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

《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是為深入貫徹落實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加快發展東北地區物流業,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3號)要求和全國《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的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
  • 發布文號:發改東北〔2011〕2590號
  • 發布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
  • 發布日期: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通知,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主要任務,基本原則,發展環境,發展基礎,面臨形勢,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發展布局,物流通道布局,物流節點布局,保障措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通知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發改東北〔2011〕2590號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大連市發展改革委:
為深入貫徹落實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加快發展東北地區物流業,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3號)要求和全國《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了《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附屬檔案: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和信息等多種行業為一體的複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物流業,對於東北老工業基地轉變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擴大對外開放和提升區域競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加快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和全國《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編制本規劃。
規劃範圍是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規劃期為2011-2015 年。

主要任務

(一)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結合東北地區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和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的需要,按照生產力布局的要求,整合現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資源,最佳化物流節點設施布局,加快鐵路貨櫃辦理站、鐵路大型裝車點、公路貨運樞紐、港口貨運樞紐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設,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提高基礎設施利用率和物流運營水平。加強港口集團、鐵路局、邊境口岸之間的合作,在東北腹地合理布局建設內陸港。
依託城市的大型產業基地、交通樞紐、港口及商貿中心,統籌規劃建設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合理確定物流園區的數量、性質、規模和建設內容。要充分發揮綜合運輸優勢,優先整合現有物流基礎設施,完善配套設施,防止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
(二)加快第三方物流發展
大力培育現代物流企業,支持現有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等企業開展業務整合和服務創新,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推進物流服務專業化,提高第三方物流市場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集裝化運輸、甩掛運輸以及重點物資的散裝運輸,積極發展鐵路貨櫃運輸等高效運輸方式,提高運輸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大力推進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併、聯合、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改革重組,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強的大型物流企業集團。支持物流企業聯合金融、保險、通訊等部門,創新服務模式,提供高端增值服務,滿足多樣化的物流需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
(三)推進企業內部物流服務社會化
推動物流業與製造業、商貿流通業聯動發展。鼓勵製造企業加強供應鏈管理,實施業務流程再造,剝離或外包物流業務,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物流企業要積極承擔製造企業的原材料採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物流及增值業務,通過組織實施有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實現規模效益。商貿流通企業要積極發展共同配送,釋放自身物流需求。
(四)推動重點領域物流業發展
以糧食、煤炭、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裝備製造等東北地區大宗商品和重要產業為服務重點,建立和完善東北地區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依據產業布局、貨物流向和運輸方式,合理布局物流設施,提高專業物流服務水平,加快促進產業物流發展。結合國家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精品畜牧業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適應集裝化運輸發展需要,積極推廣貨櫃物流模式,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
重點領域物流業發展
重點領域:糧食物流
發展重點:圍繞三江、松嫩、遼河平原和蒙東地區等商品糧基地,構建東北地區主產區聯接主銷區,集合內外貿、生產加工、採購交易等功能的糧食物流體系。大力推廣散糧運輸方式,積極推動發展鐵海聯運,構建以北良港為龍頭,錦州港、營口港、大連港、丹東港為支撐的“北糧南運”港口物流體系;結合散糧裝卸設施情況以及鐵路糧食大型裝車點建設,建設糧食物流中心,適時開通從東北地區到關內華北、華東、華中地區的散糧鐵路運輸定點定向班列;開展東北地區半成品糧“入關”集裝化運輸試點;鼓勵大型糧食生產、流通企業與主銷區大型糧食物流節點戰略合作,提高主銷區散糧接卸和倉儲能力。發展糧食網上交易,建立全國性的糧食物流信息服務平台。鼓勵大型糧食經營和加工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和股份制改造,培育一批跨行業、跨地區,集糧食收購、儲存、中轉、加工、貿易等業務於一體的糧食物流企業集團。
重點領域:煤炭物流
結合鐵路煤炭戰略裝車點的建設,加強煤炭物流基礎設施和通道建設,提升蒙東煤炭物流集散能力,重點建設和暢通赤大白-錦州港、錫赤綏-綏中港、巴新鐵路、巴珠鐵路以及擴能改造通霍線、綏滿線等煤炭物流通道。加強營口港、錦州港等港口煤炭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煤炭分銷物流。構建服務俄羅斯和蒙古國的煤炭國際物流服務體系。支持煤炭物流企業整合採購、物流、配煤、銷售、資金、信息等功能,實施創新和集約的煤炭物流供應鏈服務。
重點領域:石油化工物流
依託大連、撫順、錦州、葫蘆島、盤錦、吉林、大慶等石油化工產業基地,建設集信息、交易、存儲、運輸等功能於一體的危險化學品物流中心;發展專業化的危險品物流服務,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物流全過程的跟蹤、監控、管理。提升完善管道運輸。
重點領域:鋼鐵物流
提升大連港、營口港礦石碼頭的吞吐能力,新建丹東港礦石碼頭。建設同江鐵路大橋,暢通俄羅斯礦石物流通道。建設以大連港、營口港、丹東港等為主的鐵礦石供應物流系統。在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鞍山、齊齊哈爾等地建設以加工配送、網上交易、物流金融等增值服務為主要特徵的現代鋼鐵物流中心。
重點領域:汽車物流
依託長春、瀋陽、大連、哈爾濱等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和商貿流通集聚區,整合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物流資源,規範商品車運輸市場,開發標準運輸裝備,建立以汽車生產基地為核心的汽車物流服務體系。重點培育在全國具備龍頭作用汽車專業物流服務商。
裝備物流
在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建設裝備製造物流中心,鼓勵專業物流企業為裝備製造產業提供包括採購、生產、銷售、備品備件供應等供應鏈物流服務。
重點領域:冷鏈物流
圍繞區域內主要畜牧、水產、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以中心城市的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加工配送基地為中心,套用現代物流技術,建設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構建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在國內具有一定競爭能力的冷鏈物流企業,促進傳統冷藏運輸企業向集倉儲、運輸、加工、配送等功能於一體的冷鏈物流企業轉變。創新農產品採購流通模式, 縮短流通環節, 提高冷鏈貨物流通效率。
重點領域:貨櫃物流
加強港口、邊境口岸、內陸港、貨櫃中心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以海鐵聯運為主的多式聯運體系,建立港口、邊境口岸與腹地一體化的貨櫃物流網路;結合散貨貨櫃化的趨勢,提高適箱貨物的裝箱率,推廣貨櫃運輸,完善哈大貨櫃鐵路運輸通道。
(五)統籌城鄉物流發展
適應電子商務和連鎖經營快速發展的要求,加快城市配送業發展,解決城市快遞、配送車輛城區通行、停靠和裝卸作業等問題,推廣共同配送,建立和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網路,提高城市配送能力、組織化程度和服務水平。在大中城市發展面向企業和消費者的社會化共同配送,加快建設城市物流配送項目和網點設施,擴大企業物流網路覆蓋面,率先推進城市物流配送現代化。支持涉農物流發展,提高城市物流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城鄉物流統籌發展,實現城鄉物流一體化。
支持農產品主產區和集散地的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設施建設,結合“萬村千鄉”、“放心糧油進農村進社區”、“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和“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工作”等,發揮供銷社、糧食部門和郵政物流農村服務網路優勢,整合農村流通資源,建設農村物流服務網路,建立“農超對接”直達配送體系,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成本,確保食品安全。積極推進農村消費品和農資連鎖超市建設,提高農村物流的專業化、網路化程度。
(六)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整合物流信息資源,推進東北地區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積極探索發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新模式,延伸物流信息服務功能,提高物流信息服務水平。建設重大裝備、糧食、冷鏈等行業物流信息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信息服務。支持物流企業與商貿、生產企業信息對接、數據交換,提高物流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物流信息服務企業。加快東北地區“電子口岸”建設,積極推進大通關信息資源整合,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利用東北亞物流信息服務網路,開展國際間物流信息交換與共享。
(七)促進物流技術和服務創新
支持物流企業加強物流新技術的自主研發,推動物聯網等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套用。積極推廣甩掛運輸等現代運輸組織方式和運輸技術,推進高效快捷的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加強散糧汽車、貨櫃運輸技術的開發研究和大宗成品糧儲運及半成品糧流通技術示範。鼓勵企業創新服務模式,提供個性化的物流服務,打造服務品牌。利用東北地區裝備製造業的優勢,加快重型運輸車輛、大型吊裝設備、搬運設備、倉庫自動化設備及冷藏冷凍設備等物流裝備的研製,提高物流裝備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建設國家重要的物流技術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加強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標準化托盤、集裝單元在物流中的套用,提高物流服務效率。
(八)大力發展國際物流
充分利用東北地區沿海沿邊優勢和保稅物流政策,促進物流業國際化發展。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貨櫃海鐵聯運,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鼓勵沿海港口功能向內陸延伸,推進內陸港建設,擴大港口吸納腹地貨源能力。加快推進同江鐵路大橋、鴨綠江界河公路大橋、黑河大橋等沿邊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邊境口岸通行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支持邊境口岸發展保稅物流,加強與對岸口岸協調合作,促進中外邊境口岸功能的協同與能力匹配。依託滿洲里、綏芬河、黑河、同江、黑山頭、室韋等口岸,發展中俄沿邊物流和環日本海物流;依託丹東、琿春、圖們等口岸,發展中朝沿邊物流;依託阿爾山、珠恩嘎達布其、二連浩特等口岸,發展中蒙沿邊物流。支持黑龍江省、吉林省深入開展“借港出海”。
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積極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建設。加強國際貨櫃中轉站、國際機場等地多式聯運物流設施建設,提高國際貨物的中轉能力。推進內陸港、海鐵聯運、貨櫃班列項目運作,暢通東北地區沿海沿邊國際物流通道,加快發展適應國際中轉、採購、加工配送、轉口貿易業務要求的國際物流。
(九)促進區域物流一體化
加快蒙東地區與東北三省物流通道建設,加強各省區的物流合作,促進東北地區物流一體化發展。加強東北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物流聯繫,提升陸路、海路出入關能力,開展渤海跨海通道的規劃與建設前期工作。鼓勵東北地區物流園區建立戰略聯盟,實現基礎設施、物流信息等資源共享。培育提高物流企業跨區域服務能力。
(十)積極發展綠色物流
推行綠色運輸、綠色倉儲、綠色包裝和綠色採購,減少物流環節的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合理規劃布局物流設施和網路,減少無效物流環節,科學選擇物流運輸方式,推廣共同配送和聯合運輸等先進運輸組織形式,實現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基於循環經濟的回收物流,積極推動包裝物周轉使用。建設一批回收物流中心和公共信息平台,促進工業和生活廢棄物逆向物流體系建設,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

基本原則

1. 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最佳化整合現有物流基礎設施,科學布局新建設施。
2. 協調發展。協調東北地區各省區、東北地區與國內其他地區、東北地區與東北亞區域的物流業發展,推動其他產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
3. 創新發展。把創新作為提升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有力支撐,創新服務模式,借鑑國內外新理念新經驗,積極採用新技術新裝備,注重對接國內外技術標準,提高企業物流技術和供應鏈管理水平。
4. 外向發展。把開放作為增強東北地區物流產業發展活力的重要途徑,利用東北地區沿海沿邊和處於東北亞中心地帶的區位優勢,加強對外合作,改善港口、邊境口岸和國際通道設施條件,提高通關效率,大力發展國際物流,提高國際化水平。

發展環境

發展基礎

“十一五”期間,東北地區物流業快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產業規模快速壯大。2010 年,東北地區物流業實現增加值2612 億元,比2005 年增長78.6 %,占地區服務業增加值和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7.5 %和6.4 %;完成貨運量31.3 億噸,比2005年增長60 %,沿海主要港口實現貨物吞吐量6.8 億噸,其中貨櫃吞吐量968.2 萬標箱,分別比2005 年增長124.8%和156.1%;一批國際知名物流企業、國內大型物流企業在東北地區開展業務,一批本地區物流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多種服務模式、多層次的發展格局。
發展水平逐步提高。物流業運行效益不斷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2010 年,東北地區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 的比率是18.3 %,較全國高0.4 %,但總體呈下降趨勢。信息技術得到廣泛套用,部分行業性、區域性物流信息平台開始運營。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倉單質押、“糧食銀行”等服務業態快速發展。物流業對製造業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出現了從採購到產品分銷配送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模式。
發展條件和環境加快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截至2010 年底,東北地區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9 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7640 公里,沿海主要港口碼頭泊位359 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74 個,貨櫃專用泊位24 個,投入運營的民用機場25 個。全國《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台後,各級政府更加重視物流業發展,加大了支持力度,改善了物流業發展環境,促進了各地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業發展。
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國際物流規模持續擴大,2010 年,東北地區沿海主要港口實現外貿貨物吞吐量1.7 億噸,主要邊境口岸實現貨物吞吐量4340 萬噸。保稅物流快速發展,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瀋陽近海保稅物流中心、營口保稅物流中心等相繼投入運營。國際中轉配送、出口集拼等業務不斷拓展。黑龍江省和吉林省“借港出海”取得突破。

面臨形勢

東北地區物流業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但與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相比,發展相對滯後。一是總體發展水平偏低,規模化、信息化、社會化程度不高,物流綜合運行效率較低,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有待提升。二是發展水平不均衡,中部地區明顯高於東部、西部地區,南部地區高於北部地區,沿海地區高於沿邊地區。三是多數企業仍採用傳統生產運營模式,社會物流需求釋放不夠,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四是在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大通關服務等方面,地區間統籌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五是在跨境物流方面,需要加強東北亞相關國家間的協調溝通,共同改善通關設施條件,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
“十二五”是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隨著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東北地區經濟規模、綜合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物流需求快速增長,為物流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將貫穿經濟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為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區域協調互動機制逐步完善,東北地區內部、東北地區與東中西部地區之間合作不斷加強,為加快推進區域物流一體化進程創造了有利條件;沿海沿邊開放深入推進,為東北地區物流業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帶來了難得機遇。
要深刻認識東北地區發展物流業的重要意義。發展物流業是促進東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有利於創新產業運行模式和企業生產組織方式,降低區域經濟綜合運行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提升東北地區綜合競爭力;有利於促進東北地區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提升現代服務業的規模和水平,強化對相關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發展物流業也是加快東北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要求。東北地區作為比較完整的地域經濟綜合體,具備一體化發展的地域優勢和產業條件,率先實施東北地區物流一體化,將推動相關產業協調發展,促進東北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發展物流業更是推動東北地區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要求。東北地區位於東北亞的中心位置,與俄羅斯、朝鮮、蒙古國陸地相連,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我國面向東北亞開放的橋頭堡和重要樞紐。東北地區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將促進東北地區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全面提升東北地區沿海沿邊開放的層次和水平。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東北地區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現實需求,最佳化物流業發展布局,統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物流服務模式,提高物流科技水平,完善物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擴大物流業對外開放,推進區域物流發展一體化,促進物流業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培育形成現代物流產業體系,為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發展目標

到2015 年,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有力支撐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物流社會化、專業化水平顯著提高,物流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比率比2010 年下降1.5 個百分點,培育形成30 個以上具有區域輻射能力和規模效益的物流產業園區、若干個大型物流企業集團、一批具有經營特色的中小物流企業和服務品牌。

發展布局

適應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要求,根據主導產業布局、貨物流向、資源環境、交通設施等條件,構建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和通道布局。

物流通道布局

主要物流通道是東北地區承擔物流任務較重、潛在物流量較大的線路。不斷完善公路、鐵路、水運等基礎設施條件,提高主要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和輻射能力。
提升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營口)及瀋陽-北京等主軸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進一步拓展主軸通道的輻射範圍,增強主軸通道與沿海港口和邊境口岸的聯繫。增加大連港、營口港航線的數量和密度,提升海鐵聯運能力。加強內陸港體系建設,提升港口對內陸腹地的服務能力。
提升滿洲里-哈爾濱-綏芬河、阿爾山-白城-長春-延吉(圖們、琿春)橫向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建設和完善邊境口岸物流基礎設施,加強雙邊合作,提高過貨能力和效率。開展“江海聯運”、“陸海聯運”和“借港出海”,創新發展“中-外-中”內貿貨物國際物流運作模式。
暢通東部物流通道(鶴崗-佳木斯-牡丹江-圖們-通化-丹東-大連),提高東部鐵路的運能和通達水平,提升東部公路等級,加快東部通道出海口丹東港擴能改造。
加強蒙東地區、蒙古國與遼吉黑三省連通的西部通道規劃建設。暢通伊敏-伊爾施-阿爾山-烏蘭浩特-白城-通遼-錦州通道,建設錫林浩特-赤峰-綏中通道,規劃研究白音華-赤峰-朝陽-錦州及珠恩嘎達布其-巴彥烏拉-新邱(阜新)-錦州通道,提升二連浩特-集寧、齊齊哈爾-白城-通遼-錦州及霍林郭勒-通遼-瀋陽-丹東通道運輸能力。
以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國際機場為依託,大力發展國際航空貨運,規劃建設空港物流基地和臨港產業園區。

物流節點布局

依據城市所處的區位、交通條件、產業特點、物流輻射範圍以及承擔的貨運量和增長潛力,東北地區物流節點城市分為一級物流節點城市、二級物流節點城市和三級物流節點城市。一級節點城市6 個,包括全國《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確定的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瀋陽和大連、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哈爾濱和長春、具備區域輻射力和服務能力的蒙東地區交通樞紐城市通遼和億噸港口城市營口;二級物流節點城市是錦州、丹東、鞍山、阜新、吉林、通化、白城、延邊、齊齊哈爾、佳木斯、牡丹江、黑河、綏芬河、赤峰、呼倫貝爾、滿洲里、二連浩特等17 個城市。除一級、二級節點城市之外的城市為三級節點城市。
物流節點城市要加強物流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布局物流園區,努力提高城市物流服務水平。一級物流節點城市要根據節點定位和發展方向,切實提高對整個東北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二級節點城市要根據本地的產業特點、設施水平和市場需求,切實增強對周邊區域的服務能力。在東北地區逐步形成以一級、二級物流節點城市為引領,其他城市和地區協同發展的格局,促進東北地區物流業協調發展。
一級物流節點城市定位及發展方向
大連市
定位: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 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城市
發展方向:重點發展貨櫃和石油化工、礦石、糧食、汽車、鋼鐵、煤炭等大宗物流,大力發展國際採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業務,加快航運市場建設,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
瀋陽市
定位:東北地區物流中心城市 東北地區物流信息中心
發展方向: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糧食等農產品和日用消費品物流,建設區域性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
長春市
定位:東北地區中部物流中心城市 長吉圖物流樞紐城市
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醫藥、糧食、農產品等物流,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對俄日韓國際物流中心。
哈爾濱市
定位:東北地區北部物流中心城市 對俄國際物流樞紐城市
發展方向:重點發展糧食與農產品、醫藥、裝備製造業等物流和對俄國際物流,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對俄國際物流中心。
通遼市
定位:東北地區西部物流中心城市 蒙東地區物流樞紐城市
發展方向:重點發展煤炭、木材、糧食等大宗物流,建設區域物流中心。
營口市
定位:瀋陽經濟區主要出海口城市 東北地區重要的出海口城市
發展方向:重點發展礦石、煤炭、糧食、石油、化學品等大宗物流,建設港口物流中心。

保障措施

要圍繞規劃的目標和任務,健全規劃實施機制,強化政策措施支持,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一)完善物流業發展協調機制
積極學習借鑑國內外物流業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有利於東北地區物流業加快發展的體制機制。在四省區行政首長協商機制下建立物流業發展協調機制,促進各省區物流規劃的銜接,協調跨地區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研究解決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各地物流業主管部門要加強與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統計等相關部門的協調,進一步加強指導,加大支持。物流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作用,做好信息統計分析、預測預警發布、協調應對行業發展重大事項等工作。
(二)推動物流資源合作開發利用
充分發揮物流節點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提升港口、邊境口岸的服務功能,加強內陸港建設,實現物流業跨地區協同發展。積極發揮保稅物流的輻射帶動作用,支持在東北地區符合條件的地方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採取互設“飛地”的辦法,加強物流合作。加強與東北亞周邊國家物流合作,完善通關體系,聯合開發沿海沿邊國際物流資源,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物流產業基地。支持交通運輸、生產製造、商貿流通等物流相關企業合作開發利用物流基礎設施。探索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機制,建設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實現區域物流信息共享。
(三)構建統一共享的物流市場
打破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和行業壟斷,取消相互之間歧視性市場準入限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市場充分競爭。圍繞功能整合,發展專業化物流服務,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配置高效、功能完善的區域性物流體系,發揮貨物集散、配送、流通加工、商品檢驗、信息服務等綜合功能,實現物流配送服務的共享。共同建立區域性物流市場運行的信息網路系統和市場調控應急反應機制,提高對區域內突發事件及市場異常波動的應對處理能力。
(四)認真組織實施規劃
有關部門和東北四省區人民政府要協同配合,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有關政策措施的意見》,共同推進規劃實施。四省區人民政府要做好相關規劃政策的銜接,形成區域規劃建設一盤棋。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加強指導,幫助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確保規劃實施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