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丹是遼朝滅亡渤海國後在其地設立的一個屬國,亦稱東遼。東丹也是一味中藥,又名鉛丹、黃丹,橙紅粉末細膩重,辛寒有毒供外用,拔毒生肌膏藥中。另外,還是一個複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單王國
- 存在時間:969年-982年
遼代屬國,簡介,建國,滅亡,外交,國王,中藥名,複姓,
遼代屬國
簡介
東丹(926年-952?)是遼朝滅亡渤海國後在其地設立的一個屬國,亦稱東遼。存在時間926年至952年。
建國
遼太祖天顯元年(926年),遼國與渤海國的戰爭以遼國勝利結束,封皇太子耶律倍於其地,稱“人皇王”,因渤海在遼東方,故名為東丹國(東契丹之意)。建都於渤海故都忽汗城,改名為天福城(今中國黑龍江省寧安),年號甘露。東丹國按照渤海制度治理,君主有權任命百官,每年向遼國貢納細布五萬匹、粗布十萬匹、馬一千匹。有四個宰相,契丹與渤海人各有二個。
不久,遼太祖死,耶律倍前往遼皇都宮(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境內)奔喪。天顯三年(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東丹的東平郡為遼國南京(今遼寧遼陽北),強行自天福城徙東丹人民充實東平郡,天福城遂衰落。天顯五年(930年),耶律倍因受德光猜忌,逃奔後唐,東丹國名存實亡,後繼者為其長子耶律阮。
滅亡
天顯六年(931年),遼按照渤海國的舊例,在南京設立中台省。會同元年(938年),將南京改名為東京。
天祿元年(947年)耶律阮成為契丹皇帝,復建東丹國,封耶律安端為明王。應歷二年(952年)十二月,耶律安端死,東丹國亡,其地直屬遼廷。乾亨四年(982年),廢除東丹國號,東丹國滅亡。作為東丹國行政機構的中台省一直存在到遼聖宗時期。
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東丹國大約至少在遼景宗時期(969年-982年)或直到982年才結束。
外交
929年,東丹國遣使裴璆至日本,遣使高成詞、成文角至後唐。931年、935年,東丹國兩次遣使至後唐,以朝貢名義去見逃到後唐的國王耶律倍。
國王
中藥名
東丹系鉛氧化物, 橙紅粉末細膩重,
辛寒有毒供外用, 拔毒生肌膏藥中。
[來源] 為純鉛的加工品,又名鉛丹、黃丹。
[產地] 廣東、河南、雲南、湖南等地。
[採收] 取純鉛小塊放於鐵鍋中加熱炒動,利用空氣之氧使其氧化,然後放石臼中春成粉狀,用水漂洗,將粗細粉末分開,濾出之粗粉再炒。漂出之細粉,再加熱經氧化24小時後,即成紅色或紅黃色之粉狀物,過篩即得東丹。
[藥材形性] 為橙紅色或橙黃色的粉末,光澤暗淡,不透明,質 重,用手指揉搓,先有砂性觸及,後覺細膩,能使手指染成橙黃色,有 金屬性辛味。以色橙紅,細膩光滑,無粗粒,見水不成疙瘩者為佳。
不溶於水和酒精,能溶於硝酸和鹽酸。熾熱之,放出氧氣,一部分變 成氧化鉛。
[炮製] 用水漂去浮鹽,水飛淨粗粒,晾乾,微火炒至紫紅色,取 出攤地上過1宿,去火毒後,入散劑。制之使更純淨,並提高藥效。
[成分] 為四氧化三鉛(Pb3O4)
[性味、歸經] 辛微寒,有毒。入心、脾、肝經。
[功用] 拔毒生肌。用於各種瘡癤,黃水濕瘡,潰瘍久不收口, 有拔毒、防腐、止癢、收斂作用。
[用法、用量]一般為外用,研末配它藥作散,並為熬膏藥的原料。
[處方名] 東丹 鉛丹 黃丹 廣丹
[保貯] 置缸甏或木箱內,放陰涼乾燥處、防灰塵。
附藥:鉛粉、密陀僧
1.鉛粉(鹼式碳酸鉛2PbC03Pb(OH)2,宮粉、胡粉、粉錫) 辛 寒有毒,能防腐解毒,斂瘡止癢,多用於疥癬瘡瘍,黃水濕疹,燙傷感 染等症。外用適量,不供內服。
2.密陀僧(粗製氧化鉛、金爐底)辛平,有毒,外用能燥濕殺蟲、 斂瘡,用於濕疹、疥癬、瘡瘍久不斂口,陰部濕癢、腋下狐臭、稻田皮炎等症。外用適量,不供內服。
複姓
《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初, 阿保機 死,長子 東丹王 突欲 當立…… 突欲 不得立, 長興 元年,自 扶餘 泛海奔於 唐 。 明宗 因賜其姓為 東丹 ,而更其名曰 慕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