23項,包括“案件卷宗非結構化數據分析系統”、“案件訴前材料自動分析與信息抽取系統”、“文書結構化信息提取與標註系統”、“民事案件決策預判模型系統”、“刑事案件決策預判模型系統”、“刑事案件同案不同判智慧型預警系統”、“基於法律知識圖譜的類案推薦引擎”等。目前,相關開發已經結束並在江蘇、浙江、福建與廣東等地法院試點。
基地的成果獲得了社會第三方機構的高度認可。2018年1月12日,“2018未來創造者大會”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此次大會揭曉了“第七屆零點有數金鈴獎”公共服務、商業創新、媒體傳播三類大獎獲獎名單。基地與環保部信息中心、杭州市政府、山東省公安廳、共青團江蘇省委、上海市總工會等38家單位共同榮獲公共服務類中國大數據套用新典範大獎。2018年2月25日晚,由頂級人工智慧平台IBM Waston、微軟、法律區塊鏈平台Integra等發起的“全球法律科技黑客松”(Global Legal Hackathon)上海分賽區比賽正式落幕,由基地團隊提出“基於機器學習和知識圖譜的個性化量刑輔助系統”,一舉贏得上海分賽區冠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