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套山字型構造體系是由西伯利亞地台相對向太平洋殼塊和印度地台之間楔入所形成的巨型複雜構造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亞套山字型構造體系
- 組成:由西伯利亞地台相對向太平洋殼塊
- 特點:東亞鏡像中軸帶為其共同的脊柱
- 特徵:套山字型的每個前弧都被脊柱穿過
東亞鏡像反映中軸帶為其共同的脊柱,華夏構造帶和華西構造帶構成其東、西兩翼。其北部是以阿納巴爾地盾向南接貝加爾構造帶為脊柱,以薩彥嶺、阿爾泰山等為西翼,以大興安嶺為東翼,被蒙古中部南北向鋸齒狀構造帶穿透弧頂,經前寒武紀、加里東、華力西、印支以及燕山等不同構造旋迴形成的複雜山字型構造。向南是以賀蘭山及其西側為脊柱,以祁連山為西翼、呂梁山為東翼、秦嶺為前弧,經前寒武紀、加里東、華力西、燕山等不同構造旋迴形成的巨大而複雜的山字型構造。再南以龍門山及其西側和“康滇地軸”為脊柱,以川西印支褶皺帶為西翼、“江南地軸”為東翼、哀牢山部分為前弧的複雜山字型構造。再向南到東南亞,則是以馬來半島為脊柱,以爪哇島為前弧、菲律賓群島為東翼、安達曼列島為西翼的很不對稱的山字型構造。它們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東亞套山字型構造體系。與簡單的山字型不同的是,除最南面的前弧外,套山字型的每個前弧都被脊柱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