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俞村(浙江省縉雲縣三溪鄉下轄村)

東俞村(浙江省縉雲縣三溪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俞村,以姓命名,位於三溪鄉政府駐地東北方向15公里外海拔733米山巔之上。東、南皆接仙居縣境,西傍西潘、厚仁,北靠鳥尖、十八堆林場。全村95戶,213人,面積約2.1平方公里,耕地108畝,林地3184畝,年人均收入9850元。建有高山油茶基地和省級板栗示範基地1000餘畝。為著名的革命堡壘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俞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縉雲縣三溪鄉
  • 面積:約2.1平方公里
  • 人口:213人
  • 海拔:733米
村小名氣大,山高風光美,人少故事多,地偏物產豐,地圖信息,

村小名氣大

東俞村地處縉雲最東端海拔733米的高山之巔,是三溪鄉海拔最高的村莊,素有三溪“西藏”之稱。
從厚仁村上山,登前山嶺,過紅岩崗,穿楊樹坳,越山頭嶺,經西潘村,名為10里山路,實則至少要走上2小時。2007年3月開始,投資690萬元,建成了康莊公路,但村民大部分外出創業謀生,僅60來名老人留守家園,因此,自然環境幾乎還是粗獷而優美的原始生態,村莊面貌也仍保持著傳統古村落的純粹和質樸,有人親切地稱之為“縉雲東部的一塊淨土”。隨著越來越多的驢友將這塊“淨土”作為目的地,昔日名不見經傳的東俞,漸漸走進人們的視野,被驢友們譽為“三溪的香格里拉”。

山高風光美

從厚仁村口拐上仁俞公路,山勢就漸次挺拔險峻了。前夜豪雨初歇,空氣異常濕潤、新鮮,呼吸之間,便有薄荷般的清涼滋潤了鼻腔。山林、土地、岩石全都濕漉漉的,整個地表像吸足了水分的宣紙。透過車窗,朦朦白霧從谷底氤氳而起,像誰在濕透了的宣紙上潑下了一硯濃墨,迅速暈染開來,連綴成片,遮蔽了山腰,混沌了世界,眼前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東俞村
來到回龍亭附近的一個山埡口,忽然一陣風過,霧的鐵幕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頓時,有山峰的輪廓,高壓輸電塔的輪廓懸浮在霧海之上。“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這似仙似幻的縹緲景象,神秘而又靜謐,直叫人心境空明,心曠神怡。
過軒黃黃茶基地,是一段平緩的下坡,地勢也相對開闊。厚重的霧褪到遠山上去了,露出了近處小山脊上竹林、梯田的面目。繼續前行3公里後,汽車又跌入霧海之中。天地茫茫,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哪是山哪是路,只聽見遠處隱隱傳來一兩聲狗吠。
又轉幾個彎,驚見乳白色的濃霧中,隱現著幾棵樹的模糊身影,以及兩幢房屋似有似無的輪廓。慢慢地,慢慢地,濃霧淡去許多,妙曼了許多,輕紗下,山的輪廓露出來了,旱地的輪廓露出來了,村莊的輪廓也露出來了。

人少故事多

小時候曾聽人用縉雲方言唱一首山歌:地無三尺平,出門便爬嶺;講話仙居腔,性情直拔直;要問他是哪裡人,莫講也知東俞人。
東俞村僅有人口213人,清一色俞姓,源自仙居,其開宗始祖俞元,原籍金陵,宋熙寧間(1068-1078)授台州總領,定居仙居西鄉九郎溪。
俞元之孫俞釒奇,南宋時授處州團練副使,後隱居縉雲三溪。幾世後派衍丁繁,蔚成一村,因姓稱為上俞村(現已無存)。嗣後分支仙居雅溪、縉雲三溪東俞、前店各村。
人口少,身處兩縣交界敏感地帶,常遭匪患或鄰村欺負。出於自保,東俞人自古特別團結,且有習練武功的傳統,久而久之,形成了忠厚耿直、嫉惡如仇的個性。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惡戰土匪、官兵,保衛家園的戰鬥,先烈們用鮮血、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氣貫長虹的讚歌。
1935年,劉英、粟裕同志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第一縱隊就曾派人到東俞、厚仁村宣傳革命主張,東俞村由此成為紅軍堡壘村。解放戰爭期間,東俞村又成為中共處屬特委常駐地、游擊隊大本營,傅振軍、張子清、林義圃等特委領導常住俞日興家裡。
俞日興是出生於1893年的東俞人,7歲喪父,給人放牛做長工。
1944年,中共處屬特委轉移縉雲,常駐東俞。1946年7月,俞日興入黨,成為東俞聯絡站負責人。他將自己僅17歲的兒子俞子周也送到了游擊隊,還發動民眾抗稅、抗壯丁,與妹夫裡應外合繳獲仙居縣蒼嶺坑村地主武裝的槍枝,組織武裝民兵,造土炮,執行保衛特委、帶路、送信、運輸等任務,為壯大革命力量發揮了巨大作用。
東俞黨組織的頻繁活動,引起了敵人注意,經常前來清剿。
1949年4月,國民黨11師對縉雲根據地進行圍剿。4月14日,國民黨11師一個營和壺鎮聯防隊2箇中隊共500多人,分三路進犯括蒼武工隊。敵眾我寡,武工隊在槐花樹與敵人激戰2小時後主動撤退,向三溪方向轉移。15日,武工隊和民兵30多人到達東俞,決定在這裡休整1天,17日拂曉轉移到仙居縣境內。
16日深夜,敵人趁著雨夜能見度極低的便利,由叛徒帶路偷偷包圍了東俞。17日凌晨,一大群國民黨兵突然出現在一邊代哨兵執勤,一邊與隊長、偵察員商量轉移事宜的指導員范南山跟前。
范南山一邊拔槍射擊,一邊命令熟悉地形的俞日興帶領同志們撤離,不幸被敵人擊中腿部。他自知難以脫身,就地一滾,繼續阻擊敵人,掩護屋內的30多位武工隊員和民兵撤退。罪惡的子彈再次擊中他的胸膛,年僅22歲的范南山英勇犧牲。俞日興強忍著悲痛率隊突圍。當他們衝出村莊100米時,再次被敵人包圍,2人犧牲,俞日興和俞子田等多人被俘。被俘時,俞子田身上帶著銅號,敵人知道他是號兵,竟殘忍地割下他的舌頭。俞日興他們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第二天,敵人逼被俘的同志自掘土坑,然後將他們一一槍殺埋進大坑。臨刑前,俞日興他們高呼:“共產黨是殺不盡的!”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漫步在紅色堡壘村東俞,依然隨處可見紅色身影。牆壁上,還有紅軍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標語、激戰中留下的彈孔,以及當年抗擊敵人而改建的獨特窗戶(外小內大);地上,是東俞村民用鵝卵石精心拼砌出來的紀念性口號;村民們還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發自內心的自豪。

地偏物產豐

如今東俞這塊先烈鮮血浸染過的英雄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後建立了油茶、毛竹等產業基地,90年代初東俞村抓住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一村一品”機遇,墾植了1000多畝板栗。
經過20多年精心培育,板栗已進入豐產期,年產量超過45萬斤,可增加農民收入100萬元以上,小小板栗成為東俞村民的致富果,也是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閒談中,一位村民開心地說,他家種有板栗50多畝。為節省人工,保證板栗品質,這幾年都是等板栗自然裂果,掉落地上後再去把最飽滿的板栗撿起。採用這樣的採收方法,雖然畝產僅300-400斤,比連栗蒲採摘降低了二層左右,但是這種“撿栗”每一顆都是精品,深受客戶青睞,售價能達到每公斤20多元,比普通板栗高出15元左右。遇上好年成,光板栗一項他家就可增收近10萬元。
東俞村還在鄉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指導下,把富餘勞動力資源轉化為致富能源,村民外出創業、務工者高達150人。同時,計畫依託紅軍堡壘村這個紅色優勢和原生態的地理、農居、產業優勢,把東俞打造成適宜養生休閒的“紅色堡壘,綠色家園”。

地圖信息

地址:麗水市縉雲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