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珊瑚(Cyathophyllum sp. Goldfuss 1826)是採集於廣東省的化石標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杯珊瑚
- 外文名:Cyathophyllum sp. Goldfuss 1826
- 產地:廣東省
- 保存單位: 廣東省地質科普教育館
杯珊瑚(Cyathophyllum sp. Goldfuss 1826)是採集於廣東省的化石標本。
杯珊瑚(Cyathophyllum sp. Goldfuss 1826)是採集於廣東省的化石標本。特徵描述塊狀復體。隔壁向個體中心逐漸變薄。具中軸,鱗板發育,小球形。1主要用途科學研究。1...
埃氏杯形珊瑚是動物界、六放珊瑚亞綱、石珊瑚目、杯形珊瑚科、杯形珊瑚屬的一種動物。埃氏杯形珊瑚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習單體或群體生活,觸手及隔膜為6或6的倍數。觸手指狀,隔膜成對發生,肌肉多相對而生,口道溝兩個。如有骨骼,其骨骼均在體外,由表皮層分泌形成,是常見的六放珊瑚亞綱、石珊瑚目...
放線杯珊瑚有從扁平到圓形的群體,大小不一,以粗劣的蜂窩狀排列形式緊密結合。俗名:多皺珊瑚 科:有軸珊瑚科 目:十字珊瑚目 時代:石炭紀早期 分布:歐洲、亞洲 是海中的 一種植物,但是不知道是否可以食用 詳情 萼為凹形,中間有突出部分。隔膜很薄,長短不一。中軸突出的結構很複雜,它由一系列很小的皰狀...
安氏杯形珊瑚(英文名稱:Cauliflower coral)是珊瑚綱、六放珊瑚亞綱、石珊瑚目、鹿角珊瑚科、杯形珊瑚屬的動物,由Scheer and Pillai 於1974年定名。物種概述 安氏杯形珊瑚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習單體或群體生活,觸手及隔膜為6或6的倍數。觸手指狀,隔膜成對發生,肌肉多相對而生,口道溝兩個。如有骨骼...
格蘭柯夫加巔杯珊瑚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南丹縣巴平村者槓剖面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個體多角柱狀,體徑6~11mm;具厚雙層外壁0.4~0.8mm,中間黑線0.02mm。一級隔壁約伸達床板帶半徑的2/3或更多,始端很少插入鱗板帶,數計17~20;二級隔壁不發育或極短。中軸呈簡單板狀或長紡錘狀,加厚...
頭花杯形珊瑚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習單體或群體生活,觸手及隔膜為6或6的倍數。觸手指狀,隔膜成對發生,肌肉多相對而生,口道溝兩個。物種概述 如有骨骼,其骨骼均在體外,由表皮層分泌形成。是常見的六放珊瑚亞綱、石珊瑚目的動物,每個蟲體與海葵相似,其基盤部分與體壁的外胚層細胞能分泌石灰質物質,...
杯形珊瑚屬(學名:Pocillopora)共有18個物種。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身體呈六分的兩輻射對稱,口部體壁內陷形成了口道,胃腔內體壁的內胚層向心延伸形成了隔膜。肌肉發達,中膠層中有細胞存在,生殖細胞來源於內胚層,可形成骨骼。海產,群體,有骨骼,可造礁,口道溝的存在使其身體呈現兩輻射對稱。具隔膜...
細型北流杯珊瑚是發現於廣西北流市的泥盆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單體、始部為彎曲的角錐狀,直立部分呈圓柱狀,最大保存長度59毫米。萼較深,萼邊陡,外壁上縱列的隔壁溝明顯。個體的體壁細,細密深色,內緣有一層半透明的細薄的羽狀層。珊瑚體營萼內出芽(BD647-10-10),隔壁纖細,不同程度的曲折狀,曲折處...
北川杯珊瑚 (新種)(Cyathophyllum beichuanense He sp. nov.)是採集於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甘溪鄉沙窩子的岩石標本。特徵描述 塊狀復體,個體橫切面呈不規則的多角形。成年期個體直徑在15毫米左右,隔壁數約48個。隔壁微彎曲,外端稍加厚,向個體中心逐漸變薄。一級隔壁較長,幾達軸部。二級隔壁約占一級隔壁的3...
脊板狀北流杯珊瑚是發現於廣西北流市的泥盆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正模在內的橫切面中見有兩個相互接觸的珊瑚體,接觸處兩者共有一段較直的體壁,中央為細而緻密的暗色中線,兩側為半透明狀垂直中線的羽狀層。單體體徑25-27毫米,隔壁數(25-30)×2,在鱗板帶內的隔壁普遍具規則、呈“之”字形曲折的脊板,縱...
塞利杯形珊瑚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習單體或群體生活,觸手及隔膜為6或6的倍數。物種概述 觸手指狀,隔膜成對發生,肌肉多相對而生,口道溝兩個。如有骨骼,其骨骼均在體外,由表皮層分泌形成。是常見的六放珊瑚亞綱、石珊瑚目的動物,每個蟲體與海葵相似,其基盤部分與體壁的外胚層細胞能分泌石灰質物質,...
疣高矮不等,從2—5mm,直徑3—6mm。珊瑚杯底部圓形,約1mm直徑,在分枝頂部幾乎磨光或有小疣存在,珊瑚杯模糊不清。隔片刺狀,二輪不完全,軸柱為微突瘤。該種生活在礁斜坡浪大處,棕褐色群體常見顏色,粉紅色、玫瑰紅色經常在水深或稍為平靜的環境中發現。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印度—太平洋區廣布種。
珊瑚杯在分枝基部呈圓形,直徑約1.0毫米,杯間距離大,共骨上長有尖刺、小枝上的珊瑚杯呈長卵圓形,杯間距離小,共骨上少刺或光滑。珊瑚杯中有兩輪不完全隔片,呈細齒狀,軸柱無或微突瘤。生活時該種主要分布在礁坪上。群體為淡黃色、玫瑰紅色、粉紅色,常見顏色為黃褐色。珊瑚結構 珊瑚綱中單體生活的種類及...
線蟲杯形珊瑚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習單體或群體生活,觸手及隔膜為6或6的倍數。觸手指狀,隔膜成對發生,肌肉多相對而生,口道溝兩個。如有骨骼,其骨骼均在體外,由表皮層分泌形成。是常見的六放珊瑚亞綱、石珊瑚目的動物,每個蟲體與海葵相似,其基盤部分與體壁的外胚層細胞能分泌石灰質物質,積存在蟲...
多角頂杯珊瑚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類烏齊縣桑多鄉馬查拉的石炭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個體體徑最小為4毫米,一般為6~7毫米。邊緣泡沫帶發育,泡沫板大,1~2列。隔壁數計(17~19)×2,都很薄;一級隔壁末端向中心延伸,但未與復中柱相接;二級隔壁呈短脊狀。復中柱簡單,一端與一個一級隔壁相連,中板短...
珊瑚體呈表覆形,柱形或團塊形,珊瑚石的大小相當一致,直徑約在3至4.5厘米,通常有8至12枚隔片,珊瑚蟲僅在夜間伸展活動。形態特徵 星形棘杯珊瑚,珊瑚石 珊瑚體呈表覆形,柱形或團塊形,珊瑚石的大小相當一致,直徑約在3至4.5厘米,通常有8至12枚隔片,珊瑚蟲僅在夜間伸展活動。生活群體為綠色、棕色或灰色...
伍氏杯形珊瑚 伍氏杯形珊瑚(學名:Pocillopora woodjonesi)是刺胞動物門珊瑚綱石珊瑚目杯形珊瑚科動物。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2004)評估為易危VU。分布範圍 中國為次要分布區,分布範圍為中國台灣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保護級別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2004)評估為易危VU。
多曲杯形珊瑚(Pocillopora meandrina Dana,1846)是一種杯形珊瑚科杯形珊瑚屬類生物,分布於美屬薩摩亞,澳大利亞,英屬印度洋領地,高棉,智利,聖誕島,科科斯群島,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薩爾瓦多,斐濟,瓜德羅普島,宏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形態特徵 多曲杯形珊瑚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
膨肚杯形珊瑚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習單體或群體生活,觸手及隔膜為6或6的倍數。物種概述 觸手指狀,隔膜成對發生,肌肉多相對而生,口道溝兩個。如有骨骼,其骨骼均在體外,由表皮層分泌形成。是常見的六放珊瑚亞綱、石珊瑚目的動物,每個蟲體與海葵相似,其基盤部分與體壁的外胚層細胞能分泌石灰質物質,...
中國闊杯珊瑚 中國闊杯珊瑚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隆安縣古潭鄉的中泥盆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叢狀群體。個體呈圓柱狀。個體外壁厚約0.2~0.4mm。隔壁外端較內端稍厚。一級隔壁短,其長度為半徑1/4~1/3,數目20~21個;二級隔壁缺失。橫板呈重疊的覆杯狀。無鱗板。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博物館。
多鱗板高杯珊瑚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且坎東渾木龍溝的早白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單體,體徑28mm,外壁厚0.5~0.8mm。隔壁三級,粗大呈楔形,一級隔壁6個,幾達中心,基部厚1.5~2mm。二級隔壁長達個體半徑的2/3,三級隔壁長約一級的1/2。鱗板頻寬,在橫切面上鱗板呈泡沫狀或半圓形,偶有"...
厚錐輻杯珊瑚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南丹縣巴平村者槓剖面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個體多角柱狀,體徑6~10mm,少達13mm;具厚而直;兩側微突起的雙層外壁,厚0.5~1mm,中間黑線直,0.02~0.05mm。隔壁在床板帶中加厚,最厚0.4mm,向中心變薄;一級隔壁長,幾達復中柱,始端斷斷續續插入鱗...
蕈狀杯形珊瑚屬珊瑚綱、杯形珊瑚科,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習單體或群體生活,觸手及隔膜為6或6的倍數,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形態特徵 蕈狀杯形珊瑚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習單體或群體生活,觸手及隔膜為6或6的倍數。觸手指狀,隔膜成對發生,肌肉多相對而生,口道溝兩個。如有骨骼,其骨骼均在體外,...
多結脊板杯珊瑚 多結脊板杯珊瑚(Cyathocarinia tuberculata Soshkina)是採集於日喀則市吉隆縣臥馬的化石標本。化石產地 日喀則市吉隆縣臥馬 主要用途 地層劃分與對比。
徐瑞麟巔杯珊瑚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南丹縣巴平村者槓剖面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大型,個體多角柱狀,體徑4~6mm;具加厚、兩側齒狀的雙層外壁,厚0.3~0.5mm,中間黑線波曲,0.02~0.05mm。一級隔壁薄,伸達床板帶半徑的1/3至2/3,部分隔壁的始端插入鱗板帶,少數達外壁,數計15~18...
杯珊瑚型擬兩列珊瑚(比較種)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左貢縣美玉鄉格沖鄉的晚三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肋隔片緻密、很厚,外厚內薄,截面呈楔狀,計有三級,數目約20個,呈兩側對稱排列。一至二級隔片不伸入軸心,三級隔片較短。一級隔片有一條曲折的中央線。無中軸,但有一個狹長的軸腔。保存單位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