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錦後旗奮鬥國小

杭錦後旗奮鬥國小

1940年5月5日,著名愛國將領傅作義將軍,“以人才之培育主救國之首要”為辦學主旨,創立了奮鬥國小。為弘揚傅作義先生的愛國精神,秉承奮鬥傳統,打造奮鬥教育品牌。杭錦後旗旗委、政府高瞻遠矚,決定在傅作義將軍創辦的原奮鬥國小所在地陝壩鎮重建奮鬥國小。納入“奮鬥”辦學系列,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和規模化的辦學目標。2005年,隨著全旗教育改革和學校布局調整,東馬路國小與建設街國小合併,建成奮鬥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錦後旗奮鬥國小
  • 學校類別:國小
  • 創辦時間:1940年5月5日
  • 占地面積:44000 m
歷史沿革,基本情況,教育基地,信息管理,學校榮譽,

歷史沿革

抗戰期間,日寇侵占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包頭。1939年春,傅作義(字宜生)將軍率其所部退守綏西。傅先生於國家危難之時、戎馬倥傯之際、治軍綰政之餘,仍不忘“為國家育人才,代幹部教子弟”,於是有“私立奮鬥國小”之設,由黃渠橋而石嘴山。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與綏遠省政府設在陝壩之後,借天主堂房屋為臨時校舍。至1943年方於陝壩北郊購地建校,並將國小遷來陝壩,學校分設中學部與國小部。
1949年傅作義將軍率部在北平起義,此後又促成綏遠“九·一九”起義,奮中教職工也在起義人員之列。北平奮中、奮小更名為北京奮中、奮小。同年年末,綏遠軍政委員會成立,傅先生以水利部部長身份兼任主席與軍區司令員。為支援綏遠教育事業,傅先生決定北京奮中遷回歸綏,於是1950年2月歸綏奮中復立於舊址。為辦好歸綏奮中、陝壩奮中與奮小,傅先生重組校董會並出任董事長。延聘之董事有中共領導高克林、奎璧、蘇謙益、姚喆、魯志浩、時穎,有原校孫蘭峰、董其武、陳炳謙、張濯清、袁慶榮、王明德、張德,還有李居義、李世傑、張淑良、楊令德、周北峰、安春山、常佩三、陳育生等人。首聘郭攬青為歸綏奮中校長,陳祿林為陝壩奮中與奮小校長。1951年陳以事被捕,復聘徐秀泉為校長。至交由公辦為止。校董會遵照傅作義先生指示,將全部資產31.7億元(舊幣)交給國家。
東馬路國小始於解放前的仁愛保國民國小、大江國小等,解放後的鎮二完小、東二街國小。1952年改稱東馬路國小。建設街國小前身為躍進村國小,1977年改為旗直國小,命名建設街國小。2005年12月東馬路國小與建設街國小合併新建奮鬥國小。東馬路國小和建設街國小在歷任校長和教師們的不懈努力下,學校辦學規模逐漸壯大,校園環境建設、教育教學設施等辦學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學校管理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等不斷得到提高。由昔日的土坯房、泥操場變為磚瓦房、硬化院;由十多名教師,幾十名學生髮展至近百名教師,千餘名學生;由普通國小變成旗直國小排頭兵……在學校發展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兩校歷任的數百名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尤其近年來,新老教師更換中,老一輩的教師逐漸離開教學崗位,但他們依舊關注這個曾傾灑心血的可愛校園,經常為之建言獻策。新一代的教師們學歷起點高、知識理論新。他們積極投身做自己的位置和角度,把自身的知識提高和理解更新轉化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動力源泉,在學校育人崗位上漚心瀝血。正是教師們無私奉獻,使兩校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進步,成為教學質量高、教育效果突出的旗直屬國小。
為社會培養人才,為學生提供優摶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東馬路國小與建設街國小的基本辦學宗旨。多年來,兩校結全各自的實際,在課堂教學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嘗試,辦學質量走在了旗直國小前列。

基本情況

2005年杭錦後旗旗委、政府在陝壩鎮重建奮鬥國小。學校占地總面積為44000多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1000多平方米,高標準塑膠操場總面積19000多平方米,設有 300米塑膠跑道,一個標準人造草坪足球場、一個排球場、四個標準籃球場、十五個桌球案組成的桌球場地,還設有聯合器械和沙坑等體育活動場所。全校現有4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400餘人,教職工150多人。2008年3月29日,奮鬥國小順利通過了ISO9001教育質量管理國際標準體系認證。現學校已形成“精心、精細、精緻”的“三精”管理模式。奮鬥國小進行和諧校園、特色學校建設,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學校現有的發展優勢和各種優質條件,以精細化管理積澱學校內涵,以特色化建設促進內涵發展,以創新、奮進、開拓的奮鬥精神,在教育科研、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等方面,彰顯學校的品牌優勢和鮮明特色。
錯落有致的“F”形樓群內教室、電腦機房、辦公室、實驗室、多功能廳等一應俱全,樓群東側是由操場和籃球場組成的“D”形綜合運動場。俯瞰整體建築呈“F、D”形巧妙的構成了奮鬥國小的縮寫。在旗委、政府及教育局的高度重視下,奮鬥國小教學大樓投入使用以來,學校在硬化,綠化、美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資200多萬元,完成了內部設施配置,完善了校園文化建設。建成使用了先進的多媒體網路辦公體系。各功能室齊全,有微機室、多媒體階梯電化教室、電子備課室及校園網路中心、電視台演播室、校園安全監控室、儀器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學校展室、衛生室及音樂、美術、書法、舞蹈等專用教室,並配齊了先進的教學設施和教學軟體,為學校教育教學提供了完善的硬體設施和暢通的信息渠道,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備課網路化、教學多媒體化。學校內外部的文化建設氛圍營造工作中形成了學校的特色文化、牆壁文化、樓道文化、石刻文化、園林文化、陽台文化、庫室文化等並充分使其發揮育人作用。

教育基地

奮鬥國小是國家級寫字教育實驗基地,學校把寫字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創建特色學校的重要抓手,把書法藝術作為一門校本課程,進行規範化訓練。極大地提高了師生的書法水平,寫字教育已成為教學的特色和亮點。
面對蓬勃而起的教育改革,奮小人理性而務實,結合學校實際,以改革課堂教學為基點,追求“智慧”而“有效”的教學。指導課、驗收課、示範課、研究課、精品課、觀摩課等系列活動成為創構多維的、豐富的課堂教學研究的平台。並建立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教科研活動模式,努力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情感交流,健康愉悅的學習氛圍,努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個性協調發展。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讓校園成為師生成長發展的共同體是奮小不懈的追求和信念。學校出台了《教師梯隊建設方案》,啟動了“名師工程”、“青藍工程”、“青年教師成長系列工程”、信息技術工程,為教師搭建學習平台;高水平建成資源庫,為教師提供技術支持。國家“十一五”重點電教課題、國家級數學課題《嘗試教學法》的實驗,為學生的課堂自主學習實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專業化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信息管理

學校按照外部信息資源建設、內部信息資源建設、資源的使用與管理等思路進行了軟體建設。學校已建成了校園網,設有:校園新聞、教改動態、學校概況、行政管理、“德育之窗”、教學天地、科研平台、教師風采、學生園地、家校互動、黨建線上、書香校園等主要欄目,已接入網際網路對外發布。通過校園網,宣傳了我們奮小的辦學理念,展示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果,為學生、教師和家長以及社會各界提供了一個交流對話的視窗,樹立了良好的學校形象,獲得了社會的關注與支持。
學校的資源庫整合了部分浙大、農遠的資源和校本資源,內容包括:課程資源、教學案例、教師培訓、學習指導、電子圖書、專題報告六塊內容。以課程資源這塊內容為例,包括了各個學科1——12冊教科書中所有的內容,每一課的資源又包括多個教案示例、習題精選、拓展資料、探究活動、媒體資源(其中包括視頻、動畫、生字、聲音、成品課件等)。為教師上網學習、接受培訓、備課、製作課件、輔導學生、設計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節省了教師大量查找資料的時間,滿足了教師的教學需求。校本資源是資源庫的主要部分,它共有九個欄目:課堂實錄、寫字資源、校本培訓、專題研討、精品課堂、照片圖庫、活動實錄、報導集錦、教師部落格。奮鬥國小的資源庫是覆蓋所有學科和全部教材的龐大資源體系,其非常尖端的發展模式成為領先巴彥淖爾市學校的亮點工作。
利用校園網和資源庫,學校積極開展網上辦公、教研,推進了學校無紙化辦公的進程。與此同時,教師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95%的教師能熟練使用電腦備課,在電腦上刪、增、批、細化、反思形成個案。把教學設計、課件、習題直接傳送到教室的多媒體上使用,提高了備課的的效率,最佳化了課堂。學校各部門都建立了電子檔案,對所有電子文檔都進行歸類整理。在期末的各部門電子檔案展示互評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部門檔案設定精美、呈現醒目、收集齊全、分類清楚、查找方便。而且每個教研組的電子檔案也初步建成,教師良好的電子辦公、電子存檔、整理文檔意識增強,能力顯著提高。
學校已實現了圖書網上管理、檔案網上管理、教案網上管理、試題網上管理、學生成績網上管理等信息管理模式。

學校榮譽

近年來,奮鬥國小先後榮獲市級網路建設優秀學校、自治區教育科學工作研究實驗基地、區小語整改優秀學校、區級綠色學校、區級語言文字規劃化示範學校、全國書香校園、全國書法藝術教育實驗學校、全國中國小德育研究規劃課題重點實驗學校、全國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全國德育課題示範學校、全國語文新課改示範學校、“奠基中國”全國名優學校等殊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