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始建於1949年,是在學校原電工、電機、繼電自動化和高壓實驗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後,隨著專業發展和教學需要,套用電子技術、電磁場、自動控制、PLC控制、電力電子以及電力系統動態模擬、電力系統自動裝置等一系列電氣工程基礎和專業實驗室相繼建立,實驗教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02年中心開始實行學校、中心兩級管理,2007年被評為吉林省首批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8年獲批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2012年通過驗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始建於:1949年
  • 地點:東北電力大學
  • 總面積:近13500平方米
基本概況,條件與環境,實驗隊伍,信息化平台建設與利用,實驗教學及效果,建設成效與示範輻射,

基本概況

發展歷程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始建於1949年,是在學校原電工、電機、繼電自動化和高壓實驗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後,隨著專業發展和教學需要,套用電子技術、電磁場、自動控制、PLC控制、電力電子以及電力系統動態模擬、電力系統自動裝置等一系列電氣工程基礎和專業實驗室相繼建立,實驗教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02年中心開始實行學校、中心兩級管理,2007年被評為吉林省首批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8年獲批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2012年通過驗收。
定位、目標和思路:中心致力於成為培養電氣工程領域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基地。依據人才培養定位,電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強化了“工程-理論-實踐-工程”的教育教學理念,建立了有效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整體提高的實踐教學培養體系,建立了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平台,將課程設計貫穿課程理論教學過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培養活動,舉辦電力知識競賽等,科研成果向實踐教學轉化、科研項目向本科生開放。堅持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紮實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堅持設計型實驗與工程訓練相結合,培養學生工程設計與實踐能力;堅持創新性實驗與課外科技活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堅持實驗實踐教學與電力行業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就業競爭能力;堅持實際物理實驗與虛擬仿真實驗相結合,更新實驗教學中心的教學手段;堅持研究生培養與實驗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實驗教學中心的研究能力。

條件與環境

圍繞國家電力工業發展需求,根據東北電力大學提出的“一實兩創”特色人才培養,本著利於發展、資源整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平台建設,改善中心的實驗條件與環境。
環境條件:學校新建、改建了一批規模適度、面積達標的實驗用房;實驗中心對原有實驗用房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布局,強電類和弱電類實驗室相對集中;把過去小而多的實驗室整合成大型綜合實驗室,保證科研儀器設備的相對集中,以利於儀器設備共享和實驗室開放;將實驗教學用房和科研用房進行有機結合,提高實驗用房的利用率。目前,中心總面積21000平方米;教學設備5028台套,設備總值8900餘萬元。中心致力於建設寬敞明亮、綠色環保達標的實驗室。水電、通風等設施由專業公司設計安裝, 符合國家標準。實驗室安全制度及安全提示張貼在明顯位置,各類儀器均有使用規程及注意事項, 並放在相應的儀器旁邊。中心經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師與學生形成了實驗安全意識與正確的行為習慣。
設備條件:中心多方籌集經費對實驗儀器設備進行更新與升級,四年來, 新購置的儀器設備占總數40%。為保證儀器設備的合理配置, 中心每次購置的儀器設備都要經過多方調研了解情況,組織實驗教師及專家論證,通過多層把關,確保實驗儀器配置合理、質高價優、耐用適用,從而保證了實驗教學與科研工作的發展要求。學校特設立自行研製教學儀器設備專項基金,按項目方式進行管理,研製出多項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實驗教學儀器設備。中心平均每年有10萬元的維護經費。實驗教師對儀器設備及時進行保養和檢修。對常用儀器設備以主動維護為主,有目的地對易損件進行檢查,儘量把故障排除在使用之前。儀器設備完好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運行和管理模式:學校建立了實驗室開放運行管理制度。對教學計畫內實驗課程進行預約式開放,對提高性實驗和參加科研、科技競賽活動實行完全開放。建立了實驗室人員彈性值班、開放實驗室預約、學生實驗情況考核與記錄、儀器設備使用與管理、低值易耗品使用等制度,保證實驗室開放的科學化管理。

實驗隊伍

隊伍情況:現有成員58人,其中,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中心核心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2008年)、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2012年)。近5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63”計畫項目等國家級課題10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隊伍建設機制:學校以學科建設為依託,引進與培養並重、校內培訓與派出進修結合,不斷完善師資結構、壯大師資隊伍,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與措施,打通學科建設與實驗實踐教學的人才通道。具體措施有:1.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2.中青年學術骨幹教師工程。3.優秀青年教師海外進修工程。4.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工程。5.青年教師學位學歷提升工程。6. 新進教師崗位培訓實施計畫,針對每位新進教師,安排崗位培訓、配置業務精湛教師作為其指導導師,促進青年教師成長。7.青年教師專業學習與培訓實施辦法,安排配套經費用於青年教師參加各類學術教學會議、短期培訓,創造機會,促進其成長。

信息化平台建設與利用

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設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實現網上輔助教學和網路化、智慧型化管理。
1. 網路輔助教學資源:中心完善了紙質教材、多媒體課件、視頻教程、演示動畫組成的立體化教學資源庫,學生可以通過中心網站的資料下載欄目下載課程相關資料和講義。
2. 師生互動交流論壇:師生互動交流論壇用於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之間及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
3. 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交流平台:中心建有一個校級大學生電氣信息實踐創新基地,並成立了專門的學生科技組織“大學生電氣信息實踐創新中心”,負責特色科技活動的組織。
5. 電子競賽論壇:構建了競賽交流平台以方便科技活動組織。

實驗教學及效果

實驗內容:中心以培養高素質套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遵循從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學習規律安排相應的實驗實踐內容,本著“實基礎、強實踐、突特色”的原則,面向各專業學生、學習過程各個階段,構建了“認知-基礎-工程實訓-綜合設計-研究創新”五層次,“橫向覆蓋、縱向貫通”的實踐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中心根據“一實兩創”特色人才培養定位,著力具有突出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的培養,以先進的實踐教學理念為指導,通過實驗課程體系完善、實驗教學內容精選、實驗配套教材建設,構建了由課內外實驗實訓、校內外科技活動、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組成的模組化、遞進式、重銜接、強結合的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教學方法:中心重視實驗技術研究,緊密跟蹤電氣工程領域的新技術,最大程度貼近工程實際,建設了真實的66KV~220KV變電站的輸變電實訓中心,又新增加了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等一系列實驗系統。中心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實際操作實驗為主、計算機仿真為輔,引入EWB、Multisim、Matlab、Pspice、Protel、PSACD、EMTP、PSASP、多級電網變電站仿真培訓系統等仿真類、語言類軟體15種,為學生自主學習、開展數字仿真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手段。
考核方法:中心構建了以人為本、特色與個性相結合的多元化實驗教學考核方法。對於基礎性和部分專業實驗課程,採用開放型的考核模式,學生可以電子設計競賽的獲獎成品、綜合性-設計性的優秀實驗報告或工程設計成品等申請免試。對於綜合設計性實驗,採取現場測試、筆試、口試相結合方式進行考核。對於研究創新性實驗,採取立項答辯、實驗作品、終期答辯相結合方式進行考核。
教學效果:中心每年面向全校34個本、專科專業5100餘名學生,承擔48餘萬人學時數的教學任務;組織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18項,有效激勵了學生們的學習,促進了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近5年,學校獲得優秀本科生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資格,人才培養質量得到認可;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每年有近10%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並被著名高校錄取。

建設成效與示範輻射

1. 學生創新能力增強:中心在培育學生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了以各類設計競賽、設立創新基金、社會科技實踐和開放教師課題等為載體的多元化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中心連續9年舉辦“長通杯”電子設計競賽,連續5年舉辦東北電力大學智慧型車對抗賽、大學生無線電測向比賽,還舉辦“永大杯”電子知識競賽和電力系統知識競賽、DIY裝機大賽,總計18項,支撐創新性實驗項目63項,強化了學生的理論基礎,鍛鍊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為學生自我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平台。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各級各類科技競賽的學生達6700餘人次,指導學生獲得成果179項,其中國家級成果3項,省部級以上成果111項、獲獎學生312人次,學生公開發表論文68篇。
2. 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增強:實驗教學隊伍教學研究能力強,近5年共承擔教學研究項目3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7項,校級項目31項。獲教學成果獎32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5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44篇;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優秀)課程8門。新增公開出版實驗教材1部、自編實驗講義2部,獲省優秀教材一等獎1部(電機學)。自行研製了13套多媒體課件,自行研製開發了7種實驗裝置。實驗教學隊伍科研創新能力強,近5年共承擔科學研究項目17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項,省部級15項、橫向項目148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0項,發表學術論文352篇,被三大檢索212篇,獲授權發明專利8項。
3. 中心輻射作用大,培訓人員多:中心建設成效顯著,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在中國電力院(校)長聯席會議、全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工作交流會議上,中心教師作了“凝練高素質特色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人才培養方案”、“電氣工程專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大會報告,中心建設成效引起國內同行們的廣泛關注。中心接待了10餘所國外高校專家學者和一批國內同行專家,為國際交流和校企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心承辦高等學校電路和信號系統、電磁場教學與教材研究會第七屆年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電工學科電力系統領域項目交流會,等學術會議。中心承擔了東北地區數十家發電企業、電網企業生產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是中國電子學會電子設計工程師認證考點,教育部信息中心電子信息技術工程師認證考點。承辦吉林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服務師生逾千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