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轄各系
世界史系
東北師範大學世界史系是由原來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的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當代史4個教研室、東北師範大學美國研究所以及一些研究日本問題的學者組成的。本系長期以來在國內歷史專業擁有一定地位,林志純、朱寰、丁則民國內外知名學者都曾經長期在本系任教,由本系編寫的教材《世界上古史綱》、《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世界通史·中古部分》及配套發行的參考資料、《世界近代史》、《世界史綱》及配套發行的多媒體光碟等等,在當代中國史學界都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世界史教學與研究中的人才培養方面具有相當的影響。目前,本系教師承擔著歷史文化學院世界史領域的本科在校生、本科函授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課、教育碩士研究生、高校教師兩課碩士研究生等所有學生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同時承擔全校通識課、文科大綜合課的教學任務。
本系有現有教師16名,其中博士生導師7名,教授10名(含博導),副教授2名,講師4名。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者12名,擁有碩士學位者4名。教師中曾經出國留學者14名,美國富布萊特研究學者4名。近年來,由我系教師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7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4項,其他項目30餘項,在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各級出版社公開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光明日報》、《美國研究》、《日本學刊》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在科研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0年,由於我系世界史研究獲得了巨大成就,由我系教師組成的"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被確定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之一。2001年,我系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成為全國6個世界史重點學科之一。現在,我系招收的博士專業有:西方文化史、美國社會史、美國外交政策史、日本史、現代國際關係史、歐洲中世紀史、拜占廷史等多種專業方向,碩士生有學歷碩士、教育碩士和高師碩士等多個系列。
中國史系
我院中國史系是在原來的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和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分別成立於1950年)基礎上於2004年3月組建的。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先後有徐喜辰、陳連慶、張亮彩、李洵、吳楓、薛虹、孫守任、趙矢元、常城、王維禮等國內外著名學者在系內任教。由本系詹子慶、趙毅、趙軼峰等教授分別主編的《中國古代史》教材和趙矢元、徐鳳晨主編的《中國近代史》教材在國內長期享有盛名。現今本系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人員為24 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3人,在讀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4人,教授14人,副教授6人,助教2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15人。有多名教授在國際性、全國性、省級學術團體擔任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職務。系內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先秦史、先秦諸子研究、秦漢史、遼宋金元史、明清史、中國古代思想史、明清經濟史、東北邊疆史;晚清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外關係史、國際移民史、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中國近代經濟史。目前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項目、國家《清史》編纂工程項目、教育部"211工程"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吉林省社科規劃項目以及法國查里·梅耶基金會項目、日本東京大學合作研究項目等40個項目的研究。系內現有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兩個二級博士點和碩士點,每年招收博士生15人,碩士生40-50人。設備資料方面,系內擁有國內一流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圖書資料中心藏有中、英、日、俄文書刊數萬種,另有電子圖書、音像資料、微縮膠片等各類資料數百種。
古典文明系
古典文明系本科生由我校著名的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培養和訓練,優秀的學生可以保送到所里(或北大)攻讀碩士和博士課程。歡迎文科各學院的學生從2年級轉到研究所上課和學習。研究所每年招收10-12名碩士生、2-5名博士生。
東北師大古典文明史所在1982年成立的宗旨是開創三個國內從未有的國際新學科:亞述學及其分支西臺學、埃及學以及西方古典學。當時這些學科的教學特點和科研模式對於我們來說是嶄新的:既把學習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希臘文、古拉丁文作為基本課程;在掌握古代文字的釋讀之後,根據第一手的資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重新理解和解釋古代世界的文明和歷史。當我國學者可以直接閱讀古代世界各文明區出土的文字材料後,中國學者就可以改進我國當時的以翻譯和介紹西方和蘇聯學者的研究成果(包括他們對原始史料的解釋)為方法的、以編寫通史教材為主要形式的低層次的科研和教學現狀,可以在這些我們的前人所未知的國際人文科學新領域中發表論文、寫專著,進行創新式的科學研究,第一次步入以研究世界人文遺產為宏大宗旨的各個古代文明學科的神聖國際講堂。我們中國學者要為這些長期以來一直是西方學者獨霸的傳統人文科學領域做出貢獻,要在世界人文科學研究領域中樹立起我國的強勢形象。
19世紀首創於歐洲的、至今已碩果纍纍的亞述學、埃及學和研究西方經典的古典學長期以來一直是歐美大學府的專利,當時國內無人能釋讀兩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而能讀希臘語、拉丁語的學者也寥寥無幾。因此,在國內建立或發展這三個學科必須向西方學習,充分掌握他們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借鑑他們的研究經驗,利用他們的研究成果。因此,"請進來"和"走出去":請西方學者來華傳授真經並同時派我國學子去西方學府取經,就成了古典文明史研究所開展填補國內空白學科亞述學、埃及學和發展古典學教學和科研之世紀工程的必由之路。
旅遊管理系
東北師範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建設的重點大學,是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單位。東北師範大學是東北地區較早開設旅遊專業課程的院校。1993年開始招收旅遊管理專業專科學生,200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現已形成了以歷史文化學院教師為主體,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和工商管理學院等教師合作參與的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學科研隊伍,其中教授與副教授占90%;留學歸國教師占70%;具有博士、碩士學歷的任課教師盞95%。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管理系的辦學宗旨是為中、高等旅遊院校和旅遊企事業單位培養具備全面的旅遊科學及相關文化基礎知識、科學思維方法、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水平專業人才,為中國旅遊事業的發展服務。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管理系的辦學理念是"厚重人文,兼顧理工;淳厚學養,高尚德能"。
旅遊管理系設有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教育,並招收函授生,同時是吉林省旅遊管理專業自學考試的主考單位;在非學歷教育中,積極面向社會開展各類專業培訓。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管理系課程設定和辦學特色:加大人文含量;強化語言能力;重視技能培養。如,在學科體系、課程設定、教學內容上發揮歷史文化學院的優長,為學生鋪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素養;在開設公共外語和專業外語基礎上,《各國旅遊文化》等部分專業課程實施外語授課;為強化專業技能的訓練,除系內設有專業實驗室外,還有校內賓館和校外星級酒店等多種類型的實習基地。
在國際交流方面,充分發揮地域優勢,依託近鄰俄日韓,逐步形成東北亞國際旅遊教育聯合體。
科研流動站
經勞動人事部批准,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設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並從2004年開始接收博士後研究人員進站工作。目前,本站可接受博士後的專業包括:世界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等。歡迎國內外篤學之士申請。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單位,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一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世界史),又是國家文科基地及教育部世界文明史重點科研基地,有7個碩士點(世界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歷史地理、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與博物館學),現有專職教授26人,博士生導師14人,副教授29人。近5年來,歷史文化學院教師主持了包括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子項目等27項,出版學術專著40多部,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中國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美國研究》和《日本學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60多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人大報刊複印報刊》等刊物轉載論文185篇。有些論文在國外學術界產生較大反響。目前,歷史文化學院已與日本東京大學、日本創價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北嶺分校、英國倫敦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加拿大埃爾伯塔大學和香港大學等學府的歷史系建立了較為密切的學術交流關係。
院長介紹
韓東育 教授
1979年9月-1986年7月,在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學習,獲學士、碩士學位;1997年10月-2001年8月,在日本國東京大學留學,獲博士學位(Ph.D.)。研究方向為東亞思想史。出版專著兩部,論文數十篇。現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理事、日本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國際中國哲學會會員(美國)、日本思想史學會會員(日本)、國際中國道家學術聯合會會員(中國)、吉林省歷史學會副會長。
學院歷史
學院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1949年到"文革"結束前
這個時期的業績突出地表現為:
(1)1955年在全國率先舉辦有蘇聯專家參加的世界古代史、中國近代史和亞洲史研究班,不僅造就了伊文成、彭樹智、王春良、馬家駿、劉文鵬、劉家和、毛昭晰、李長林、周怡天,崔連仲等著名史學家,而且在同期培養的本科畢業生中還湧現出鄒有恆、戚佑烈、朱紹侯、苑書義和韓成文等一大批著名的史學人才,對全國的歷史教學和研究事業形成了強勁的輻射。20世紀80年代京廣線沿途的大學歷史系主任幾乎均出自這個時期的畢業生。
(2)我院教師編寫出一批歷史專業教材,在全國產生了重要影響,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體系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世界史學科因此而成為國家教育部重點扶植建設的學科。
第二個時期:80年代
在這十年間,我院的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81-1987年間,先後獲得了世界古代中世紀史、世界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三個博士點(後因1997年國務院對學科進行調整,原有的兩個世界史博士點被合併為一,碩士點亦然)和世界古代中世紀史、世界近現代史、地區國別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五個碩士點。1988年,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專業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90年,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向美國派遣和接受"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的單位。這些成果為日後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第三個時期:1995-2005年
這期間,我院於1995年被確定為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保護基地。1996年,我院成為國家"九五·211工程"重點建設單位;1997年獲得專門史碩士點。2000年,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等院校世界歷史學科唯一的重點研究基地。2001年12月世界史專業被國家再次確認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02年,經過教育部和東北師範大學的批准,在歷史文化學院增設旅遊管理專業。同年,整個歷史學科又成為"十五·211工程"重點建設單位。2003年,歷史學科成為一級學科博士點授權單位和國家勞動人事部設定的博士後流動站所在單位。至此,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覆蓋了整個歷史學科,形成了完備的高學歷教育體系。2004年根據東北師範大學的發展規劃,歷史系始更名為"歷史文化學院",下設中國史、世界史、古典文明和旅遊管理四個系,附設古典文明研究所、世界中世紀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所、美國研究所、東亞文明研究所、史學理論研究所、東北史研究所、教法函授部,另外還有世界文明史中心(教育部)、東北邊疆工作站(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2005年設立的亞洲文明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多年來,歷史文化學院一直是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委員會委員所在單位。
學院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院在教學體系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完成了由模仿蘇聯史學學科體系向開創符合國際學術規範並具有自身特色的學科體系的轉變;由以編撰專業教材為主向專業研究為主的轉變;由依靠國外研究論著文獻向研讀外國原始文獻的轉變;由以培養本科生為主向以培養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為主的轉變。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東亞思想史、國際關係史、地區國別史,為世界史學科的幾個主要研究方向;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唐宋史、明清史、中國近現代史,構成了中國史研究的主體結構。這種配置,體現了歷史發展的時序性和區域性,既各有側重,又彼此關聯,形成了門類齊全、優勢突出的學科體系。世界古代中世紀史開創的中西文明及制度結構比較研究、亞述學、埃及學、古典文獻版本研究、基督教文明研究、以東北亞國際關係史、冷戰時期東西方貿易管制政策史為核心的國際關係史研究、以美國城市史、移民史、社會史研究為核心的地區國別史研究,在國內學術界居於領先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夏商周斷代工程"子項目研究、漢代豪民研究、唐代制度史研究、西夏外交史研究、明清社會史研究和大型古籍整理為切入點的中國古代史研究、以"日本與中國東北研究"為核心的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以及以中日思想比較為核心的思想史研究,與國內同領域、同學科專業相比,均別具學術與地方特色。由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長期堅持"三高"標準("高層次的項目"、"高水平的論著"和"高級別的獎勵"),近年來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奴隸制文明由城邦發展到帝國的規律性、中西文明發展和變遷的共同規律及特殊道路、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過程中結構變遷、制度轉換的形態與特點、近代東北亞國際關係史的體系、美國對日占領政策史史料學研究、美國東西方貿易管制政策與巴黎統籌委員會研究、美國城市與移民史研究、中日思想史比較研究、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殖民政策研究、中朝邊界問題研究、中韓關係史研究等領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和建議。
國際交流
多年來,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與日本東京大學、東京學藝大學、宮城教育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邁阿密大學、加拿大艾伯塔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外高等學府建立了比較密切的學術交流關係。
專業設定
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學科,在教學體系上由中國古代史、中國思想史、史學通論、中國史學史、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地理、考古學概論、歷史教學論等部分組成。有中國古代史學科博士點一個(1987年起開始招生),現有先秦史、秦漢史、明清史三個研究方向,每年招生5--6人;中國古代史學科碩士點一個(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招生),現有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唐宋史、明清史五個研究方向,每年招生20--22人人。
有教師16人,其中60歲以上2人,50--59歲2人,40--49歲8人,30--39歲2人,30歲以下2人。有博士學位的12人,碩士學位的2人,教授9人,副教授5人,助教2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0人。是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比較合理的教師隊伍。
中國古代史學科形成於東北師範大學建立之初,在20世紀50年代就以理論功底紮實、強調實證精神、注重文獻工夫見長,以研究力量雄厚、研究成果豐碩蜚聲國內史學界。在以李洵、陳連慶、徐喜臣、張亮采、趙儷生、吳楓等老一輩史學家的不懈努力下,在當時史學界關注的許多中國歷史重大問題,諸如中國古代的歷史分期與中國奴隸社會的特徵問題、土地制度與農民起義問題、資本主義萌芽與中國古代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中取得顯著成就。近年來,隨著教師隊伍的更新和歷史學研究的深入發展,研究方向也有所調整,在土地制度、宗法制度、禮樂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科舉制度、軍事制度及其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社會結構和社會控制、經濟關係和生產活動、君主專制和官僚政治、學術風氣和文化傳統的關係,以及中國歷史上的一些特殊問題,諸如文明起源問題、地域衝突問題、知識階層問題、民族關係問題、古文獻的整理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世界史
東北師範大學世界史系是由原來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的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當代史4個教研室、東北師範大學美國研究所以及一些研究日本問題的學者組成的。本系長期以來在國內歷史專業擁有一定地位,林志純、朱寰、丁則民國內外知名學者都曾經長期在本系任教,由本系編寫的教材《世界上古史綱》、《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世界通史·中古部分》及配套發行的參考資料、《世界近代史》、《世界史綱》及配套發行的多媒體光碟等等,在當代中國史學界都有一定的影響。目前,本系教師承擔著歷史文化學院世界史領域的本科在校生、本科函授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課、教育碩士研究生、高校教師兩課碩士研究生等所有學生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同時承擔全校通識課、文科大綜合課的教學任務。
本系有現有教師16名,其中博士生導師7名,教授10名(含博導),副教授2名,講師4名。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者12名,擁有碩士學位者4名。教師中曾經出國留學者14名,美國富布萊特研究學者4名。近年來,由我系教師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7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4項,其他項目30餘項,在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各級出版社公開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光明日報》、《美國研究》、《日本學刊》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在科研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0年,我系獲得了巨大成就,由我系教師組成的"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被確定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之一。2001年,我系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成為全國6個世界史重點學科之一。現在招收的博士專業有:西方文化史、美國社會史、美國外交政策史、日本史、現代國際關係史、歐洲中世紀史、拜占廷史等多種專業方向,碩士生有學歷碩士、教育碩士和專業碩士等多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