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唐松草

東亞唐松草

東亞唐松草(學名:Thalictrum minus var.hypoleucum)為毛茛科唐松草屬下的一個變種。生海拔100-1500米間丘陵或山地林下或較陰濕處。3-5月開花,果期9-10月。東亞唐松草種子容易萌發,但發芽率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亞唐松草
  • 拉丁學名:Thalictrum minus var.hypoleucu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木蘭亞綱
  • :毛莨
  • 亞目:毛茛亞目
  • :毛茛科
  • 亞科:唐松草亞科
  • :唐松草族
  • :唐松草屬
  • :東亞唐松草
  • 分布區域:分布於四川西部、青海、新疆、甘肅、山西。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採集方法,貯藏壽命,休眠與萌發,化學成分,

形態特徵

植株全體無毛。莖高20-66厘米,自下部或中部分枝。基生葉有長柄,為二至三回三出複葉;葉片寬5-10厘米;小葉草質,背麵粉綠色,頂生小葉近圓形,直徑1-2厘米,頂端圓,基部圓形或淺心形,不明顯三淺裂,邊緣有淺圓齒,側生小葉的基部斜心形,脈在下面隆起,脈網明顯;葉柄細,有細縱槽,長約6厘米,基部有短鞘,托葉膜質,半圓形,全緣。復單歧聚傘花序圓錐狀;花梗絲形,長0.6-1.6厘米;萼片4,白色或淡堇色,倒卵形,長3-4.5毫米;花葯橢圓形,長0.5-1.2毫米,先端鈍,花絲比花葯寬或窄,上部倒披針形;心皮(3-)4-6,子房長圓形,長2-2.5毫米,花柱短,直或頂端彎曲,沿腹面生柱頭組織。瘦果無柄,圓柱狀長圓形,長4-5毫米,有6-8條縱肋,宿存花柱長1-1.2毫米,頂端通常拳卷。3-5月開花。
種子形態瘦果橄欖形。 長2.4-2.9毫米,徑0.6-1.2毫米。表面黑褐色,具7-8條縱棱,縱棱凸起明顯。果臍在基端,圓形,小。具胚乳、胚小。千粒重0.642克。

生長環境

生海拔100-1500米間丘陵或山地林下或較陰濕處。

分布範圍

分布於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貴州、湖北、四川、甘肅、陝西等地。

採集方法

採集花期8-9月,果期9-10月。於秋季待果枝枯萎時採摘,曬千,敲打出種子,簸去雜質,放陰涼通風處千藏。

貯藏壽命

1986年10月收穫的種子,室溫牛皮紙袋貯藏至1987年5月16日,其發芽率為35%,貯藏至6月、7月轉-30℃貯藏,1988年1月23日測其發芽率為7%。

休眠與萌發

東亞唐松草種子容易萌發,但發芽率低。在15℃、20℃的恆溫中65天,種子的發芽率為零,在25℃、30℃的恆溫下60天左右,種子雖然能夠萌發,但發芽率極低,僅為10%和5%而在15°-30℃的變溫下25天,種子的發芽率即達35%,以上結果說明20℃以下的溫度抑制種子的發芽,種子的發芽適溫為15°-30℃的變溫。生產上春播,如溫度適合,約1個月出苗。

化學成分

全草含雙苄基異喹啉類生物鹼(為唐松草鹼、唐松草新鹼);莖、葉含木蘭花鹼、高唐鹼、馬尾黃連鹼、件甲基馬尾黃連鹼,D-f-並含唐松草鹼(芹素-7-牛孔糖苷);根含白蓬草鹼、煙鍋草鹼、高白蓬草鹼、馬尾黃連鹼、O-甲基馬尾黃連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