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世紀50—60年代,西方學界圍繞歐美在東亞地區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利益而進行的一項綜合性研究,是為“東亞研究”。它以
費正清、
賴肖爾等人在
哈佛大學建立東亞研究中心為誕生標誌,在學科體系、研究範式和話語形態等方面對世界範圍內的東亞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期,日本在“
大東亞戰爭”和“
大東亞共榮圈”的侵略政策驅動下,建立了以“東亞”為名的多個研究機構,產出了不少“東亞研究”論著。1945年日本戰敗,戰前一大批帶有“東亞”印記的研究機構或被解散或被改制,從事東亞研究的學者大都儘可能地避諱“東亞”一詞,代以“中華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儒教文化圈”等提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
日本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隨著學界代際更迭,與東亞相關的研究又有新的發展。
學科簡介
北京大學-
東京大學“東亞研究”聯合項目的課程包括東亞人文社會經典、亞洲與世界:問題與方法、世界哲學與東亞、世界歷史與東亞、世界文學與東亞等。培養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對東亞文明的共同源流、內部多樣性、歷史經驗的差異和當下面臨的共同挑戰形成比較系統的理解;能運用
中文、
日語、
英語三種語言閱讀學術文獻,進行國際交流;有能力對比同一文本在不同文化語境和解釋傳統中的意義;能夠獲得人文基礎學科的紮實學術訓練,同時具備當代
社會科學的前沿視野等。
哈佛大學東亞研究
文學學士旨在培養對東亞人類經驗的批判性理解,集中培養語言技能,參與輔導計畫,並從豐富的講座課程和研討會中進行選擇,讓學生可以了解整個東亞,也可以對一個或多個東亞社會(
中國、
日本、
韓國或
越南)進行專門研究。
萊頓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專注於中國、日本或韓國,涉及學科包括
歷史、文學、藝術、藝術史、社會學、人類學、媒體、文化研究、宗教研究、哲學、經濟學、發展研究、語言學、政治和國際關係。
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博士學位提供中國、日本的歷史和文學、韓國文化研究、東亞
人類學和當代東亞跨國社會和文化研究的課程,研究可以致力於促進既定學科或跨學科形式的知識進步,可以僅限於一個國家或是跨國的,可以專注於特定的時間段(古代、
中世紀、早期現代和現代)或涵蓋更廣泛的時間跨度。
維也納大學東亞研究系開設東亞經濟與社會(EcoS)碩士和博士學位。東亞經濟與社會是一個跨學科課程,涉及當代東亞語言、政治、經濟與社會,旨在培養社會科學方法專家,重點放在跨國和區域問題以及比較分析上。
研究機構
美國亞洲學會所列的東亞研究教研機構有(按字母順序排列):
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