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粗皮蛙,為蛙科粗皮蛙屬的兩棲動物。雄蛙體長42~45mm,雌蛙體長52~59mm。頭較扁平,頭長與頭寬幾乎相等;吻較長而尖;鼓膜上無痣粒,為眼徑的3/4;犁骨齒兩小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粗皮蛙
- 外文名:Northeast China Rough—skinned Frog
- 拉丁文學名:Rugosa emeljanov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兩棲綱
- 目:無尾目
- 科:蛙科
- 屬:粗皮蛙屬
- 種:東北粗皮蛙
形態特徵,骨骼系統,生物學資料,種群狀態,地區分布,
形態特徵
皮膚甚粗糙,全身滿布疣粒,體背部長形疣多,斷續排成縱行似棱,其間有小疣粒,後背部和體側疣短或近圓形,疣上均密布淺黃色微粒;前臂及股、脛背面具細膚棱;肛周圍、體和四肢腹面的疣粒扁平,股部腹面疣較少;兩眼間有一個小白粒;頜腺兩枚黃色。指、趾末端鈍圓,指基下瘤小而不顯;後肢前伸時脛跗關節達眼中部,脛長略超過體長的一半,趾間幾乎全蹼,蹼緣缺刻淺。體背棕灰色雜有黑斑,體側疣粒淺黃色,四肢背面有黑橫紋;體腹面淺黃色有灰色斑紋,後肢腹面棕黃色,有灰黑色大斑點;趾蹼有黑雲斑。雄蛙第一指有灰色婚墊;有一對咽側內聲囊;雄蛙體背側有雄性線。卵徑1.5~1.8 mm,動物極灰褐色,植物極灰白色。第36~38期蝌蚪全長平均61mm,頭體長23mm左右,尾長為頭體長的170%。背面黃褐色,滿布小白腺體,黑色斑點;尾肌發達,上尾鰭呈弧形,尾末端鈍尖。上唇兩側乳突少,只有5枚左右,下唇緣有30多枚,口角下方有副突數枚。
骨骼系統
中國產粗皮蛙全套骨骼形態結構特徵。第8椎體雙凹椎,屬於典型的參差型脊柱;肩帶固胸型,肩胸骨基部正中央缺刻或深或淺;蝶篩骨前截背面暴露區向前延伸至與鼻骨相對的水平位。在個體間並不一致,可能與年齡變化相關而呈遞增的趨勢。
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于海拔200~580 m的丘陵地區,成蛙多棲息在水流緩慢的河流、流溪及溝渠邊。白天常隱伏於石下、石縫內及水下,夜晚多在岸邊、稻田內覓食昆蟲、蟻類、蜘蛛等。繁殖季節在6~7月;卵產於溪河的回水灣或緩流處,卵群呈團狀,有卵900~l 275粒,卵群漂浮在水面,有的黏附在水生植物上;蝌蚪棲於上述環境水底的礫石之間,當年未能變態的蝌蚪須越過冬季。
種群狀態
該蛙分布區寬,其種群數量甚多。受脅等級:無危LC。
地區分布
吉林(吉林、集安、撫松縣漫江、榆樹)、遼寧(丹東、桓仁、清原、本溪、莊河、寬甸、大連、岫巖)、黑龍江(尚志);國外分布於俄羅斯(東部沿海地區)和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