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世界的裂變與近代化

東亞世界的裂變與近代化

《東亞世界的裂變與近代化》是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權赫秀。

基本介紹

  • 書名:東亞世界的裂變與近代化
  • 作者:權赫秀
  • ISBN:9787516124086
  • 頁數:564
  • 定價:89.00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4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東亞世界的裂變與近代化》內容簡介:東亞各國在近代化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日益密切的關聯與互動。按照全球史學者的觀點,歷史就是世界各民族互動的結果,而人口增長、技術進步與傳播、不同社會之間日益增長的交流,正是近代以來世界一體化乃至全球化世界形成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東亞各國在近代歷史進程中日益密切的關聯與互動,其實就是上述世界性歷史進程及其趨勢在東亞近代史中的反映與體現。

目錄

代前言 東亞世界近代化的雙主題變奏:分裂與瓦解以及關聯與互動
第一編 近代東亞關係史事研究
關於近代中朝關係史的幾點認識
一 近代中朝關係史的基本內容
二 近代中朝關係史的分期構想
三 關於近代中朝關係史的幾點認識
四 代結語
中韓關係近代轉型視野下的李鴻章一李裕元書信聯繫始末及其意義
一 李鴻章一李裕元書信聯繫的建立背景
二 李鴻章一李裕元書信聯繫的建立與展開過程
三 李鴻章一李裕元書信聯繫的終結及其評價
《江華條約》與清政府關係問題新論――兼與王如繪先生商榷
一 《江華條約》簽訂前夕清政府第一次轉咨的影響
二 清政府冊封敕使的影響以及李鴻章“函勸”情況
三 結論
韓國人眼中的近代上海――以1881年韓國使臣魚允中的記錄為中心
一 前言
二 魚允中兩次訪問上海的記錄
三 魚允中對當時中韓關係現狀的調查與記錄
四 結語
馬建忠與朝鮮
一 前言
二 兩渡朝鮮――代為主持《朝美條約》簽訂並協助朝鮮與英、法、德修約交涉
三 三渡朝鮮――鎮壓朝鮮壬午兵變
馬相伯在朝鮮的顧問活動(1882年11月一1884年4月)
一 馬相伯被派赴朝鮮的背景
二 在朝鮮一年有餘的顧問活動
三 內外牽掣與中途歸國
四 結論
陳樹棠在朝鮮的商務領事活動與近代中朝關係(1883年10月―1885年10月)
一 總辦朝鮮各口商務委員的派遣背景與經過
二 陳樹棠在朝鮮的主要活動
三 1884年“甲申政變”後的回國與免職
四 結語
曾紀澤有關朝鮮問題的外交活動與建議
一 出使歐洲期問對朝鮮問題的關注與主張
二 回國後對朝鮮問題的繼續關注及其主張
近代朝鮮開化派領袖金玉均的日本觀及其東亞史意義
一 前言
二 甲申政變前後金玉均與日本關係的變化
三 由“傾意依賴於日本”到“三和主義”:金玉均日本觀的階段性嬗變
四代結語:金玉均日本觀的東亞史意義
19世紀末韓國開化派人士對華關係構想研究
一 重新反思韓中關係的近代性轉變
二 急進開化派勢力之韓中關係構想:金玉均、朴泳孝、俞吉浚
三 穩健開化派勢力之韓中關係構想:金允植、魚允中、金弘集
四 代結語
近代中國第一所公立韓國語教育機構――袁世凱駐韓公署附設韓語學堂考
一 前言
二 韓語學堂的設立經過
三 韓語學堂概況及其始末
四 結語
李鴻章與朝鮮國王高宗往來咨文及書信考(1881―1894)
一 李鴻章與高宗之間往來咨文考
二 李鴻章與高宗之間往來書信考
三 結語
李鴻章與伊藤博文往來書信考(1885年4月一1895年9月)
一 1885―1889年間的書信往來及其內容
二 1893―1895年間的書信往來及其內容
三 結語
《馬關條約》的中日英文本異同考
一 《馬關條約》中日兩種文本之歧異
二 《馬關條約》中英兩種文本之異同
三 結語
唐紹儀在近代朝鮮十六年活動考述
一 渡朝經過以及朝鮮海關時期
二 從翻譯到署理――袁世凱最得力的助手
三 從朝鮮總商董到駐韓總領事――建議並促成中韓新型關係之建立
四 結語
日俄戰爭對近代中韓關係的影響
一 前言
二 遭受侵略的兩個“中立國”
三 日俄戰爭期間的中韓雙邊關係
四代結語:日俄《朴茨茅斯和約》與中韓關係的變化
“自顧不遑,斷難干預”――清政府對日本吞併大韓帝國的認識與反應
一 清政府獲取日本吞併韓國信息的三個渠道
二 日本對清政府的特殊通報方式及其內容
三 清政府統治集團對日本吞併韓國的認識與反應
四 代結語:日本吞併韓國對中國的影響
“南陳北李”的留學日本經歷及其影響
一 引言
二 陳獨秀的留學日本經歷及其影響
三 李大釗的留學日本經歷及其影響
四 結語
關於朝鮮共產主義者幫助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若干史實
一 作為共產國際代表來華幫助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朴鎮淳
二 金萬謙、安秉贊(?)以及上海臨時政府勢力幫助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活動
第二編 史料所見東亞關係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